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疚和自责只会让你自我折磨,只有爱和期待才能触动自我改变的内驱力。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有句话网络上很火的话:“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样才是对我们有好处的,我们都知道读书有好处,运动有好处,戒烟戒酒有好处,保持良好的情绪很重要,多学习有好处,可每当我们做好了各种计划,每次面临改变的时候,我们都会分裂成两个自我:一个奋发上进、正义凛然的自我,一个堕落、邪恶的自我。

       这两个“自我”会发生争斗,当内心中想求上进的自我一旦输给了那个想堕落偷懒的自我。我们会不自觉的自我批评,自己把自己骂得很惨,比如会在内心骂自己“我怎么这么点定力都没有?怎么一点克制力都没有?简直就是垃圾,真是愚蠢到家了,我这样子,还有什么出息,简直废物”。

      这样对自己就更差了,我们平常教育子女都知道,如果我们过多的进行打压式教育,要么会让孩子过度内卷,没自信,要么让孩子过度反弹,越来越坏,索性破罐子破摔。

    这个思路换回到自我身上,不也是同一个道理吗?

    如果我们过多地用焦虑、恐惧、内疚、自责的情绪来刺激我们的大脑,我们只会更烦躁不安,更何况,内疚和自责还会降低我们的自尊,让我们觉得自己真的很懒惰、真的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还努力个啥?越是骂自己,越会让自己士气低落,哪里还有勇气和力量去改变?

    内疚和自责,真的对自己没有用。想要维持对自己的高要求,就要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要有一种“我能做得更好”的自豪感。同时也要用高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

     这种高要求的背后,变成一种信任和期待。一种对自我的理解和鼓励而这种肯定式的理解,才是驱动我们真正去改变的最重要部分。

     像我们80后这一代人,多数人都是在打压式的教育中长大,也许我们从小被父母骂习惯了,被父母否定惯了,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要摈弃这种动不动自我归因的习惯。

      对自己真的好点吧,抛弃心中对自己所有的厌恶和憎恨,带着爱、同情和期待,给自己一个拥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