分享

说说湖里区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3-03 发布于山东

   湖里区区名取自原“湖里大队”。

       湖里区原属禾山区辖地。禾山俗称“山场”,禾山区建制始自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禾山特种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禾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行政区,1950年3月,曾厝垵、黄厝等农业区又归禾山区。1958年,禾山区成为厦门市郊区的一部分,名为前线公社。1979年11月,中央决定在厦门设置社会主义经济特区。1980年7月,经福建省、厦门市协商研究,划定厦门岛上西北部禾山乡湖里大队2.5平方公里为特区范围,由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下属的特区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征地,进行“五通一平”、营建厂房、道路,管委会也同时开始了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1980年10月,前线公社更名为禾山公社。(1984年改后为禾山乡,1989年改为禾山镇)。1984年3月,中央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包括鼓浪屿);1985年 8月,又赋予厦门经济特区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并酝酿设置特区管理线。这样就有必要将原属郊区(区政府在岛外集美镇)管辖的禾山乡划归市区管理。 1987年7月,撤销厦门市郊区和湖里工业管理局,在厦门岛北部增设湖里区。1987年11月湖里区正式成立,隶属厦门管辖。2004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禾山镇,设立禾山、江头和金山3个街道办事处。

五通灯塔公园

厦门市五通灯塔公园是用从翔安隧道挖出的沙石土建成;由翔安隧道五通侧通风塔与弃渣场地段及环岛东路绿化带整合而成,工程建设以灯塔为主题,融合了五通古码头人文背景等。而公园内的五通灯塔高70多米,因此也成为厦门东部一个地标性建筑。在公园内可以看到,一座圆柱状的红顶灯塔高高伫立,雄伟的身姿离很远就能看见,塔身上“五通灯塔”四个红色大字也十分醒目。沿着笔直的灯塔大道向灯塔走去,精美的雕塑台分布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中。每座雕塑台都用影雕的形式展现了一座世界知名的灯塔,还刻上了灯塔的名称、所在的国家、高度以及建设缘由。走近灯塔,只见基座平台上镌刻了10幅隽永的浮雕,分别表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10座灯塔:中国的硇洲灯塔、中国台湾的渔翁岛灯塔、泰国的蓬贴海岬灯塔、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西班牙的埃库莱斯灯塔、南非的好望角灯塔、美国的鸽点灯塔、阿根廷的火地群岛灯塔、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马当灯塔、日本的横滨望海灯塔。灯塔基座平台布置了10面世界著名灯塔浮雕,在灯塔大道两侧布设了30座世界著名灯塔雕塑台。这座伟岸的灯塔其实是翔安隧道的通气孔,经过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它被建成了一座灯塔,与厦门港口风景城市特点形成了呼应。公园还将世界各地具有特色的灯塔,以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别具一格的灯塔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