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6)——广州中共三大会址 | 静思斋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23-03-03 发布于河北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16篇:广州中共三大会址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3年1月24日

1月24日上午参观完大元帅府,豁出去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吃陶陶居,大快朵颐之后,继续到江北不远处的中共三大(以下均简称三大)会址参观。作为一个毕生研究民国历史的无党派人士,此番迳来这里,一是因为陪同家里老党员来学习,二是可以算作追寻孙中山先生当年的一个足迹,三是因为三大与此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颇有渊源,来学习一番以求“知己知彼”也是好的。更兼今年正值三大召开一百周年,来得可谓正逢其时。不过此文有个基调,只是从历史及文物的角度简单谈谈罢了,至于高屋建瓴的是非问题,鄙人是绝口不提也!
 
 图1:恤孤院路

三大会址在一条名叫“恤孤院路”的小街上。这一片旧时名叫“东山”,在广州城外,上世纪初还很荒凉,后来美国浸信会看上了这里,花钱买地开发,建起了教堂、学校、恤孤院等等,这条路也因后者而得名,恤孤院今早已无存,路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1921年孙科任广州市长后,以“田园城市”的理念将东山规划为新式住宅区,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许多归国华侨来此购地安家。这些百余年历史的欧式小洋房如今看起来仍感温馨舒适,漫步在古朴幽静的东山老街上,比之此前一日在沙面岛数人头,心情轻松愉悦了许多,只此一端,便也是不虚此行了。
 
 图2:恤孤院路的小洋楼

1923年初,孙中山与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共同发表了《孙越宣言》,标志着双方正式结为同盟。其后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建立大元帅府。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共产国际的命令,TG中央亦在不久后从上海迁广州,租用恤孤院路一位美国华侨的别墅“春园”作为办公地点,以利与KMT开展合作。同年6月12日至20日,TG在广州召开三大——这也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图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州老地图

不过,这次大会说大却也不大。因为此时,初生不久的TG还是一个在全国只拥有四百余名党员的小党,来广州参加大会的代表亦不过三四十人而已。根据瞿秋白日记中记载的陈独秀当选票数、以及某项提案的表决结果可知,当时具有表决权的代表至少有40人,但如今能够明确身份的代表仅有38人(相关研究很多,有的在数字上已经超过了40,有的也有明显错误,此处以纪念馆中展出的官方说法为准),他们是:

于树德、王用章、王仲一、王俊、王荷波、邓培、邓中夏、陈独秀、李大钊、伟人、向警予、朱少连、刘天章、刘仁静、刘尔崧、阮啸仙、孙云鹏、杨德甫、何孟雄、沈茂坤、张连光、张国焘、张德惠、陈天、陈为人、张太雷、冯菊坡、陈潭秋、蔡和森、瞿秋白、林育南、罗章龙、金佛庄、项英、袁达时、徐梅坤、高君宁、谭平山
 
 图4:已确定的38位中共三大代表

这么多年来无数专家学者的研究,都无法完整列出三大参会代表的准确名单(以后估计也难了),而且这里面还有好几个人自此以后下落不明,这在百余年党史中似乎也是个唯一。还有个更有意思的,当年会址的具体地点,后来竟也“销声匿迹”了,以致几十年间无人知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召开三大时,会场是临时租用的春园北边的一栋民宅。后经挖掘档案及当地居民的口述得知,这栋房子是旁边简园的建筑商广州发昌建筑店,利用建简园剩余的材料盖起来的,业主据说是发昌建筑店的陈金(或许是老板吧)。它的规模较小,风格与周边小洋楼也不太一样,1938年毁于日寇的轰炸(正好就把这栋楼炸了,看起来周边很近的建筑基本都无事,大致也能估量出当时炸弹的威力几何了,恤孤院大约也是此时期另着一弹被毁的)。

而TG在大革命失败后远走他乡,再回来已是二十多年后,旧址在地面上早已无迹可寻,所以三大到底是在哪召开的一度也就成了一个谜。七十年代,已近八十高龄的三大代表徐梅坤(这位老先生活了104岁)来到广州现地寻访,面对着广州城市惊人的变化与东山的“面目全非”,徐老一时也是一筹莫展。
 
 图5:“地标性建筑”——逵园

忽然,他在一栋名叫“逵园”的小洋楼下,抬头看到了房顶上“1922”的字样,立刻激动地说想来了,那时会场的窗户,正对着就能看到这个“1922”!只不过在寻访的那会,原址处已经另外建起了平房,使地貌发生了改变,这才让他之前一直没能认出来。2006年,原有平房建筑被拆除后,在下面发现了先前建筑的红砖地面遗迹,证明了徐老的回忆准确无误,关于三大旧址的所有疑问至此尘埃落定。 

 图6:会址遗址
 
 图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在旧址的西侧,一座高规格的纪念馆拔地而起。馆藏中有一些从荷兰搞回来的马林(共产国际代表,二战时期在荷兰反抗纳粹德国被捕牺牲)遗物的复制品,整体来说布展史料还算翔实。在这里一个下午的参观学习,让我忽然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及之初的历史背景有了一些兴趣与思考(毕竟事涉黄埔军校)。
 
 图8:三大会址纪念馆

时间过得很快,赶在闭馆之前,我们又抓紧参观了南边不远的春园。这是一幢三联排别墅,建筑外观完全一样,但之间应该不能互通,如今的路牌是新河浦路22、24、26号。前文已经提到,其实春园才是TG当时在广州真正的办公地点,如今中间的24号作为陈列展馆,里面还有一间太祖当年的卧房,22号挂着一所幼儿园的牌子,26号则空置着。据说26号一度是鲍罗廷的住处,孙中山先生常从对面的大元帅府坐汽艇过来,与鲍共商大事。
 
 图9:春园
 
 图10:春园“24号”

春园与逵园、简园均为三大会址国保项下的一部分,由于时间关系,简园这次未能前往,在回程路上还经过了KMT一大旧址,自然也已经闭馆了。其实我自中学以来一直是厌恶政治的(先从厌恶这门课开始),对于“主义”之类的争论既不感兴趣也看不下去更不会介入其中,但有感于要写些东西,哪怕是游记,有些东西也难以回避。于是趁着在纪念馆产生的那一些兴趣,近来第一次很认真很深入的研读了一些相关著作,也确实有些感悟。当然,本篇已定有基调在前,即便想说点什么,也待日后有机会参观完KMT一大旧址再说吧。
 
 图11: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航拍的广州东山一带
(①会址、②春园、③逵园)

在我内心深处,某种程度上其实还挺向往那个时代:一群激情澎湃的青年,各自怀揣着救国的理想,努力改变着这个世界...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3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