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零距离|流感季该怎么选药、备药?这份提醒请收好!

 清风明月008 2023-03-0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fm88.1无锡都市生活广播

图片

名医

零距离

图片

周六周日9:00——10:30

图片

参与方式:1、拨打直播热线051085800300

2、在评论区留言,说明您要咨询的问题

3、关注频率微信公众号:无锡都市生活广播

进入互动界面,在对话框输入您要咨询的问题

图片

今日名医档案【3月4日】

    赵绍杰主任医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兼妇女保健部部长,南京医科大学/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妇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妇幼保健重点人才。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卫健委妇科质控中心成员,无锡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面掌握妇科开腹、阴式及腔镜各类诊疗技术,尤其擅长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开腹及微创诊疗技术。近年来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立项7项,获省卫计委及省妇幼保健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无锡市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多次参与制定妇产科疾病中国指南及专家共识。    
周一全天:专家门诊,门诊大楼4楼405诊室。
周五上午:特需门诊,妇科大楼2楼名医会所6诊室。

流感季该怎么选药、备药?这份提醒请收好!
中医药可以防治流感吗?中西药能并用吗?流感季,居家该怎么选药、备药?来看看这份小贴士吧~

1、中医药可以用来防治流感吗?该怎么对症选药?

中医的角度来看,流感是一个外感病。不论是在临床研究中,还是在既往历史文献中,中医药治疗流感,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在退热方面,与常规的西药退热药相比,中药可能相对缓慢一点,但它更为持久,退下来后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会明显减少。对于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身体不适症状,中药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目前中成药类的感冒药,包括金花清感、连花清瘟等,对于流感都是很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既能够解“表”——有效缓解症状,又能够清除“里热”,明显降低发生重症的风险。从预防的角度也是稳定、有效方式。

2、流感高发季,居家应该常备哪些药品?

可以准备一点常备药,比如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数量不用很多,没有必要。

家里可以常备退热药物,对于高烧不退的情况,应该及时对症用药。提醒大家:退热药不能乱用。高烧时自行反复用药,容易出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过分使用退热药后大量出汗,可能会出现休克等情况。

一般来说,用药后经过20小时至48小时还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建议赶快到医院就诊。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及时就医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20小时不退,并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也别想着在家“顶一顶”了,要及时就医、及早用药治疗。

3、防治流感的过程中,中药和西药可以并用吗?

各种研究表明,中药、中成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的联合使用是相得益彰的。对于抗病毒类的药物与中药的并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没有显示出不良反应。中西药互相配合,既能解除病症,也能缩短病程。

需要注意的是,各类药物的使用要遵医嘱、按药品说明进行,避免过度用药或重复用药对身体带来损害。

4、对于老年人防治流感,有哪些健康提示?

对于流感,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它,细节上重视它。对于老年人、慢性病人,它确实有引起肺炎、重症的可能性。

老年人感染流感千万不能“硬扛”,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用药,快速阻断、拦截病情发展。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是感染病毒的高风险场所,买菜、购物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到家要做好手清洁,这样染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清淡、营养的饮食。天气转暖,可以适当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房间通风,提高免疫力。

5、从中医的角度,预防流感应该怎么做?

中医防疾有两个特点:“养正气”“避毒气”。

所谓“养正气”,就是培养抵抗力。首先,这个时段不能过分消耗体力。要做到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不规律饮食。

寒冷季节有“贴秋膘”“冬日进补”等习俗,这使得我们体内产生了“热邪”,积热内停。春季到来,我们要少吃温热食物,清淡饮食。如果“内火”重,可以在医生建议下用一点清热泻火的药物。

要想“避毒气”就要保持房间的空气畅通,注意开窗通风。尤其是在相对密闭的教室、办公室等场所,更要注意。在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注意戴好口罩,出现了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更要自觉戴上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流感患者要自觉居家,注意休息。回到家中要注意手卫生,不要用不洁的手触碰眼、口、鼻。

来源:北京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