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信息传播学
2023-03-05 | 阅:  转:  |  分享 
  
传播控制研究包括受控研究和施控研究两部分,总结它们的异同请评价三位学者的媒介理论名词解释:传播: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传递或交流信息,以期
发生相应变化的社会性活动。传播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或交流,是双向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离不开媒介和符号。传播
者:拥有一定的可被利用的传播手段,并能够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将自己拥有的信息传送给接受信息的人或组织。把关:是一种对信息进行筛选、过
滤、加工的传播行为。信息:指一切事物的状态变化和特征的表现或反映。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某物的象征,是信息的外在形式。语言符号:社
会约定俗成的,用一定声音和文字形式去标记事物和思想而获得意义的符号。非语言符号:除语言符号之外。人类在传播中所采用的其他符号。(非
有声语言和非书面语言)冗余信息:指传播过程中为克服噪音而必须重复的信息或添加的注释。媒介:广义的媒介,在人类活动中使两种事物彼此发
生关系或产生联系的中介。传播学中的媒介是人类在传播活动中用来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工具。1.在空间上可以移动社会信息2.在时间上可以
保存社会信息3.可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范围和能力。受传者:即接收信息的人。外延:交谈的对象、会场听众、戏剧表演观众、体育比赛的观众、网
络媒体的用户等。受众:受传者的复数,主要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中的对象或受传者。反馈:(广义)受传者为达到某种要求和目的,对传者施加的
各种影响和压力。(狭义)受传者对传者发出的信息反应。传播效果:受传者在收到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后,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传播者:希
望自己的传播意图为受传者所了解、领会,并按照自己的传播意图行事;受传者:接受讯息刺激后总要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思想、感情、态度和
行为等方面发生某种变化。魔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将信息传给受众后,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所以,传播者、大众媒
介可直接支配受众的行动。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思考题:1.对于学者们所提出的传播功能,在现代社会里还有价值吗?请说明理由拉
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监视环境: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发展。因此,传播应承
担起瞭望的功能。如:游戏主播调侃宜宾地震被封号。贸易战。协调社会: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
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记者、新闻联播主持人、领导人。
传承文化:人类社会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
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如:国家宝藏、舌尖上的中国。2.如何看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
之争?经验学派的研究目的是大众传播如何维护现行社会传播制度,研究焦点是如何控制、如何有效控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多元社会,只要实现
多元利益的协调就可以消除社会矛盾,媒体可借助现存制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源。批判学派的研究目的是从哲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与社会各要素间
的关系。研究焦点是谁在控制、为何存在这种控制、为谁的利益在控制。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媒制度的
弊端,大众传媒是少数垄断资产阶级对大多数人实在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经验学派与批评学派是同样作为传播学研究主流范式的,在传播学研究中
, 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两种范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共同发展同样重要。两个学派都认识到了现行社会传播制度的弊端,也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法
,两者的争论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新的学派的产生,也促进了传播理论和传播效果的发展。4.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闻阅读体验的同时,是否愿
意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数据隐私,换取高度制度化的内容推荐服务?不愿意。我们当代的个人信息隐私的形势, 正在日渐趋于透明化、公开化、广泛
化, 人们愿意把自己的朋友圈公布于众, 也不把自己的隐私信息当回事, 在这个信息传播及其迅速的年代, 你的各种信息可能以你想象不到
的速度和广泛度传播着。不仅可以精准地找到事件的当事人, 甚至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 通过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交叉等等方式还可以推断出
你的个人隐私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 信息的交互作用可以轻而易举地推断出你的个人信息。在当今社会隐私权越来越重要但也越来越难
保护,不能为了一些针对性的推送就牺牲自已的隐私。得到的和付出的是不平等的。如(淘宝推荐、bilibili推荐,软件联动)5.请选择
一种媒介,分析这种媒介内容的叙述特点,并说明类型背后隐藏的控制。公开性:内容信息面向整个社会,不具有隐蔽性复制性:信息的高级复制能
力是大众传播运作的核心和基础类型化:按不同类型和形式的规定,以标准流程和规范生产信息选择性:经筛选后的信息,反映的是部分客观事实通
俗性:为吸引大众以通俗简单信息为主娱乐性:消遣愉悦的信息逐渐增多隐藏控制: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6.请依据你自己使用的新媒
体来总结它的特征,包括它的优势与缺点新媒体的特征:多媒体和超文本、个性化和社群化、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以微博为例)(一
)优点第一, 用户覆盖面广, 传播影响力大。第二, 用户多样化, 知识面更广。第三, 政务微博开创社会创新管理新模式。近年来各地的
政务微博纷纷开通,可以给人们提供资讯与服务, 也可以将政务微博作为危机公关(二)缺点第一, 传播失实现象普遍。第二, 法律监督有待
完善。新媒体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推动新闻传播更好、更快地发展, 也会给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一些挑战。8.我们说受众是积极主动的
,他们会按照自己的需要使用特定媒介及其信息内容,对信息的内容会作出积极的解读和处理。所以,受众对传播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这是
否代表受着与传者的地位完全平等呢?请结合大众传播过程谈谈你的观点。在特定的传播活动中, 运用符号并借助某种媒介工具, 首先或主动地
向对象发出社会信息的一方, 即为传者, 而选择性地接收社会信息的一方, 即为受者。在当今的多元媒介融合时代, 实现了各种传播介质的
交互传播,重构了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也使传者和受者的主体概念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在传者方面。在传播过程中,传者是信息的发出者和传
递者。传者提供信息是进行传播的前提条件,信息传播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传者的立场或利益的影响。随着媒介传播形态重塑,传者的地位也不
断发生变化。但其“信息收集者”和“内容提供者”的角色定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传者都是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在受众方面。在
传播过程中,受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并不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受者可以有选择地接收信息,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去。近年来受
者在传播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现,慢慢实现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地位转变。受者的主动参与性。当今时代,受众从“消极受众“变为“
积极受众"。一方面,受众可以通过微博留言、参与节目、话题互动等方式与媒介发生直接接触,自觉、自发地投身到推动公共事件的发展中。例如
,在魏则西事件、雷洋事件等中,网民积极参与并推动事态发展,促进了事件的传播。9.你是如何理解互联网环境下受众享有权利?你最赞赏哪一
种权利?又最想抑制哪一种权利?在传统媒体时代, 大众媒体被垄断, 被少数人控制,仅有的受众反馈并不能使受众权利真正实现。而在网络媒
体迅速发展的今天, 受众的权利得到扩大和延伸, 权利得到真正实现。受众的权利有:选择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反论权、隐私权、传
媒接近权我最赞赏的是知情权:受众作为传播主体, 以媒体为工具, 为社会设置议题。议程设置不再是大众媒体的专属权利,并逐渐形成“受众
→发布信息→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引起传统媒体关注, 集中报道→为媒介设置议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信息传播方式。大众传媒在进行议程设
置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设置一些对于受众没有太多意义的议题。而受众直接设置的议题必然是受众本身就关注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 通过议题的设置维护自身权益。如:网友针对明星高价片酬进行热烈讨论,范冰冰被罚8个亿最想抑制的是传媒接近权:在自媒体普遍发展的今天, 受众可以以近乎没有限制的方式使用媒体。受众使用媒体不再只是传播或知晓信息, 而是通过使用媒介帮助自身解决问题,这就会接近权的行使就会出现问题。如水滴筹、轻松筹(受众使用媒体没有门槛,甚至不用实名)、恶意举报等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2640m...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