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海泛舟】“好家”的“解码”/ 王绍和

 冰凌花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好家”的“解码”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好家”似温馨的港湾,让人感到轻松、快乐、和谐与踏实

●构建“好家”需要物化的条件,但更需要用痴心倾情地经营

●近乎于“二”的痴心不是盲目,而是“三负责”底蕴的驱动

   ——本文提要,代题记

啥样的家叫好家?如何构建好家呢?梁晓声的大作《人世间》,对这个“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未必能够像小葱拌豆腐般的诠释清楚,竟也在琐琐碎碎、家长里短的故事中,从基本层面上作了“解码”,为思绪提供了具有内在逻辑的“引擎”。

秉昆的家,够得上好

——只要还是他的老婆,只要还和他生活在一起,就会高高兴兴地热爱着生活。秉昆妻郑娟的心语,淌流着对这个家的知足与挚爱。

——不论他高兴或伤心、烦恼或生气时,以往对她身体的渴求仅是对单纯欢乐的渴求。当“像困在汽车残骸里,听到了恐龙庞大的蹄足一步步踏过来所发出的地面颤抖的声响”时,与她同床共枕就像“蜷缩在温暖的安全的母体中”,能产生“抵挡恐慌的生命能量”。秉昆的感觉,道出了家的温馨,以及由此转化成的力量。

——郑娟与婆婆亲得令周蓉(秉昆姐)吃惊:“来了查户口的,我说我是咱妈女儿,估计人家还不一定信呢!”秉昆说“别人大概会以为我是咱家的女婿呢!”姐与弟所言揭示出,儿媳把婆婆当成了亲妈,婆婆对儿媳胜似亲闺女。多少人心目中的“天敌”,“黏糊”到了这种程度,举家乐融融,美滋滋,棒棒哒!

该书第2卷第11章中勾勒出的这些,只不过是微乎其微的碎片,但描画出了秉昆的家犹如温馨的港湾。由此获得的轻松、惬意、充实、踏实等等,岂不正是“好家”的元素?“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用这“尺码”来考量,书中塑造的秉昆哥、姐的家,乃至春燕、于虹、吴倩等诸友的家,尽管各有各的好,但与秉昆家相比无不逊色,有的甚至明显地不如意,很难称得上“好家”。

  物化条件≠决定因素

秉昆的家好,其物化的条件一定很优越吧?书中回答,恰恰相反。

先说经济条件——在书中描写的那年代,秉昆家与其他各家相差无几。住房很紧巴,日子很拮据,“家家似乎总有不愉快的事,犹如民间常用的一个字——坎!”

再看其家其人——比秉昆大一岁的郑娟,是个年轻的寡妇,带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明显地“累赘”不说,还让人担心他会像其生父“棉猴”那样长成猴相。其家还有一个从小捡来、已经八九岁了的盲弟弟。一大家子的生计,要靠其老母亲卖冰棍维持。

扮周瑜、武松等武生都能很有扮相的秉昆,要找这样的对象,也就难怪父亲骂他“浑蛋!明摆着想坑你”了。与其结合,经济重负、关系相处的艰难不难想象。物化条件不理想,就构建不了“好家”么?那可不一定:秉昆与郑娟结合后,家的内在质量明显地优于他人的家。物化条件固然很重要,但却不是唯一的、更不是决定的要素——《人世间》,如是说。

构建“好家”,需要 “够二”

郑娟这媳妇“有点儿二”——不仅街坊们这么议论,就连其夫秉昆自己也有察觉:面对失了智的婆婆的刁难,她逆来顺受;面对双方家庭成员的复杂关系,她妥善调理……这些姑且不论,且看她日常生活的态度,大可感到其“二”并非妄说:

先说住的——在太平胡同小土窝里时,她心安意定。搬入那栋苏联小房时,她欢天喜地。再往条件更差的地下室搬时,也没觉得什么。为此损失了1600元钱后,她说了句“就当花钱做了一场美梦”了事。从地下室搬到“贫民窟”的光字片,照样乐呵呵。房顶被雪压塌了,她说“老天爷真瞧得起咱,只压塌了咱家的房顶!”

再说花的——全家的花销,只凭秉昆每月70元的进项,物价却翻了一倍。他领到钱后,除急用的外,把剩余的钱每隔十天,往小抽屉里放一次。郑娟每次拉开,总是高兴地说:“还有好几块啊!”或郑重地告诉丈夫:“上一个十天,好几块钱还没花完呢!”假如已是十天中的最后一天,就像过着富日子似的说:“咱家好有钱啊,怎么花不完哪!”其实,那是她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结晶啊!

一个巴掌拍不响,秉昆其实也有些“二”——接受了郑娟的全部,全身心地爱郑娟,爱着家。

生活很难,知足、乐呵却成了这家的“标配”;日子无亮点,这家却从不灰颓 。这种“二”,不是傻,而是“智入愚,已出愚”:是知足、包容与旷达;是以心相许、心心相印的真爱;是构建“好家”的力量;也是让夫妻乃至家人和睦、轻松、踏实的源泉。

与秉昆夫妇相比,于虹相当的精明:不论交水电费还是买东西,谁想沾她一分钱便宜门儿都没有。其夫赶超煞费苦心建自己的“小金库”,被她彻底地摧毁。在家里的经济阵地拉锯战中,她不温不火、持之以恒地稳操胜券。吴倩呢,亦如此:凡与她家沾点儿亲戚关系的,以后或许会求到的人,她都想方设法地联系、亲近,为丈夫国庆调动工作,凭关系一分钱没花……这家那家,都不“二”呀,但却比不上秉昆的家好。虽然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欠缺像秉昆夫妇用“二”般的痴心去经营,应该说是家不够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吧?

痴心缘于“三个负责”

“二”般的痴心,是咋生成的?如何才能巩固,“二”得持久呢?

 “或穷或富……我从不寻思那些。我只一个希望,就是咱周家的人一脚迈出家门,男人有男人的样子,女人有女人的样子。”周志刚对儿子秉昆的告诫,堪称“二”的基础。择偶与建家,“要对自己负责,不勉强自己,当初勉强,婚后必有裂痕”;要“对对方负责,真诚坦白,不能为了实现婚姻目的,隐瞒自己实际情况”;还要“对对方的家庭、主要是父母负责”。秉义对其弟秉昆的提醒,堪称其父所言“样子”的具体化和深化。秉昆真爱郑娟,皆因看重了她“心眼好,品性更是没的挑”,于是才生成了“三负责”。“三负责”与痴心成正比:前者愈坚定,后者愈厚重。这一“解码”,其要义是,“二”般的痴心,不等于盲目与虚妄,而是以“样子”为底蕴。“样子”摆正,切实看准,才有“三负责”的内驱力与坚定性,才有可能像秉昆与郑娟那样真诚互爱,把家建好。否则,感情一时冲动、看走了眼,或“样子”的内涵偏离、滑向功利,婚后很难“二”起来、“二”久远,而极有可能的是:要么同床异梦,互相算计;要么屈从强势一方,因不平等而不开心;要么吃“后悔药”,无奈将就凑合。倘若如此,无论哪种,都会与“好家”拉大差距,甚至会相去甚远吧?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