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容:一个南宋状元的人生(三)

 思想的救赎 2023-03-04 发布于广东
庆元二年(1196)六月,王容赴江西上任提举常平。这是一个重要差使,职责包括征敛财赋、赈恤、监察地方官吏、审理经济诉讼案件等。此时韩侂胄一手遮天,王容能得此职,说明他得到韩氏支持。
已致仕、居庐陵老家的周必大得知王容任职的消息,致函祝贺,称赞他“学该流略,名冠伦魁,已游承明著作之庭。修注演纶,历阶可至,更冀珍调寝膳。即封严召,某比审临遣大庭,廉按江右,委寄隆重,过于闺台。往者莆阳郑公常以龙首持龙节,今兹调燮辰阶,吏民甚以焉宠,继之者若非执事而谁?大用可卜矣”。王容抵任后,与周氏续有信函往来。
冬月,朝廷欲将王容召回。他写信将这个消息告诉杨万里。杨氏回信,对其来信表示感谢,并请他帮忙举荐妻侄。一个月后,杨万里又致信张栻之弟、时任隆兴知府的张枃(字定叟),为妻侄升迁事请他帮忙,并说王容已写了举荐书。
这说明王容在朝中是有影响力的。
庆元三年(1197)三月,周必大之子周纶(字彦敷)授抚州通判,周必大作十以箴》,勉励他作一名好官。周纶到任后,为其书斋取名十以斋》,王容为作《十以斋记。从中可看到他“责己以严”的为官理念:
“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十以之目,自莅官至询谋,其列虽十,而其要则一。一者何也?责己以严是已。今夫嗜惰以废职,能贪以败官,好谩以贻戚,长傲以召怨,求备以失人,尚猛以携众,恃明以丧德,自欺以积过,任独以沮善,皆不知责己者之所为也。”
六月,建昌县学建成,王容为作《建昌县学记》,阐述县令对兴学负有的重要责任:
凡天子之命吏,其近民者莫如令。令所统百里,明教与刑,而后谓之政。国家以文治,诏县皆立学宫,春秋以礼释奠,择其秀民,而养之以公田,又拔其尤者为职事以率之,所以教民之具著于令,甚明如此。然今之县令,往往困于财用之不足,而挠于狱讼之多变,上则制于州府之督责,而下则沮于奸民之动摇,故一切以刑从事,苟以免目前之急。至于养士之宫,所以习礼乐而厉风化者,非窘于钱谷之阙,而不敢为,则病于簿书之剧,而不暇为。故虽万户之邑,多士之乡,而听其废坏而不葺,因其简陋而不改,大抵然也。夫令虽卑,而有社与民,顾于教忽焉,岂为民父母之道哉!
王容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其思想观念落实在行动上。任提举常平一年多,帮助解决当地的民生、教育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如:
助抚州重修府学。周必大在《抚州学记》中说:“庆元二年,豫章胡君元衡来临师席,文风既振,复怀永图,乃大议葺治。适学粮羸钱百二十万,太守陈侯研首捐千缗,常平使者王君容及后守曾侯楷各助十之三,漕宪继之,总钱又百三十万,米不在焉。以六月中寅兴工,明年八月讫事。”
丰城修赣江东堤。据《江西省水利志》,南宋庆元二年(1196),丰城县令林仲懿集匠役五万余人,大规模修筑赣江东堤。庆元三年(1197),时任左谏议大夫的刘德秀(字仲洪)撰《观巷堤记》记载此事:“丰城为赣吉下流,地势洼甚,岁春夏水暴至,方县数十里,汇为巨泽......庆元丙辰,永嘉林君仲懿来莅邑政,咨所急务,众以是告......即疏持于部使者。会转运判官赵公善悉、提举常平王公容,俱遣属按视,复命曰:'信。’则其捐钱出粟称所费,委于邑而责成焉...... 以是年之十一月经始,明年之二月迄事。”
助临川赈济饥民。刘德礼(字敬叔)任临川县令时,遇饥荒,王容助其赈灾。著名诗人释居简对此高度赞赏,赠诗《秋雨连冬雪寄常平使者王郎中》,有“常平使者深长虑,少戆安知汲长孺。开仓振粟勇不疑,救焚孰与先救饥”句。杨万里《奉议郎临川知县刘君行状》亦载:“常平使者初议赈贷,君叹曰:'富民闻此,必遏籴。是赈之者,饥之也。’屏吏议,一以诚意劝分,得粟数万石,民受实惠。”“常平使者”即指王容。
助临川扩建义冢。据《抚州府志》,王容对临川广泽庵义冢“顾问增辟,周以修廊,中为丛冢,每三岁或间岁,则官给钱,令僧取棺之无主名者,如释氏法。”杨万里《奉议郎临川知县刘君行状》亦称:“临川近郊无旷土,官有丛冢之圃曰漏泽者甚隘。凡小民之死者,无所于葬。常平使者居之以屋,岁终则以浮屠法火之。”
大概在庆元三年(1197)下半年,王容回朝,仍为起居郎。
庆元四年(1198)十一月,王容与校书郎陈邕(字和父)同游麓山寺,题词于麓山寺碑。可能在此前后与廖谦会面,为廖行之《省斋集》作跋。
庆元六年(1200)二月,王容完成《光宗日历》的修纂,共三百卷。
嘉泰元年(1201)九月,易祓外任江州知府。随后,王容与他游庐山,在太平兴国宫题诗。朱熹弟子度正(字周卿)拜访易氏,作《谒江州易彦章》,有“经帷谏阁竟云何,且著莲花峰下么。书院凄凉安处问,庐山突兀为谁高”句。可见易氏任江州知府后,在庐山白鹿洞书院住过。王容可能也是在这期间拜访他的。
十月,王容上疏,请将韩侘胄在“绍熙内禅”中拥立赵扩的“定策”事迹付史馆。得到宁宗同意。
韩氏在“绍熙内禅”中的作用确实是很重要的。作为史官,忠实记录历史是王容的职责,不论韩氏是忠是奸,都要客观记载他的历史。王容这么做,起到了强化韩氏权势地位的作用,却没有被赵党攻击,说明赵党对他的看法并不恶劣,可能主要还是因为他没有深度介入朋党之争。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王容仕途顺利,且没有受到攻击,可谓不易。如果形势不发生太大变化,他的前途未可估量。然而,他肯定想不到,几年后“开禧北伐”失败,从此韩氏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将韩氏事迹载入史书的行为,遂成为他人生中的最大“污点”,并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
嘉泰二年(1202)三月,王容任礼部试官(即“同知贡举”)。五月,测验新历法。八月,王容授中书省中书舍人,兼侍讲。九月,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十一月,完成《宁宗日历》的修纂,共五百一十卷(后经黄中等人改正,于淳二年由高定子定稿)。闰十二月,参与皇后受册仪式。
嘉泰三年(1203)六月,王容乞回授父朝散郎致仕林宗改服色。七月,朝廷授杨万里宝谟阁直学士。八月,王容作《宝谟阁直学士告词》,赞美杨氏“学欲济时,心常忧国。封章剀切,有贾谊、陆贽之风;篇什流传,得白傅、杜甫之意。凛乎难进而易退,浩然独乐而无求。身历四朝,年将八帙。有名一世,如尔几人?束帛蒲轮,未讲优贤之礼;幅巾藜杖,有嘉知止之高”。
九月,王容升礼部侍郎。此后,有岳阳之行,为湘阴孚应庙《孚应记》。
大概在开禧元年(1205),王容任江州(九江)知府。可能任职时间短,因此没有官方记载,相关信息只见于私家文献。如王容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正月的手札被王明清的舅父曾宏父刻于石,此石刻有注语“朝请郎新权知江州军州事王容劄子”(拓本见上海图书馆藏《凤墅帖》)。又如,王容得到淮南安抚司参议方导(字夷吾)编、汀州知府陈晔(字日华)刊行的《方氏编类家藏集要方》,用其中药方给人治见效,遂写信向陈氏致谢。陈氏在《经验方》中记载此事,称王容为“九江守”。
开禧二年(1206),王容以直焕章阁、大中大夫出知静江府。
四月, 在韩侂胄主持下,南宋对金发起军事行动,史称“开禧北伐”。由于准备不充分,南宋军队溃败,向金人求和。金人以斩韩氏为条件,未果。长期以来,南宋朝廷一直存在主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开禧北伐”失利使投降派得到反扑的机会。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 杨皇后与投降派代表人物史弥远等人联手,诛杀韩氏及其心腹苏师旦, 宋、金议和。随后,史氏掌权,一方面清理韩党和陆游等主战派,一方面对彭龟年、吕祖俭等理学人士予以平反。
作为主战派的易祓时任礼部尚书,自然成为史氏重点打击对象。史氏和卫泾上疏参劾他,奏请对他定死罪。史、卫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将易氏视为韩党。其实,易氏是否属于韩党是值得怀疑的。在韩氏打击理学人士的时候,他并没有明显支持韩氏。史、卫将他视为韩党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他属于主战派阵营,二是认为他主战实为逢迎韩氏。不过,史、卫的意图未得到宁宗支持,易氏遂贬融州。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王容大概率也会成为打击对象。从目前所见史料来看,王容的仕途终止于静江知府,此时他才四十四岁,之后没有继续做官,要么是受到打击,要么是主动去职。史氏掌权后,主战派和有韩党嫌疑的人都面临着被清除的危险,主动去职对于王容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根据明嘉靖《广西通志》,嘉定元年(1208)章戡、黄景说继王容之后任静江知府,可知王容是在这一年去职的。
嘉定二年(1209)二月,宁宗命令史官修改绍熙以来韩侂胄事迹,从此韩氏在国史中成为“奸臣”。这意味着彻底否定了王容将韩氏事迹写入史书的作法,可以想见彼时韩氏政敌对王容的猛烈攻击。
对于王容退出仕途的原因,王氏族谱如此解释:“仕至议政大夫、礼部侍郎,奉敕修纂,请命给归,后卒”。“奉敕修纂”指的是奉旨修纂族谱。王氏族谱的意思是,王容为了修族谱,在礼部侍郎任内去职的。这个记载令人怀疑,一是为修族谱而抛弃礼部侍郎的高位,难以置信;二是王容在礼部侍郎之后还出任了静江知府,实际上他是从静江知府任上去职的。王氏族谱对他任静江知府的历史有隐讳之嫌。这与“开禧北伐”失败后的政治风暴是否存在关联呢?

据王氏族谱,王容卒于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这个记载也有问题。根据易祓家族族谱,宁宗嘉定四年(1211)王容还为易氏族谱撰了序言。而按照王氏族谱,此时王容已去世五年了。王容撰《易氏族谱序》有“余同乡太原山斋先生退官故里,纂修家乘”之语。易祓家族以太原为郡望,王容故称其“太原山斋先生”。开禧三年(1207),易氏由礼部尚书贬广西融州。据清雍正《广西通志》,嘉定间易氏任融州知府,未载年份。嘉定间任融州知府的还有沈暐,嘉定四年任;杨幼舆,嘉庆十年任;赵善琪,任职时间不详。由此可知,易氏任融州知府当在开禧三年(1207)至嘉定四年(1211),随后沈暐继任。结合王容谱序“退官故里,纂修家乘”之语,可知谱序作于嘉定四年(1211)是可信的。

另外,据魏了翁《鹤山全集》记载,真德秀自述曾经在潭州与王容、易祓同时会面,谈论学问。嘉定十五年(1222)十月,真德秀以宝谟阁待制兼荆湖南路安抚使,任潭州知府。他们三人会面当在真氏知潭州期间。根据真氏生平活动情况,在他知潭州之前,他们三人同时会面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王容去世应该不早于嘉定十五年(1222)。也就是说,他实际寿命比王氏族谱的记载至少长十六年,可算终享天年。
嘉定十七年(1224),赵扩病死,赵昀即位,是为理宗。朝廷中出现重新评价“开禧北伐”的声音。易祓恢复朝议大夫之职。理宗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卒,理宗实施新政,清除史氏势力。应该在这前后,王容被平反,追赠银青光禄大夫待制。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对韩氏没有平反,这对元人修《宋史》产生影响。《宋史》载,嘉泰元年(1201)十月,“起居郎王容请以韩侂胄定策事迹付史馆,从之。”《宋史》将韩氏列为奸臣,在这样价值观之下,《宋史》关于王容的这条记载显然暗含鄙视之意。《宋史》不记载他的政绩,不为他和易祓立传,也就可以理解了。
关于王容的死因,民间流传他是因为北伐失败,愤郁而死。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王氏族谱记载他英年早逝,民间因之揣测而产生的。它反映了湘乡人心目中的王容与国史中的王容是截然不同的。清代,民间的声音决定了县志对王容正义形象的塑造。
在南宋的政治风云之中,王容虽然尽量避免参与权力斗争,仍然无法避免最终被权力斗争伤害,使他过早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状元,他拥有过人的才能,而无法得到充分施展,可谓生不逢时。这既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剧。

(全文完)

周必大致王容手札

明嘉靖《江西通志》载王容《十以斋记》

《金石补正》载王容题岳麓寺碑

释居简赠王容诗《秋雨连冬雪寄常平使者王郎中》

王容撰易氏族谱序

魏了翁《鹤山全集》载真德秀在潭州与王容、易祓会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