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滕文公章句上》中曰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这两句论断的意思 对后世的警示作用极大 脑力劳动者能够治理别人 而体力劳动者只能被别人所治理 尽管这样的思想论断 已经过了两千年之久 然而 放在当下这个时代 以及如今这样的语境中 似乎一点也没有过时 一点也不违和 既然这样的名言流传甚广 几乎人人从小都学过听过 也懂得 那么 问题来了 为什么还有人会主动选择作为劳力者 '治于人’呢 其实 人生哪有什么绝对的主动选择 所有的主动选择 都包含了被动的成分 甚至 一个人大多数的抉择 都是相对被动的 也即是被命运推动着的 我从不相信所谓的'人定胜天’ 我只相信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退为进 何尝不是人生智慧的体现 尽管如此 若有机会 我依然还是会劝诫自己的晚辈说 暂且放下功利不谈 也勿论治人还是治于人 放眼于整个人生而言 劳心者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 能够给予你更多的时间 让你主动地去选择独处与思考 你可以在为了生计之余 做一些真正与自己有关的事 可以温暖一下自己 审视一下自己 警省一下自己 人的欲望终究是无限的 人的眼界终究是局限的 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 人的生命终究是短暂的 因此 该清醒时清醒 该糊涂时糊涂 该理智时理智 该感性时感性 该克制时克制 该随性时随性 该精进时精进 该接纳时接纳 该放手时放手 该豁达时豁达 该自在时自在 该逍遥时逍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