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3.心中有佛,眼里万物皆为佛,心里不静,眼中不净.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最近在读王阳明《传习录》,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话说王阳明游南镇时,遇见一些花了树,他的学生就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你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也就是说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的世界就会是什么样子的。心中有佛,眼里万物皆为佛。心里不静,眼中不净。

      如果你内心深处相信世间万物的美好,那么你看万事万物都是美好的,有时候,你之所以看别人不顺眼,完全在于你自己的这颗心,需要调整的是你自己。

      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然正确和绝对正确,我们要学会接受别人不同的三观以及思考方式。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会尊重所有人,也会包容所有和他相异的观点。他从不主动去说服他人,他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期许能给别人不一样的启发。

      所以,眼界越高,心胸越宽广,越能尊重彼此的差异。

        再讲一个故事,也是在网上看到的。  

      话说,苏轼年轻的时候心高气傲,恃才放旷,有一次他和佛印一起参禅。苏轼觉得自己进步很大,对佛印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苏轼笑着说:“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回家后,苏轼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聪明伶俐的苏小妹听完说:“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别人也会像大便,你的境界比佛印禅师差远了。”

      别人就犹如你的一面镜子,你处处看人不顺眼,觉得别人很低级,其实是你自己的内心在主导,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对别人总怀有偏见,处处挑人刺,那都是因为你的境界太低了。

     后来苏轼的仕途一波三折,不断地遭到贬谪,飘零了半生,他在海南的时候曾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可见此时的苏轼已经所有人都抱有一颗包容的心态,不会因对方的出身,学识,地位,而带有色眼镜看人,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这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还记得《论语》里面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与人交往时,去发现和学习对方的优点,就算看到了对方的缺点,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同时提醒自己不要有这样的缺点即可。

      一个人只要内心恬静,摒弃内心的偏见,一心一意修炼更好的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慢慢扩大自己的潜能,扩大自己的包容度,相信世间的美好,那他看到的一切自然是美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