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慕华在穆棱矿培养起来的第一位团委书记(外一篇) | 李景和

 冰凌花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陈慕华在穆棱矿培养起来的笫一位团委书记

一记陈慕华在鸡西革命老区传播红色基因、宏扬延安精神的往亊

陈慕华同志一到穆棱矿就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让革命的种子、延安精神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在此基础上,陈慕华同志创建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工青妇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穆棱矿留下来的好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红色故事。


       用豆选的办法选举了穆棱矿笫一任团委书记陈慕华在穆棱矿开展革命活动,正是八一五光复后笫二年,也就是陈慕华到穆棱矿不久,战后的废墟一片狼迹,硝烟过后百废待业。可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积极性,很快就形成了一大批青年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队伍。陈慕华又不失时机地建立起来正常的运行机制,以充分发揮其先锋模范作用。陈慕华就把共青团员组织召集到矿井旁,因陋就简地围成一圈,把团委书记侯选人李文和史天甲简单介绍后坐在中间,每人身后搁一个碗,用每位团员一粒黄豆做选票,投票人同意谁就把黄豆粒投到谁的碗里。

据当亊人回忆,场面十分热烈。投票完后,陈慕华主持唱票、公布选举结果。当众查点李文和史天甲每碗黄豆粒数,李文多出史天甲几粒黄豆。陈慕华当即公布选举结果是,李文史天甲同志为穆棱煤矿团委正副书记,大家热烈鼓掌通过自己选举出来的团委书记。会后广大团员青年由衷拥护自已的意中人、心中的代表,就连副书记史天甲退休后回忆起来还赞不绝口表示,公平公道的选举,李文当年来自区上团员有文化有能力,组织区上担架队支援前线做战有贡献,我是青年矿工文化水平差,贡献不如李文。


       后来正副书记拧成一股绳,全体团员团结得就象一个人一样,使穆棱煤矿革命轰轰烈烈、生产蒸蒸日上,一直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头。后来,陈慕华同志都离开了穆棱煤矿,经陈慕华推荐起来的矿团委正副书记带领全矿广大团员青年工作得非常出色,都暗下决心要为恩人陈慕华争气,要为共产党添彩!书记李文曾代表穆棱矿参加1957年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其合影除保留在鸡西矿务局档案馆还陪伴李文奋斗终身成为精神力量!退休前曾做为鸡西矿区工会主席做为鸡西市工会三人代表之一出席中国工会九大,并做书面发言。副书记史天甲后来一直干到穆棱矿长、麻山矿长,矿务局总调度室主任,退休后到北京陈慕华家拜望感恩谢恩,成为一段佳话。

注释:分明是正副书记二名书记,为什么要说成是第一位矿团委书记呢?因为在那个特殊年代特别环境里处于非常的历史转时期,而陈慕华在穆棱矿豆选团委书记也是首次。况且正副书记和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得都象一个人似的,所以命名为笫一位团委书记。

黑龙江法制日报鸡西记者站原站长 李景和研究员<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高级法官>

延安精神的光芒万丈

一记陈慕华在穆棱矿培养起来的笫一批26位女矿工丁淑芬在筹备中国工会九大工作中

早就听穆棱矿老职工介绍说,陈慕华调离穆棱煤矿时,带走了她亲手培养起来26位女矿工之一的丁淑芬同志。这次为推荐鸡西矿区工会充分发挥职工代表作用、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材料的机会,得以认识了丁淑芬同志。当时她在省总工会组织部是时任省总工常务副主席李敏﹤抗联女战士李小凤﹥的助手,负责报审工会九大代表写实材料的。由于鸡西矿区工会经验材料是时任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靖同志亲自抓,就使得我们能经常、甚至每天都有见面的机会。结果这两项任务就都落在了我们身上<当时和矿区工会李庆方同志>。几乎就是省总工会编外工作人员,每天也挺忙,我们赶写的经验材料得经省总主席石青阅批修改打印,再报全总定稿,鸡西市工会三人代表<任树棠、李文、梁贵臣>写实材料得经李敏主席阅批,而这些承上启下的大部份工作都要丁淑芬处长来做。

丁淑芬处长的工作作风非常干练、雷厉风行、效率非常高,在省总工会大楼里总能看到她不倦的身影、听到她和谐(霭)的声音,高挑的身躯和微笑的容颜真有陈慕华同志的精神形象。以致于我们退休后谈起丁淑芬处长时,她穆棱矿老邻居、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医董铁梁同志还能如数家珍一样说起丁淑芬的身世,她是独生女,父母视之珍宝掌上明珠,是陈慕华把她带出家门,使这位大家闺秀走出丁家大院成为穆棱矿第一批26位女矿工之一、并培养逐步先后入团入党成为陈慕华在穆棱如影随形的得力助手,以致于陈慕华调离穆棱矿时爱不释手带在身边同踏征程。八十来岁的董铁梁法医回忆道,那时年齡小不懂事,就听丁淑芬老母亲跟邻居念叨,姑娘大了、决心要跟陈慕华革命到㡳,离家出走留不住呵,离小家奔大家、听党话誓死不回头!没法子也得跟着走啊,四海为家吧。很快丁淑芬举家迁往哈尔滨市了。因为陈慕华调离穆棱矿是回东北铁路总局任东北铁路保育院长,驻地在哈尔滨市。丁家那种故土难离的感情都被丁淑芬跟党走的决心报党恩的感情征服了。董铁梁回忆说,老丁家这个老邻居从此再没见着面。
凭借着延安精神的东风,我们在省总工会帮忙期间,也得到不少惠顾。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邓小平同志七八年十月访问朝鲜回国途经哈尔滨视察大庆那次。我们享受省总工会省委机关干部待遇,一起省委机关干部在花园村大院参加了接受邓小平等领导的亲切接见。现在回忆起来还有心潮激荡、热血沸腾之感。小平同志已经逝世多年,但那次接见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是那么清晰、那么亲近,那真是身历其境地享受幸福吉祥的感觉。小平同志一点也没有官架子,是那么平易近人,滿面红光、烱烱有神的眼睛让人有眼前一亮的体会。他步履矫健,哪里人集中伸手致意他就出现在哪里,亲切握手问侯,早就打破了圈定的范围,就连摄影记者都被挤得打不开镜头,遗憾地没有留下影像,<亊后黑龙江报都没发出滿意的照片﹥任后人评说。我们这是一次延安精神实践课,一次难以忘怀的党史明理崇德立行的党课!后来我写了一篇心得体会发表在97年3月14日的鸡西晚报上,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骄傲!
现在这些往亊都是延安精神形象的光芒留下来的红色故事,都是难以忘怀的宝贵财富,因为那里闪烁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黑龙江法制报鸡西记者站原站长 李景和研究员<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高级法官>

作者档案

   李景和:共产党员,1947年8月23日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人。鸡西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法律顾问>,系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高级法官,黑龙江法制报鸡西记者站原站长,研究员职称。曾先后就职于鸡西矿务局、市委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市税务局、市中级法院。退休后曾先后受聘于鸡西市穆棱河综合治理改造项目办公室、市老促会老科协特聘研究员、鸡西革命老区工运史话编辑部、鸡冠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诗歌、散文、论文先后被报刊杂志发表。其鸡西革命老区回忆录中多篇文章被黑龙江革命老区杂志,奋斗杂志,黑龙江日报转发。其中陈云和鸡西革命老区已经填补陈云生平大亊迹空白,陈郁,李尔重在鸡西红色足迹己被中央党史网党建网被百度等百家网站转发。还被李尔重武汉博物馆深圳陈郁纪念馆收藏,陈慕华和她在穆棱煤矿培养的笫一批二十六名女矿工被鸡西日报鸡西晚报鸡西矿工报刊发后被陈慕华穆棱煤矿博物馆收藏等等。其诗歌、散文获上海世博会20l0年征文奖。曾参与主编《穆棱河文化丛书》《鸡西革命老区工运史话》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还准备出版《诗集》《散文集》《论文集》以及《穆棱河红色故事回忆录》等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