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志国​ | 闲话梅花

 大河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河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前一天还是艳阳高照,春风和暖,后一天就变成阴云成团,风冷气寒。二月二以前气温还在10度以上,初三早上细雨霏霏,上午忽然飘起了雪花。可惜这雪夹在雨中,来去匆匆,甚至还没有看清雪的身姿,它们都随风飘然而去了。中午,一位朋友发了一幅雪映红梅图片,看着那美艳动人的梅花,忽然想起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冬季大观园的梅花,“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可惜,书中之梅花虽美,不如现实中之梅花看得真切。

古镇没有成片的梅林,只能看到零星的梅树。颐和府小区里就有几株红梅,我去那里看过,她们已经在十天前开放了。她们就分布在绿化区内,静静地育蕾,悄悄地绽放,默默地芬芳。真的如伟人所讲“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她们虽然没有白雪盈枝的梅花看起来美妙,但在春寒料峭中慢慢欣赏她们灿若云霞的娇姿,缓缓吐纳她们芳气袭人的清香,默默体会她们欺雪压霜的傲骨,也可以一飨眼鼻,一慰身心。

初识梅花,应该是在年画里。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才会买几张漂亮的年画,以增加喜庆的气氛,房门上也会贴上诸如“风吹杨柳千山绿,雨润桃梅万里红”之类的对联。中堂除了挂主席像,一般会挂上梅兰竹菊四扇屏。

梅花起源于我国,据说有二三百个品种,分为花梅和果梅两大类,花可以观赏,果可以食用。因为梅花清洁高雅,凌寒而开,风姿可人,香味独特,深得世人喜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梅花钟爱有加,诗词歌赋中频频出现梅花的倩影,至今传唱不衰。

《诗经 国风 召南》里记载:“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摽有梅》这首周朝的民歌,是一位女子盼望早点嫁人的内心独白。大意是说梅花开了又谢,果子早已挂满枝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树的梅子逐渐凋落,最后人们把成熟的落果装进筐子里全部带走了,追求我的小伙子们呐,为什么不趁良辰美景向我求婚?难道是想把我的青春韶华白白浪费掉吗?

在我国古代,男女婚嫁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梅”与“媒”同音,所以梅代表着爱情。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用梅命名的爱情歌曲,如《梅花三弄》《梅花引》和《一剪梅》等。

南北朝时陆凯《赠范晔诗》说:“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位诗人在梅花盛开时节,想起了远在陕西的友人,无巧不成书,他刚好碰到了一位邮差,而且这位邮差正好要去范晔所在的地方,据说是陕西长安。或许他心中一直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因此他没有寄去江南名贵的特产,却选择了一支代表着春天的含苞待放的梅花。这份心意肯定让他的老朋友睹物思人,心潮起伏,百感交集,终生铭记这份真情。从此“一枝春”成了梅花和赠别的代称。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龙城录》里有一篇文章,记述了隋朝开皇年间,有一位叫赵师雄的官员,被调到罗浮任职。一个寒冷的冬日游览罗浮山后已经是傍晚时分,酒困人乏,他在一片松林中的酒家旁停车休息,恍恍惚惚间看见一位略施粉黛的白衣美女迎接着他。月光和残雪下,他们愉快地交谈,只觉得那女子言谈不俗举止文雅,身上芳香四溢。于是整治酒馔和那女子对饮,席间那女子又邀来绿衣童子伴唱歌舞,几杯酒下肚,师雄就在大醉中睡去。等他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黎明时分。他仔细一看,原来自己昨晚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上面白梅朵朵凌寒怒放,还有一只翠绿色的小鸟,在枝头啁啾。师雄立时恍然大悟,原来是遇见了梅花仙子。文中的罗浮山就在惠州,属于岭南地区。罗浮山风景秀丽,被誉为“岭南第一山”。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在这里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美妙诗文。

世人的爱好千奇百怪,诸如屈原爱兰花,陶渊明爱菊花,周敦颐爱莲花,唐伯虎爱桃花,郑板桥爱竹子等等,不一而足。北宋林逋的爱好更是与众不同。他博览群书,洁身自好,喜欢恬淡随性的生活,虽有文才,却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所写的诗稿随写随丢,从不留存。他终生不娶,无子,喜欢植梅放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常年隐居杭州孤山,与高僧诗友唱和。爱驾小舟游玩于河湖,每逢重要客人来访,看门小厮放鹤去寻,他见鹤必归,被传为美谈。他在《山园小梅》诗中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梅花的生活环境、优美形态、芳香特点以及赏梅的绝佳时间等,描写得非常传神,被誉为千古绝唱。

关于梅花的奇闻轶事很多,《世说新语》里有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三国志》里有孙亮“明察秋毫”的故事,《辍耕录》里有龙广寒“孝行感花”的传说,这些事都和梅的花或果有关,本文不再赘述。

此外,据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非常喜爱腊梅。顾名思义,腊梅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开花。当初腊梅叫做“蜡梅”,据说因为苏东坡最早使用了“蜡梅”这个名字。曾经有诗赞腊梅说:“天宫点数做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这两句诗在赞美这大自然中的梅花的同时,还非常怀念老家的院子里种的一株腊梅,因为它有参禅悟道的意境。

对梅的分类和定义,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说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青梅不属于梅花那种梅,苏东坡说的“蜡梅”也不属于梅花那种梅等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没有详细探究,姑且视之为一样的梅,一样喜爱梅的花香,享受梅的果实吧。


作者简介

李志国,河南省社旗县饶良镇人,喜爱读书散步,现在社旗商务部门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