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年的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与度峰糖厂简况

 夏天杂志 2023-03-03 发布于福建

1969年12月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福州军区福建。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革委会(成立于1967年的各级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决定征收15000人充实福建队伍。

兵团以福建省的91个企业、事业单位为基础,以解放军派出的军队干部,为各级领导编制而成。兵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福州办事组。三大部下又共设18个业务处,定额150名军队干部。兵团机关先驻沙县城关,1976年9月迁至南平市。兵团首长经福州军区党委批准任命:

彭飞为福建司令

熊兆仁为福建政治委员

副司令员八人(略),

副政治委员五人(略):

参谋长:李德安。

政治部主任:程力正。

福建下辖:直属第24团、第1师(工矿)、第2师(农业)、第3师(林业)、第4师(基本建设),共21个团。

度峰糖厂原属福建省公安厅劳动改造第三管教大队,“文化大革命”伊始,劳动改造管教大队开始转监,企业被易名为福建省度峰糖厂。

为稳定生产需要,1967年1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6677部队奉命驻厂实行军事管制,同时糖厂面向蔗区招收季节性工人200余人,解决了劳改犯转监后的缺员问题,这年我进锅炉车间,第一份工作为筛煤工。

1969年底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福建组建。为维护制糖安全生产秩序,时由军管单位的福建度峰糖厂,被转划属福建编制,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第二师第十一团一营。

这个榨季生产是我进入澄清车间的第一年,建制单位为一连二排。

至1970年底统计,全兵团总人数达89521人。其中现役军人2239人,地方干部、职工共65785人;兵团战士21497人。

二师第十一团一营(度峰糖厂)第一期招收仙游县复退军人100人(均为山区或边远乡);第二期吸收泉州、厦门时属上山下乡青年100人;第三期续招仙游县知识青年100人(含干部子弟);第四期扩招省内、军队内部干部子弟知识青年100人。鉴于度峰糖厂原有技术工人、各科室干部计近300人,已属超编制,师部决定撤销了原第十一团一营番号,改称独立营编制,为二师直辖营。我所在车间组编制为一连二排丙班。

时年,部队为福建配备了各种枪3655支(挺),机动车1282辆,另编有武装分队23个建制连,173个建制排,596个班,共5751人,1972年5月又增设相当于师的永安矿区。不久,二师独立营渐有省外干部子弟的兵团战士,开始迁调回各地,时近百人之众。尽管如此,二师独立营(度峰糖厂)仍有原干部72人,职工227人,兵团战士300余人。

师部委派军内干部王展会为独立营首任营长、教导员郝宝德,继任营长张容绪,政委贺春跃,另派遣三位连长、三个指导员和一位军医计九人部队干部,是为兵团建制下的度峰糖厂领导层。二师独立营下设三个连九个排三十三个班(三班制需要),排长均为复退军人担当。

福建创建的目的是稳定局势,促生产。在当时相当困难的条件下,经过军队、地方干部、广大职工和兵团战士的共同努力下,兵团在各编制企事业生产单位建设中均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绩。

而作为制糖企业的二师独立营(度峰糖厂),在短暂的五年兵团战斗岁月中,所取得成绩,更是走在福建91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前茅,为国家和兵团创收利、税,均创历史新高,给地方经济发展也注入生机,是当年地方财政创收最高利税的企业之一。

兵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凸现出一些问题,诸如:军队的组织形式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机制不协调;兵团各级领导机关与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多头领导,以及省、兵团与地区、县利益的矛盾等等。

有鉴于此,福州军区和福建省革委会从1971年10月起,开始调整兵团组织机制与领导关系。至1972年底,将一些工矿企业与全部劳改单位移交地方有关部门管理。有些冶炼、工矿企业建成投产后,也于1973年1月移交地方。1973年7月1日起撤销各师师部、各团直属兵团建制领导,兵团之司、政、后三大部缩编为办公室、政治部、生产部。

1974年11月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中共福建省革委会、福州军区党委10月8日关于撤销福州军区福建的报告。11月24日中共福州军区委员会、福建省委发出《关于撤销福建的通知》。兵团所属单位自1975年1月1日起正式归福建省人民政府有关局建制领导。所看管的劳改犯移交福建省军区地方部队负责管理。自此,历经五年风雨的福州军区福建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师独立营(度峰糖厂)建制于1969年12月,撤销于1974年底。五年时间,兵团建制的独立营经历了五个榨季。

据70年代末在地区做年度税务会计结算同志介绍,在那个特殊年代,制糖企业的贡献,对当时地方财政唯甘蔗为第一产业的莆田地区而言,实实在在已占全地区全部财政收入比例的51%,这无疑兵团建制下的度峰糖厂独立营,是当年一支无可替代的生产生力军。

虽然兵团建制淡出人们视线50年,但它留给今天度糖曾经兵团人的影响,那是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的故事。

经过五年的兵团生活和战斗洗礼,我们用豆蔻年华换回企业的维稳;用满腔热血赢得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难忘的兵团岁月,无愧于自己。

我们见证了兵团人的辉煌与大气,诉说着那曾经的艰辛和与之奉献的青春年华,太多的浪漫情愫,太多的简单激情,至今仍未能消弭于暮暮老矣而记忆犹新的那代度糖兵团人脑海里。

度峰糖厂留下的烟窗

山河有相逢,来日不可期。会忽悠的是岁月,懂珍惜的是人,愿兵团岁月,愿知青故事在历史长河中长存永记。

本文作者:余洪森

附:作者简介

      余洪森,生于1952年8月,仙游县度尾镇度峰后面人。1966年9月,就读于仙游五中(即今度尾中学)。1969年11月,进度峰糖厂务工。1992年,度峰糖厂歇业后,返乡务农。2018年6月,担任度峰社区老年协会副会长兼岀纳。少小颇有写作兴趣,1966年5月,荣获度尾中心小学六年组作文比赛第一名。2020年9月,开始在《夏天》杂志发表短文——《锦丘宫志》。翌年6月,创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组诗词)》参加由中共仙游县委宣传部、仙游县教育局等5部门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被评为优秀奖。期间,勤恳创作,先后有数十篇文章散见于网络,还有一些文章被《莆田晚报》《莆田侨乡时报》《仙游今报》等报纸刊发。

摄影:夏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