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海听涛】竹外一枝斜更好/王绍和

 冰凌花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竹外一枝斜更好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从网上粗略地搜索发现,“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诗句,仅宋朝年间起码有8位大家倾洒于笔端。众家所吟,决非“克隆”,而是各有各的意境和情感。遗憾的是我不懂诗词,对此佳句只能望文生义地揣摩。

   (一)

一片竹林,不蔓不枝,墨绿笼罩,固然壮观,但其状若如刀削平,好比幢幢高楼全是“火柴盒”,毕竟流于呆板、显得平淡,甚至给人以压抑、沉闷之感。斜出几枝,摇曳飘动,如羊群中跑出一头骆驼来,陡增了几分灵动,所以也就生动多了。

何止竹林如是,更多景致亦然。“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苏轼所吟,效应显见:江边千树勃发,映得春色沉沉;竹外一枝斜出,凸显出春意的亮点。恰因好处这般,宋朝方回在《题张长卿竹梅同苏黄各二句》中,咏出了“是谁招此断肠魂,竹外一枝斜更好”的灼见。

  (二)

诗寄情,诗抒怀。无论诗人词家的吟咏,抑或似我“草根”的望文生义,其实未必囿于竹本身,而是寻求一种载体,借竹而言它。有释者曾作解,苏轼“竹外一枝斜更好”句,隐寓着其“不和与俗群”之意。我青睐这诗句,“感冒点”在于其哲理——

竹林即共性,斜枝则个性;共性即一般,个性属特殊——特殊支撑着一般,共性寓于个性中。美是大概念,千篇一律,美则难彰;充满个性,美则多样。

八股文章,辞藻艳丽,但呆板会让美感失却。就像如今好多人讲话或行文,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加强领导、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云云,俨若旧时老太太纺棉花,嗡嗡嗡嗡一个调,不把人弄得打瞌睡才怪呢?所以明智者往往奉行“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跌宕一江潮,就有了“竹外一枝斜更好”的佳效。“竹外一枝斜”,就是个性,就是特色,就是同中求异、与众不同,就是构成美的“更好”的元素。

(三)

好归好,却难为。

远古时代,群猿攀枝,有几只登高跌落,摔断了尾巴,又后腿直立、前爪抓物。那些未遭劫难的猿撇嘴吐酸,“跟祖宗不一样,哎呦呦,多丑啊!”在唾沫如潮中,那些猿独立特行、进化成人,演绎出前所未有的壮美篇章。不能忍受孤独和误读,亦步亦趋满足同化,就没有从猿到人的嬗变,就难有“更好”的“竹外一枝斜”。

“茅盾文学奖皇冠上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成功“术”中就有相似的一脉:“一个风潮到来,批评家拥挤顺风跑;另一种风潮到来,折头向相反方向涌去。”路遥跳出非甲必乙的窠臼,对盛行的西方创作潮流没有顺风跟进,而是恪守“无榜样”意识,“用现实手法构建规模庞大的作品”——调动有别于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借助一砖一瓦成磅礴之势”,把作品打造得“既恣意汪洋又绵针细密”,结果是“竹外一枝斜更好”,好得“让世界耳目一新”,让读者好评如潮涌。

行当不同,未必隔山。有家企业在日用品展销会上迟到一步,为产品代言的佳丽难觅,无奈只好临时“抓”了个老妪。身挎大红绶带,肩扛牙刷大模型的老太太登场亮相,诸多眼球立马在美女如云中转向过来,一场下来就拿到3万把牙刷的订单,这就很有点“竹外一枝斜更好”的意思了。

(四)

包括诗词在内的文学,是物化世界的提炼和凝结;“竹外一枝斜更好”,孕育在缤纷的生活沃土中。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作家,不是企业家,但从他们那里受些启迪——多些迎风而立的胆魄,多些善于发现的眼光,同样可以书写出“竹外一枝斜更好”的“作品”,起码能够让别具一格的美相伴相随,让生活多些色彩,多些滋味,多些乐趣。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艺林漫笔】 我知道我身后都有谁 /王绍和

【开卷有益·庆祝“八一”】  高擎花环向丰碑/王绍和

【那人那事】  这考卷儿,这考分儿/王绍和

【那人那事】  “八个一”成就了“半拉子”/王绍和

【艺林漫笔】 三朵啊!你颠覆了“潜规则”/王绍和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