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海听涛】松果同框/ 王绍和

 冰凌花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松果同框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我于松,虽不及《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远未达到她那“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的程度,但用她所言的“与树作街坊”来形容我,还是蛮贴切的——我所居小区附近的马路边、公园里、坡岭上、山峦间,松树举目可见。
也许熟稔得还欠“火候”吧,以致我对松的认知,局限在了不惧霜辱雪欺、树冠四季墨绿的主导风貌上,而对另一种挺有意思又耐人寻味的现象,以往竟没有怎么留意。眼球被“拽住”,发生在前不久——

(1)

那天清晨,手执手机的我,仰视松冠、寻找角度,打算拍一拍“红日映青松”的特写镜头。寻寻觅觅,扫来扫去,我的目光顿时放亮,在一奇特的景致上聚了焦——
粗细不等的松枝上,密密匝匝的针叶间,或隐或现、鳞次栉比地“挂”着松果。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种外观、一种色调的那种,而是错落有致的组合:有的黝黑,面容苍老;有的暗黄,犹如盛年;有的青涩,充满活力。瞧其颜值,察其体态,我的心头咯噔了一下:啊!这岂不是祖、父、孙三代同框嘛!

    (2)

同框中的松果,最引我注目的是“新生代”。

其青青的表色,透露着一股稚嫩气。犹如幼桃的体态,表层的“鳞片”抿得紧紧的,睁眼“看”世界可能还需几天的时日吧?老“ 白头翁”一个的我,羡慕之情萦绕在心头——青葱年少,多有朝气,多么好啊!
那暗黄色的松果,显然是青涩的演绎。
历经去岁此时以来一年间的磨砺,洋溢着成熟,透露着深沉。灿烂的笑靥,淌流着骄傲——孕育与播撒松籽的使命虽然已经完成,然而仍尽心尽力——以不可或缺的角色,掬捧出松果同框的迷人的“风景”。
那些苍老的松果,乃大上年留存下来的结晶。
风雨霜雪的侵蚀,其颜值不靓了;有些果表上的“鳞片”,已经脱落得如“豁牙露齿”了;风袭来,枝摇曳,有些老松果坠落于地。坚守着同框的老者,仍笑得合不拢嘴,抒发着夕阳晚唱的惬意;仍慈祥地看着同框中的儿孙,仿佛深情地诉说着心语:同框需接力,一棒传一棒——就看你们的了!

(3)

松果同框,变中有不变。变的是三年一轮回,同框的成员有更替。不变的是效应:在掬捧出一道奇特景观的同时,以其潜在的蕴意与象征,引发着我等的联想,拨动着思绪的涟漪——
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由家到校、“两点一线”接送宝宝……孩子踏着滑板车,长者鼓励着“加把劲,往前冲”……我感受到了同框中蕴含着憧憬,寄托着希望,转化着力量。
年轻的晚辈儿,推着轮椅服侍着腿脚不便的长者散心……举家欢聚一堂,齐刷刷地举杯向老人祝福……身居他乡的晚辈发来视频、打来电话,与留守的老者沟通……我觉出了同框中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淌流着福气。
老年人挚爱隔辈人,见了孙辈就眉开眼笑……甚至习惯于对他们絮絮叨叨……同框中大写着生生不息的欣慰,演绎着像老松果般的守望——虽无力为儿孙遮风挡雨、助一臂之力了,却仍心心念念地祝福,为儿孙们祝福着……

(4)

松果虽无言,同框却含韵。由松及人,受其启迪,我对“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而是“青山一道同云雨”的至理名言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框有裨益,利好一宗宗,呼唤着我等对人际间的同框格外地珍惜。这人际,除了家人,还不妨拓展到邻居、同仁等等。情感丰富、思绪活跃、能动性强的我等,从松果同框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元素,大可演绎出优美的同框吧!松果同框,引发着我这样思考着。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