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寿潜与“会文学社”最早发行的书

 思想的救赎 2023-03-04 发布于广东
“会文学社”由汤寿潜、沈玉林创办于上海,几年后更名为“会文堂书局”。以出版教科书、大型丛书为主,如《普通百科全书》丛书,达100种之多。也出版诗文集、小说演义,如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它们影响很大,对提高当时国民素质功不可没。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春,“会文学社”发行沈桐生辑《二十四史分类辑要》,汤寿潜撰序,略谓:“光绪二十七年秋七月,明诏再罢时文,首场改试中国史论,一时瓮牖黄馘之士,不知唐宋之先后,而抱时文为金科玉律者,往往走深山邃谷中,放声长号,自悲天夺,其所恃业与时左,亦巨哀已。其一二规时赴势者流,涉猎永嘉八面锋,谓足以通天人之穾者,辄又开口大笑,庆为长夜之忽旦。既其实巧拙略异,而无所得于史钧也。夫史岂易言哉!卤莽而耕获焉,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或孟晋于是矣,岁月绵薆,卷帙益伙,曾不能刳心以究古今中外政教之王衰,疆圉之辟蹙,用人、理财、行事之得失,徒龂龂焉讼一年、月、日、人、姓名之縿縒同异,虽曰史学,犹是训诂耳、考据耳,穷老尽气,莫知向方,虚牝无用,亦与时文将无同。昔司马温公以书局自随,殚竭十九年之心力,成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求首尾徧读一过者,惟刘贡父一人。嗟乎!作史难,读史亦如是,其不易也!刘子元论史,谓有学无识,如愚估操金,不知贸化,讵非緐而寡要,尸其病欤?子瞻读汉书,谓礼乐刑政,当作一意求之。后朱子且韪其说,然则分别部居,甄汇事实,庸便购读,无叹望洋,倘亦敂学者之事乎?”

四月,“会文学社”发行邵章《经史百家序录》,汤寿潜又为作序,略谓:“维新至日本,亦不为不盛矣。其文科大学,犹列汉学、中国语文。其士大夫之斠求汉宋学派,及刳心为古文辞者,肩背相随属。美国科比伦大学堂新立中学科,上年就我外部匄取经史子集,遂议以《图书集成》饷之。夫以千圣百王、群先哲精爽所寄托,魂气所感召,外人且刳精揖志,以求有得,我高明之士顾躐溥通而跻高等,舍实业而谈名哲,蔑视古昔之籍如土苴、如刍狗,不惜刬除之以为快。乌虖!新学之不兴,可耻也!旧学之将熄,尤可哀也!......嗟乎!谓中国无学可,谓中国无书则不可。《序录》诸书虽旧典陈文,而中国三千年政治之沿革,学术之流别,国计民生之息耗,隐括于是。寻而绎之,即泰东西之新理、新学,往往异地同揆,不相师而未必不相合。”

目前所见,《二十四史分类辑要》、《经史百家序录》是“会文学社”最早发行的书。汤寿潜之所以亲自撰序,应该和它们这一特殊性不无关系。

根据相关文献,同年“会文学社”还发行过范震亚译、美国人那尔德著《化学探原》。但未见真容。

关于汤寿潜创办“会文学社”的时间,有两说。

一说1899年,较早持此说的有陈志放《汤寿潜年谱》,未知何据。

一说1903年,当下学界多持此说,应当来源于1980年代朱联保《近代上海书店、出版社印象记》稿,略谓:“会文堂书局创办于1903年,由沈玉林、汤寿潜等筹建,地址设在上海河南中路325号。早期经理徐鉴堂,出版石印线装的诗文集和演义小说,如《吴三桂演义》等。据《学术月刊》1964年4期所载书业公会致商业联合会信中说,会文堂于民国15年(1926)年停业,当系内部改组,后来改称会文堂新记书局,经理王秋泉。据《上海工商名人录》载,曾任国民政府军需署署长、福建省财政厅长的徐桴(字圣禅,浙江镇海人),是会文堂新记书局的店主。经理徐宝鲁,据传系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的后代。”

朱氏民国时期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职多年,此稿系其回忆写成,细节难免与事实有出入。

既然“会文学社”1902年发行了多种书籍,其创办于该年当无疑义。

《二十四史分类辑要》题署

《二十四史分类辑要》牌记:

光绪壬寅年春会文学社发行

汤寿潜为《二十四史分类辑要》所撰序言

《经史百家序录》题署

汤寿潜为《经史百家序录》所撰序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