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帕金森病

 新宇医馆 2023-03-04 发布于吉林

帕金森病属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帕金森病患者逐渐增多。现代医学迅速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目前有药物治疗、手术毁损苍白球,脑深部电极埋藏,电刺激法,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方法,临床中最常用的西药有美多巴、息宁等,西药起效快,对初始应用的患者,可很快改善症状。但西药治疗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心血管等外周性的副作用,以及疗效减退(剂末现象)、症状波动(开关现象、异动症)、精神症状等中枢性副作用。所以现在多主张尽量推迟多巴制剂的应用,重视神经保护。这些不足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很大空间。

中药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通过对人体阴阳气血的调整,使之接近平衡,从而改善症状,如果有效,反映了人体内在脏腑功能的协调,因此症状不易反复。这种标本兼治的特点,具有西药难以取代的优势,可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和西药治疗有很大的互补性。目前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比单纯西药更好的疗效。
  

同西药相比,中药起效往往较慢。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其作用特点与美多巴不同,中药对改善运动症状,作用较美多巴弱,有时与思吉宁,托卡朋等相似,甚至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无副作用;对非运动症状,中药作用比美多巴强,且可减轻美多巴的副作用,减少其用量。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特点主要是:
1)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特别对早期患者,疗效较好;
2)减轻西药副作用;
3)减少西药用量,增强西药疗效,在西药效果不明显时,加用中药后,往往效果显著;
4)延缓病程。帕金森病是随衰老而加重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没有可靠的阻止其发展的方法,中药作为治本之法,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研究表明中药、针灸可以提高实验动物及人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抗自由基损伤,保护神经元,从而延缓病程;
5)改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整体状况,增强体质,增强抗病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加强中医的标准化
  目前中医将帕金森病以老年颤证命名,但从中医的诊断标准看,老年颤证也包含了其他以震颤为主的疾病,如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综合征等,中医颤证和帕金森病不能完全等同,临床中许多医家还分辨不清。许多治疗帕金森病的报道,实际收集的不全是帕金森病患者。以往报道中所用病名繁多,疗效评定许多凭主观观察判断,不能按量表客观评分,短期疗效观察的较多,缺乏远期疗效的观察,这些使疗效可信度大打折扣。如有的报道治愈率很高,而实际上目前中药与西药同样均不能彻底治愈帕金森病。另外在中医老年颤证的诊断标准中,明确规定,患者必须是55岁以上,但实际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年龄要更小,对这些患者是否应按老年颤证来进行辨证施治,还没有明确界定。因此中医尽快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更加科学化,才更能让人信服,被广大患者接受。

(2)强调综合治疗
  在目前没有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药物和方法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某种治疗手段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宜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与饮食、自我保健、家庭护理结合,中西医结合,中药也可与针灸、推拿结合,针灸的头针、体针、耳针、灸法、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结合,等等,应结合患者个人体质、病情、经济条件等,选择相应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加强专方专药研究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对如帕金森病那样复杂病症,针对个体差异辨证选药,更符合每个患者病情。现代医学目前也强调西药的个体化治疗,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不谋而合。但每种病都有其核心的病理机制,不同患者病理机转中存在共性规律。临床报道中有些药物重复率很高,如天麻、勾藤、羚羊角粉、全蝎、白芍、生地等,因此筛选出适用于多数患者的一种或几种方药是可能的。在此基础上对专方专药进行实验研究,论证疗效和作用机理,研发出几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成药,更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4)加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实验设计不够严密,实验过程不规范,实验指标选择不明确,有的实验结果与西药一样能明显增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但其临床疗效并不如美多巴,不能很好解释。不能系统的论证中医药发挥作用的机理,缺乏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从整体到系统、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的论证。临床试验还难以作到随机、双盲、对照,更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的证据,这些均使中医药的疗效还很难被更广泛的肯定和接受。因此,加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确凿证据是医生、研究人员、病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常用临床状态医学中医治疗方法

内治法

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扇、痰热壅阻之标实证,治疗当以清热、化痰,息风为主;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本虚之象逐渐突出,治疗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息风通络。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标实,因此治疗更应重视补益肝肾,治病求本。

证治分类:

1)风阳内动

[症见] 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镇肝息风,舒筋止颤。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加减。

2)痰热风动

[症见] 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涤痰息风。

3)气血亏虚

[症见] 头摇肢颤,面色㿠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4)髓海不足

[症见] 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痴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治法] 填精补髓,育阴息风。       

5)阳气虚衰

[症见] 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 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