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捞尸人: 18年打捞200具遗体,尸臭洗不掉,找不到接班人

 新用户6516h3hB 2023-03-03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捞尸人:尸臭洗不掉,沾染了就是一辈子

01

20091224日,一张照片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照片中,一位身穿白衬衫、头发花白的大爷严肃的站在船头上,他一手拉着打捞上来的尸体,一手比划着什么。

当天,3名大学生在长江边野炊,无意间发现两名溺水儿童,三人跳下河中救人,却没能上岸,被长江吞噬。

得知消息后,校方立刻来到了现场,并联系了附近的打捞团队。

负责打捞的就是照片上的大爷——王守海,当时打捞尸体都是明码标价的,每具尸体要价1.2万元。

由于带的钱不够,校方先支付了3700元的押金,王守海这才下江进行打捞。

《江汉商报》的记者将这一幕拍了下来。谁知照片一经发出,就被标上了“天价捞尸”的标签

王守海的姿势,被解读为——因钱不到账,拒绝拉尸体上岸。

这本是一件值得颂扬的见义勇为的事件,却因此演变成了一场令人愤慨的闹剧。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今,距离此事已经过去14年了,有位同为捞尸人的网友表示:

“事情没那么简单,其实我们最怕的就是打捞救人英雄的尸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2

“捞尸人”,顾名思义就是打捞尸体的人。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人,但同时它也是意外死亡、自杀人数最多的河流,每年都有200-300个生命消逝于此。

而捞尸人,则负责撑着小船,日复一日的与水作伴,打捞这些在水中逝去的生命。

关于那张照片,其实有很多疑点。

有质疑者表示,王守海挥舞手臂是在跟岸上的人打招呼,待船靠岸后配合抬尸体上岸。

用绳索拴着尸体的手腕,是因为小船在深水处不易直接将尸体捞上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尸体再次滑落入水,属于正常的捞尸作业。

而且王守海只是负责打捞尸体的员工,定价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无论怎样,捞尸团队的确存在着不妥的地方,这种漫天要价的行为最终还是遭到了大家的谴责。

自从事情发生后,“捞尸人”这份职业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03

捞尸人迈入这份行业的理由千奇百怪,有人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人本来是渔民,有人是为了积德。

从事这份行业,真的需要足够的勇气,所以它不该被少数人“玷污”。

陈锋是长江沿岸唐家沱“回水滩”打捞队的一名捞尸人,从事这份工作已经18年了。

最初他只是觉得打捞尸体能挣钱,却没想到江水成了他一生的羁绊。

长江上游水流湍急,如果不及时打捞,尸体便会漂流到下游的唐家沱回水滩。

因此,唐家沱的捞尸人工作格外繁重。

陈锋一年四季都在船上度过,每天早上5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望远镜巡视江面。

7.8月份天气炎热,下江游泳的人很多,再加上这两个月降雨也多,江水暴涨,所以溺亡的人自然少不了”。

据陈锋所说,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打捞过5具尸体,十几年累积下来,大概打捞了200多具。

每次看到浮上来的尸体,或者接到打捞通知,他都会撑着小船过去。

扁担和排钩就是他用来谋生的工具。

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他会用绳子套在尸体的手腕或者脚腕处,慢慢把他们运送上岸。

而那些沉在水底的尸体,他找到具体位置后,会先用钩子把他们勾上来。

“冬天还好说,都穿着厚衣服,夏天就难办了,有些人只穿泳裤,根本不好勾”。

无论尸体腐烂成什么样子,他们都要去打捞,还要尽量不损坏遗体,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也是给家属最好的交代。

“即便他们没有感觉,我们也要善待,让家人把他们带回去安葬,是我们捞尸人的行业道德”。

但没有亲眼见过溺水尸体的人,是无法与捞尸人感同身受的。

捞尸人最怕的,就是打捞到英雄的尸体。

他们几乎都像文章开头中提到的大学生一样,为了救人而失去生命。

“打捞的过程中我们眼眶都是湿的”。

还有老人的尸体,他们也很怕遇到,有些老人生病后怕麻烦家人,最终选择了结束生命。

为了节省下葬的钱,他们只好投身大江。

“有些人,真的连死都死不起”。

更可怕的是,若是3天没将他们打捞上岸,还会出现可怕的“巨人观”现象。

“巨人观”指的是尸体要比原来的样子大上好几倍,而且皮肤会变成绿色,眼球突出、嘴唇外翻,舌头伸出来等等。

所以为了留下他们较为完好的样子,捞尸人根本不敢耽误时间。

被泡过的尸体,还会散发出臭味,人在去世3小时后,肠道内的腐败菌就会繁殖生长,产生一些难闻的味道,从口、鼻、肛门中溢出来。

这种味道一旦沾染到身上,仿佛植入骨髓,洗澡也无法消退,几个星期都散不掉。

一位捞尸前辈说:“洗不掉的,一旦沾染上,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中国对死亡终究是忌讳的,在很多人眼中,捞尸人都是脏臭的,所以没有多少人支持自己的家人做这份职业。

不过陈锋是幸运的,他的父母从小在江边长大,靠捕鱼为生,也曾帮别人打捞过尸体,他们理解陈锋做出的选择。

捞尸人就像这座城市的无名英雄,他们收到了无数家属的感激,但陈锋却说:

“我打捞的不是尸体,而是其家属的怀念和寄托,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魂归故里、长眠地下,不用在江上飘荡罢了”。

大部分人都对捞尸人有偏见,觉得所谓的道德和善念,就是“天价捞尸”的借口,其实他们的工资并不高。





0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和师傅一起干,当时打捞一具尸体60块钱,两人平分。

后来都是派出所来委托他的,报酬大概在一两百块钱左右,有家属找到遗体后,为了感谢她,有时会包个千百块钱的红包。

大部分人都很害怕尸体,不敢靠近,但谈到鬼神,陈锋依然会摆摆手,说自己不信这些,只是担心没人愿意继承他的“衣钵”。

由于当时缺乏专业的捞尸工具,水温、流速等变化大,水下环境复杂,大部分时候,他们只能亲自下水打捞尸体。

这无疑是一份风险极高的工作。

下水打捞尸体很容易被细菌、真菌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另外,他们每天都风吹日晒的,有时候冬天也要下水,所以捞尸人有很多职业病。

连保险公司也不愿接受捞尸人的投保,认为这份工作的风险指数太高。

而像陈锋这样,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船上,24小时随时待命的捞尸人,更是少之甚少。

他常说船相当于他第二个家,回家的时间少,在船上工作的时间反而非常多。

前几年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试试的徒弟,结果第一次带他去捞尸,这个徒弟就害怕的腿发软了,说什么都肯再来了。

如今“捞尸人”越来越少,只有像陈锋这样的“老人”,还愿意坚守在岗位上。

但是“捞尸”的需求却没有减少,这些年来,各地救援队伍逐渐取代了捞尸队。

2007年,“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它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

全国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超过50000余名,其中有超过10000名志愿者通过了专业的救援培训与认证,可随时待命应急各种救援。

相比起捞尸队,他们的安全系数更高。

救援人员会利用专业的潜水设备,水流测速仪,无人机等高科技来打捞尸体。

但他们的主要任务也跟捞尸队不同。

他们重在“救援”上,水下黄金救援时间为30分钟,如果30分钟内没有完成打捞,那么一条生命很有可能丧失。

所以,救援队承担着比捞尸队更大的压力,有些家属还会把死亡原因怪罪到他们身上:

“如果快一点,他就能活下去了”。

其实,救援队有着更严重的疾病隐疾,除了皮肤感染之外,他们在水下作业时很容易导致面部压伤和肺部损伤。

一位蓝天救援队的人员说:

“今年我们市几乎所有的溺水事件我都参加了,目前为止是五起溺水,成功打捞六人次,全部都是免费的。设备以及各种费用都是我们队员AA”。

由于这种情况下,死者家属都处于极大的痛苦中,他们连一声感谢都得不到。

不了解这两个职业的人,都会被“天价捞尸”所左右,认为他们赚的是死人的钱。

但当我们真正走进他们,才知道“捞尸”的背后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近年来,死者的尊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和“死亡”有关的职业。

传统入殓师的门栏越来越高,日本还出现了“遗物整理师”等职业。

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让家属获得内心的慰藉,最大程度的让死者有尊严的离去。

“捞尸人”,自然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长江边除了陈锋以外还有一些捞尸人,他们正守在不同的河段,为死者找到回家的方向......

陈峰说,他从不给别人递名片,因为只有不幸落水的事件发生,才会有人主动联系他们。

“我希望有一天谁都不联系我,这意味着没人落水”。

十几年来,他最大的安慰就是打捞的尸体越来越少了,证明死于意外或者自杀的人数也变少了。

大家都在好好的活着,是个“不挣钱”又足以令人心欢的事情。

05

如今看来,王守海也没有做错什么,捞尸既然是一份职业,他们当然要收取相应的费用。

那高昂的报价,也不是他能左右的。

他们不是圣人,只是需要衣食住行的普通人而已,靠着上面发下来的工资生活。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关于“捞尸人”的职业,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