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科生找不到工作,大学教育是罪魁祸首

 skysun000001 2023-03-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号原创首发

3月1日,“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的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榜,备受关注。当事人此前发布的视频中,描述自己所参加的招聘会现场挤满了“乌泱泱的人群”。他罗列了一些知名国企和外企的招聘,岗位为服务生、接线员等,工资在2500至5500元不等。当时,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理想工作,一份简历都没有投出去。
此后,当事人发布澄清视频,提出此前视频中提到的“均薪5000”,是指招聘会所有参会公司的岗位均薪,而不是自己作为211高校文学硕士去应聘,人家只开5000元月薪。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指出,该文科硕士的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当然也不排除有意为之,借此引起大家对文科生求职不易的关注。专家同时也谈到,就业市场上大多数岗位更适合理工科毕业生。(极目新闻3月2日报道)

图片




01



不要被招聘网站的数据忽悠了 

文科毕业生找工作比较难,这是事实,各路专家都分析了很多原因,包括文科专业比理科专业扩容更容易,所以这些年扩容规模很大,超过了社会、经济需要的数量,又如文科专业对应的岗位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在其他城市则很难找到,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但文科生难找工作,有没有夸张到某招聘网站所发布的“2022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远低于理科生29.5%的就业签约率”,这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很多媒体不假思索地用这个意义有限的数据来论证问题,本身就很不严谨。
道理很简单,招聘网站并没有掌握教育、人社、税务等部门的数据,无从真实掌握全体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保缴纳、扣税等情况。其发布的所谓就业签约率,不过就是通过该网站找工作的文科和理工科毕业生的推介成功率。
什么样的毕业生需要去招聘网站求职?
首先,要排除那种专心考研以及为出国深造做准备的应届生。
第二,要排除掉已经确定报考“编制”,报考公务员、教师岗位的毕业生。这部分毕业生并不是说不可以一边准备报考,一边(找)工作,但正常情况下,大家没有那个精力去兼顾。
第三,就是能够通过家庭、家族、熟人、同学、老乡关系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也要被排除掉。在美国、欧洲等国家,熟人转介职位也是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求职发展的重要方式,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第四,通过校招以及其他现场招聘会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自然也不在其列。
当然,排除上述四类毕业生,仍然没能顺利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包括理工科毕业生和文科毕业生,应当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2022年的本专科应届毕业生高达1158万人。这就放大了择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这个视频,之前看过。其实,那个招聘会的目标用人对象,应当是具有工作经验的劳动者,或者动手能力比较强的高职专业的毕业生。文科各专业各类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去那里找工作,本身就货不对板。这就像是篮球运动员去职业足球队竞聘岗位一样,自然不会有理想的出路。



02



岗位明明那么多,

谁说没有适合文科生的工作?

如果要说文科毕业生完全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或者说经济、社会目前没有太多容纳文科生的岗位,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这里不谈那些归于“编制”的工作,或者参照“编制”需要严格考试的国企工作,就拿外企、民企这样的市场化主体的岗位来说,其实也有很多可供文科生竞聘。
比如,各类企业这些年来都越来越突出地需要处理比较复杂的劳动纠纷、劳务纠纷、供应链合同纠纷等问题,紧缺“来之能战”的法务人才;
又如,企业业务的大量外包,催生了管理难题;而新生代员工的团队管理也是难题,不同的企业业务、成员结构需要针对性地建立激励方案;
还有就是传统销售方式继续存在,同时电商、直播带货等渠道成长之势可谓风起云涌,如何避免新旧渠道的相互冲击,如何避免新渠道的成长导致旧渠道迅速衰亡,如何稳定既有的供应商团队……
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很多地方都被列入“红牌”专业,限制招生规模,甚至“下架”,但是实事求是来说,如果这些文科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帮助解决企业的此类问题,怎么会不受到企业的欢迎呢?
再如,就拿文学类专业毕业生来说,企业并不是不需要“动笔杆”的人才。——无论是传统渠道还是电商、直播等新渠道,从市场信息的捕捉和趋势研判,再到各式文案撰写,如果毕业生对这些工作能够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是不难找到工作的。

图片

企业需要的人才大致归于三大类:解决技术类问题的人才,解决管理营销类问题的人才,以及解决创意类问题的人才。第一类人才的岗位需求最多,主要匹配理工科应届生等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企业经营者其实也完全清楚第二类、第三类人才的价值。



03



工作难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在的问题其实是,理工科毕业生因为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有学历傍身,哪怕不是那么喜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找工作确实要容易一些;而文科毕业生的就业难的真相则在于,大学这些年来的大规模扩招,没有将文科毕业生按照与职业以及更为宽泛的社会需求所对应的,能够解决管理营销类问题或者创意类问题的方向进行培养。
这种情况下,如果文科毕业生本身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也不够热爱,没能发展出某方面的兴趣专长,仅靠毕业证、学位证和一叠校内的荣誉证书,距离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很远,不能解决管理营销类问题,也不具备解决创意类问题的能力,确实没有企业愿意做“冤大头”。
其实,很多应届生和往届生热衷报考“编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图片

公务员考试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前者可以让文科生占到知识上的一些优势,但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如果在文科学科的学习中没有热爱,不感兴趣,光靠考前的机械背诵,根本不会有什么效果,任凭“二战”、“三战”也是如此;后者考察的关键点其实不是文笔,而是考生对于社会问题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深切准确的理解,对于相关的社会、历史、政策背景有没有领会,又是否具备实际解决的思维(公务员考试笔试甚至不要求考察这方面的方法,会放在面试进行)。

也就是说,申论考试的素养,其实是在考生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就积累形成的,无法通过短期的培训而大幅提高。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看上去公务员考试考的是“文科”,但文科毕业生未必竞争得多理工科毕业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