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文化| 缨子 | 我走进了铁道游击队

 北疆文艺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我走进了铁道游击队 
        
            文/ 缨  子

        山东枣庄,齐鲁大地上的一座煤城,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她遐迩闻名、饮誉神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曾经是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是抗日英雄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作家刘知侠五十年多前所写的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使这座英雄的城市一时名扬天下。看过这部小说或看过根据这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人,大概都知道在山东有一个叫枣庄的地方。影片中那首充满战斗激情、曲调娓娓动听的主题歌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被人们广为传唱:“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跨上奔驰的骏马……”
        正是怀着对抗日英雄们的崇敬爱戴缅怀之情,那年金秋九月的一天,我踏上了这片英雄血染过的土地,来到2005年建成的铁道游击队影视城进行参观。这座影视城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为配合大型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由枣庄市薛城区投资兴建的,它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城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城池。
        走进影视城内,但见“枣庄老洋街”贯穿东西,街巷两侧店铺林立,块石路面井然有序。依山建有“南圩子”、“大兵营”、“枣庄东升武馆”、“大茶房”、“鸽子楼”、“德顺兴药店”、“西门”、“三星楼”、“正泰国际商行”、“万福楼”、“高家大院”、“太史第”、“大东旅社”、“义和炭厂”、“同乐戏院”、“落子园”、“鬼子炮楼”、“鲁南民俗博物馆”、“大牌坊”等建筑物,具有鲜明的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老枣庄的人文历史风貌。
        在铁道游击队展览馆里,我驻足良久,流连忘返。这里陈列着反映当年铁道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历史图片和事迹介绍。通过参观,我从中比较详细地了解到,铁道游击队原称枣庄铁道队、鲁南铁道大队,组建于抗战爆发翌年的1938年,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鲁南军区。她以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为依托,战斗在津浦、陇海铁路鲁南段百里铁道线,临枣、台枣铁路支线上,打洋行,袭火车,截军列,毁铁路,炸桥梁,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碧波万顷、荷叶田田、芦苇丛生的微山湖中,协同我抗日主力依靠群众,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或深入敌穴,神出鬼没,就像尖刀利刃插入敌人胸膛,打得日本鬼子魂飞胆丧,民心由此而大振。血雨腥风,历时七载,作战百起;其间几多英烈或洒热血于故土,或葬忠骨于青山,曾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多名元帅安全过境,其战斗事迹感昭日月,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展览馆内,还陈列着根据《铁道游击队》这一红色经典而改编扩展的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人物剧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使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仿佛那些打鬼子、捉汉奸、救群众、解民难的英雄们就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
        是的,尽管时间过去了70多年,战争的硝烟早已远离我们,历史的天空回归平静,然而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却仍然活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英雄们虽死犹荣,万古流芳,永垂不朽!不是吗?那座巍然屹立于影视城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中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昂首向上,直指蓝天,不正象征了抗战英雄们那种百折不挠、抗击倭寇、敢于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吗?中华民族为你骄傲,为你自豪,为你光荣——铁道游击队!因为你曾经的英勇抗战,流血牺牲,使这里今日崛起了一座欣欣向荣、生机无限的美丽城市——枣庄!
        请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不同寻常的城市吧——枣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                  


作者简介


 缨子,本名韦勇,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企业高级政工师,退休前在一家企业宣传部门工作。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四十余年,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特写、杂文、随笔等各类作品二千余篇(首),并有多篇作品获奖。现为黑龙江煤矿作家协会、双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