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塔尔寺辩经:聆听智者的雄辩

 路灯摄影 2023-03-03 发布于河北

辩经,是佛学用语,是对佛教理论的辩论。即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或一问几答或多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就如我们的学术讨论。它是喇嘛学习佛经的一种方式。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辩经院


据说,塔尔寺的辩经,大部分青海人都未曾真正见过,所以当我得到允许,能够近距离拍摄塔尔寺辩经的时候,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像一个孩童坐在大剧院里,准备欣赏一幕藏文版的经典童话剧,虽然听不懂,但我依然可以领略到其中的奥妙。

宗喀巴大师创立了格鲁派,僧人皆戴黄帽子,故也称“黄教”

2016年6月12日下午5点,耀眼的阳光照射着塔尔寺的辩经院,僧人们陆续来到这里,为下午的辩经做准备。


经过允许得以入院,可以近距离聆听和记录这神圣的场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特别新奇,如果你只听声音,更像在吵架,他们忽而高亢激昂,忽而又窃窃私语,击掌、跺脚的声响掺在其中,生动而有趣。每个辩经者风格不同,有的粗狂、有的文静、却都又那么专注用心。




他们一方坐卧,一方站立,站立者提问是伴随击掌,振振有词,坐卧者却往往不动声色。我不懂藏语,但看到他们有的争到面红耳赤,也深受感染。



辩经的起势是拍手。每次提问时,先退后几步,跟着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前跨步,右手高高举起,用力一拍左手,一个炸雷般的拍手声便响在了坐着的喇嘛头上或额前。


拍手有两个作用,一表示我现在向你提问,请你赶快回答并向其致敬;一表示在气势上要威慑对手。据说如果被提问者回答不上,那么提问者可以击掌或甩念珠以示警,有时也会用手牵弄臂上的佛珠寻求佛祖的支持;答辩者则要集中精力,充分展现自己口才和学识,除机智回应外,还得试图驳倒对方,答辩者如果应对得体的话,即引起围观喇嘛的喝采;若词不达意或义理不通的话,即遭满堂哄笑。


辩经的时候也会有师傅在旁边监督。


在辩经中,其他动作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





拜会塔尔寺索南尖措上师。



倘若每次旅行都是一个章节,人生已是一本赏心悦目的书。——@路灯摄影

新浪微博|@路灯摄影   微信|ludengsheying

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 石家庄路灯摄影工作室创始人  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 多家旅游网站签约体验师 

2016泰国国家旅游局杰出摄影师

专栏作家 《走遍中国——山东卷》作者 

约拍网址|http://ludeng2114.poco.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