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世界/心灵的窗户

 晨风的书屋 2023-03-04 发布于江苏

 

                  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眼睛流露着用嘴巴无法表述的的语言。它是能够传递着人们内心世界的语言。

“看着我的眼睛”,这是不少人说过,或者听过的一句话。在医学史上证明过,一个人在说谎时,或者说心虚时,无论他多么地历练老辣,他的眼睛都会泄露他的内心世界。

只要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人在胆怯或撒谎的时候,他的瞳孔会散大,他的视线会游离,他不敢对视提问者。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当我做错事情时,我不敢对视家长的目光;当我碰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时,我不会对视提问者的目光。那时,我还不知道,眼睛有着自己的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眼睛有着自己的语言,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你的内心世界。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我慢慢知道,眼睛,某种程度上和照相机很相似。它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时,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眼睛,是可以说话的。它们可以进行无声的交流,在这种通行的世界语言里,容不得说谎,不需要翻译。在很多时候,眼睛比嘴巴更真实地反映着一个人的隐秘的内心世界。

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后,在日常的生活里,我常常喜欢注意人的眼睛。一个人在家时,我有时也会独自面对镜子审视自己的眼睛。

我注视着自己那双不算太大的眼睛里,是否还保持着儿时的纯真和善良;是否还保持着少年时代的那种蓬勃和进取;是否还留存着历尽沧桑后的期盼和向往,在那眼睛里是否依旧有勇气和希望。

在生活中,人们用眼睛认识世界,用眼睛捕捉着自己人生的焦点。在上物理课时我就知道,焦点的清晰度和焦距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偶像,我今天这里说的是精神偶像。这偶像也许和自己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也许和自己说着不同的语言。

但偶像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总是那么遥远而亲切,他将伴随着自己走过一生。但是,因为每个人的焦距调节得不同,所以,相同的偶像会对人们的人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人们的精神成长,是一条不断向上延伸的曲线。每个人的成长曲线不尽相同,这因为取决于各自的精神成长空间。

人们常常把一个人精神的成熟,说成是修炼成正果。而这正果的炼成,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崇敬偶像,意味着改变自己。偶像的点醒是对自己精神的修炼,它使我们的人生积淀一天比一天厚重。

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在于平凡或伟大,而在于在追随的过程中,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本书。能够读懂自己,那就是一种修炼。

有人这样评价过现代人:功利主义替代了理想与激情;冷漠与玩世不恭替代了似火的热情;妥协替代了坚强与勇毅;自私替代了宽容;随波逐流替代了神圣的信仰。

在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社会里,许多人不再自信,不再深刻地反省,不再信奉纯洁和忠诚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准确,但我看到太多的现代人被物质左右,而变得心浮气燥,他们任由自己的精神家园荒芜弃废。

我也有着自己的精神偶像,我永远把他说过的那句话当作一生所恪守的信念: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无限的。与精神偶像做伴,是一种不舍不弃的追求。因为我知道,人生的正果,就是这样炼成的。

我现在明白,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眼睑,时间会在眼睛周围刻下一道道皱纹。但一个人的目光是不会改变的。

眼睛,它象最清澈的水晶,晶莹一生。眼睛会随着人们的情绪传递着喜怒哀乐,而与人们的年龄无关。

我常常在亲人和朋友们的眼光中,读出他们的快乐和对我的希冀。这让我感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眼神也给我指明生活的方向。

我开始学习注视别人的眼睛,因为我知道,敢于勇敢地注视别人眼睛并且不怕别人注视的人,是襟怀坦白的人。

在生活中,我知道怎样合适地调整焦距因为在很多时候合适地调整焦距,比正确地捕捉焦点更为重要。

每个快乐的人,他的目光是一种郑重,一种尊敬,一种信任,一种坦诚。这样的注视,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为,那目光是宁静而安然的,就好象是我们在晴朗的天气里,眺望远处的高山。这样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作者简介:

晨风,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平时喜欢阅读写作,中年步入作家行列。先后在国内报刊和网络上发表作品千余篇,喜欢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