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徒弟姜维,为何后期不堪一击?其实原因很简单

 品讀历史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公元264年3月,成都,夜。

魏将钟会府内火光滔天、刀剑四起,奴婢家丁四散逃命。此生死存亡之际,一花甲老者却精神矍铄奋力拼杀着身边想要捉拿他的南安官兵。可终究寡不敌众,他的身上很快就见了血,血液汩汩地从他受伤的胳膊中流出来,他有些拿不住手里的剑了。

官兵见他身上多处染血已是体力不支便一波波地朝着他围攻了过来,他被逼至一个亭台之中靠于一个大红色的亭柱之上,官兵们的兵戟已朝他呼啸而来。他领兵作战多年深知今天他便是插翅也难飞了。

于是他拼着最后的一丝气力把官兵的武器格挡开,然后挽起剑侧于自己脖颈把最后所剩无几的力气用到了自己身上。他的眼皮缓慢沉下并于烛火将近之时看到了自己的27岁,那年他意气风发地立于马上,朝着他今后近十年视为老师的人喊道:

文章图片1

“老匹夫,可知天水姜伯约?”

一、“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天水姜伯约,天水人,姓姜,名维,字伯约三国蜀汉大将,多次出兵伐魏民间多认为他和诸葛亮的想法一脉相承,多以师徒相称。

文章图片2

姜维的父亲——姜冏是汉末时期天水郡的功曹,后在与少数民族羌族和戎族作战时战死沙场。父亲死后姜维便一直和母亲生活。身为前任天水郡功曹的儿子,姜维在父亲死后便担任了天水郡中郎一职。

当时天水郡地处的凉州被曹魏政权所控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姜维早期实际上是曹魏政权的属将,那么姜维后来又为什么选择效忠蜀汉政权呢?这还要从诸葛亮六出祁山联吴抗魏开始,诸葛亮认为以攻为守的方针蜀汉才有可能在三国乱世中得以存有一席之地。

文章图片3

所以诸葛亮在公元228年出兵凉州天水郡。当时姜维正和自己的上司马遵以及天水郡的功曹、主簿、主记等人按例巡视天水郡各地。很快天水郡的郡守马遵便听闻诸葛亮兵出祁山且周围各县已经纷纷响应,于是马遵便心生惧意撇下姜维等人跑去了上

姜维没办法只好跑马打算去上邽跟马遵会合,但等他到上邽时城门却闭门不开。迫于形势,姜维打算回自己的老家天水冀县,但冀县也紧闭城门不开。至此姜维无路可走只好投降当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

文章图片4

诸葛亮很看重这个“心存汉室,才兼于人”的年轻人,在他刚刚受降之际便授予他仓曹掾的官职并且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并认为他胜于蜀汉帐营中的其他人,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

并且当时诸葛亮为了更好地控制陇右地区急需一名熟悉陇右地理民情的大将但当时担任凉州牧的马超早死导致这一位置便一直空悬着。“凉州上士”姜维的到来正好为诸葛亮解决了这个心腹之地缺人的问题。

文章图片5

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并交代蜀国的政事正式交由蒋琬和费祎进行处理,而北伐的军事大任就落在了姜维的身上。

二、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但在诸葛亮最初逝世的几年后,关于是否要北伐,蜀国内部是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一种观点以费祎为代表:他不主张主动北伐而是认为应该修生养息,并且对于这种做法他也有正当合理的理由:他认为诸葛亮逝世之后蜀国再没有像他这样的能臣,况且蜀国地小人少经不起长期的大规模作战,因此要主动避战以等待能臣良将。

文章图片6

另一种观点则以姜维为代表:他认为应该沿着诸葛亮的北伐道路继续走下去,当初诸葛亮在分析天下大势时便说过:如果蜀国坐吃山空选择龟缩在蜀中那么等待季汉的只有一条路——亡。

因此他才会六出祁山费尽心力想要和曹魏争上一争,而姜维与诸葛亮的思想一脉相承,他认为与其在蜀国龟缩着闭门不出不如主动出击,只有主动北伐才有活路可走。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三国这个大争之世,一旦蜀国真的如费祎所说:“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等待的只有魏国一家独大,最后蜀国坐以待毙。因此姜维主张一定要主动北伐,坐以待毙不如背水一战。

文章图片7

但费祎对姜维的军事行动还是造成了巨大的掣肘,但转机也很快到来。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费祎在宴会上酒醉不醒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死。自此,姜维在军事上取得了较大的自主权,并且开始了他大范围的北伐。

这里有些阴谋论认为是费祎命人在费祎醉酒时刺死了他,但显然这种猜测是站不住脚的。先不说费祎为人诚恳宽容,只要姜维是真心为了蜀国安好便不会真的刺死费祎,两人只是立场不同并没有真正到刀剑相向的地步。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夏,姜维出兵石营攻打南安,但最终因粮草耗尽而不得已退兵。而后便是著名的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开始的陇西之役。

这年六月,姜维率军出陇西,围狄道(今甘肃临眺),曹魏狄道守将李简投降,蜀军进逼陇西郡治所在地襄武与魏将徐质展开激战,最终大获全胜,斩获敌首,并将临洮、狄道、河关三县归蜀

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姜维再次率军出狄道,与曹魏雍州刺史王经大战于洮水西,魏军大败,“经众死者数万人”这是蜀魏抗争中一次空前规模的大捷。也说明蜀汉方面确实具备割取陇右的条件。

文章图片8

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维再次出兵并与胡济相约于上邽会合,但胡济失约,姜维并没有等到胡济的到来,因而被魏将邓艾打败,死伤惨重。因为这次的失败加上连年用兵蜀国国内对姜维怨气冲天,因此姜维自请降职为后将军以平民怨。

文章图片9

之后从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至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姜维继续出兵北伐之心不减,但他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魏国守将邓艾闭城不出。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出兵侯和、汉两城但被邓艾击败。又因为后主刘禅听信宦官谗言姜维被迫于沓中屯田。

直到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姜维听闻魏将钟会邓艾出兵,他上疏刘禅要求派兵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但刘禅受宦官黄皓蛊惑听信玄言并没有派兵至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直到魏将直逼沓中、骆谷时刘禅才派兵张翼、廖化和董厥于阳安、阴平两个关口。

文章图片10

但此时已无力回天,阳安关口已被魏军攻下,姜维等人只能被迫放弃阴平并退守剑阁寄希望于钟会退兵。但此时邓艾突破绵竹兵临成都,刘禅对局势认知渺茫并听信光禄大夫谯周谗言:如果他们没有打裂土封陛下为,那老臣就算是死也会拼命用周礼来跟他们争辩。

最终刘禅开城门投降,而此刻身在剑阁的姜维也接到刘禅敕诏要求姜维受降。姜维不得已无奈“投降”魏国,最后“将士咸怒,拔刀斫石

关于是否时姜维的穷兵黩武造成了蜀国的灭亡,在历史上是有颇多争论的。有人认为确是姜维大规模的出兵导致了蜀国国内民怨一片经济崩溃。但另一方面又有人认为姜维继续诸葛亮的北伐方针确实没错。

文章图片11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不该系于一身,蜀国的倾覆是多原因共同构成的,早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这种结局就被有意无意地预测过。

当时任尚书仆射的李福问他,蒋琬之后还有谁能胜任蜀国的政务呢?这明明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但诸葛亮是怎么回复的呢,诸葛亮没有回答。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又问其次,亮不答。

诸葛亮是何等见微知著的人,他自知蜀国一隅之地要对抗曹魏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当被问到费祎之后还有什么可用之人的时候,诸葛亮并没有回答,因为那个时候恐怕诸葛亮就知道蜀汉对曹魏大概率是兵败受降的。

蜀国或者说姜维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文章图片12

首先,就是蜀国国内人才凋敝无人可用,并不像刘备在世时关羽、张飞、赵云五虎云集人才济济,国内官员也都苟安一隅并无进取之心。如张翼借口“国小民劳,不宜黩武”,反对姜维北伐。

其次,后主刘禅昏聩无能并非明君,他听信身边宦官黄皓谗言,在兵临城下之际不出兵反而龟缩在城内,听任鬼神算命之事。而又听信光禄大夫谗言,认为投降曹魏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战而降。

文章图片13

其实早在之前姜维就劝后主杀黄皓,然而昏庸糊涂的后主却将此事告诉了黄皓,姜维被迫“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假使孔明在世,“亲贤臣,远小人”黄皓之事也断不会发生。

最后,曹魏势力的强大。曹魏势力自三国分天下始就一直占据大部分中原领土,经济实力强大。后期曹魏政权虽然君主更换频繁,内政并不稳定,但其实权一直被司马家族把持,且又有邓艾钟会这样的人才领兵作战,实际实力是非常强劲的。

可以说姜维是完全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在为蜀国卖命,他迫于形势不得不向钟会投降其实内心仍旧抱着“恢复汉室”的理想。

文章图片14

因此他才会在给刘禅的信中写道:希望陛下在耐心忍耐几日,他一定回光复汉室,让太阳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当然,以上的说明并不否认姜维与蜀汉政权的倾覆没关系,但蜀汉政权已今非昔比,姜维的主观愿望并历史的客观现实。因此,蜀汉的灭亡只是早晚问题,姜维和诸葛亮一样都是想用血肉之躯阻挡历史的洪流,这必然是一场悲剧。

三、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文章图片15

姜维迫于形势不得不要投降曹魏政权,但心中已然有一个成型的计划。他早就看出魏将钟会的反心以及他和邓艾之间的矛盾,因此他想要借钟会来实现让曹魏内乱的计划,当时钟会称益州牧坐拥兵马并且钟会一心想要拉拢姜维,甚至并授予他五万兵马想让姜维在自己起兵之时助自己一臂之力。

钟会拉拢姜维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两点

文章图片16

其一,姜维确实为人中龙凤,将才出众。钟会出身高贵、家世渊博一向自视甚高,要想钟会主动拉拢并且做到:“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显然一般人根本不可能,他确实对姜维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文章图片17

其二,钟会自有反心要想成功必然得有人所用姜维是亡国之臣并非曹魏属将且将才出众自然是起兵打仗时的不二之选。如此一个将才可以把他拉拢到自己的营帐中钟会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文章图片18

反间计很快被南安太守胡烈识破,胡烈因此出兵成都杀死了钟会和姜维,姜维身死成都,其妻子亦伏诛。

四、结语

王鸣盛将姜维比作南宋亡国之际的陆秀夫、张世杰。史书上记载:“舟覆,世杰死,宋遂亡”一个封建王朝的泯灭固不应系于一身,但“宁愿战死失社稷,绝不拱手让江山”的精神姜维千载之下确与他们有相通之处。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蜀国的灭亡并不在刘禅开城献降之际,它理应终于姜维身死。

大汉,始于韩信,终于姜维。

姜维死,汉遂亡。

文章图片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