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将乐龙池的故事

 廖公彰国学文库 2023-03-05 发布于福建

廖公彰

        将乐龙池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古镛镇龙池社区莲花山下。莲花山由七座山峰组成,形似莲花而得名。明《将乐县志》载:“莲花山石壁嵯峨,状若莲瓣。廖棠世居其下,科第最盛。世称'莲花山下廖家’。诸山屹立县治之左,皆龙池都。”古时的龙池,大致包涵了北南自莲花山至金溪河,东西自和平村金溪河岸至金溪与龙池溪原交汇处(按:即现古镛镇政府、金禧汇大楼河滩)。发脉于武夷山脉,是荫出将乐县治和将乐廖、杨姓名门望族的重要的发祥地。

      一、唐初廖前开发龙池与龙池得名

(位于将乐城关日照广场正中的廖前造田浮雕)

     明弘治和清乾隆的《延平府志》、《将乐县志》记载,约在咸亨三年之后,建州刺史廖前领兵剿灭盘踞于龙池河滩芦苇荡中的匪寇,烧毁芦苇以驱赶其中的毒蛇猛兽。并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造田运动,在兵民的共同努力下,龙池河滩变成了万亩良田。又在其中营造了三座大粮仓,屯粮廿万石。

     仪凤三年,将乐一带大旱,颗粒无收。廖前奏请朝廷开仓赈济流民,并把流民分团里社,分布在建州各地,免费发放谷种,约定丰不征偿(税),把造田运动推广到全建州。

     当时将乐从隋朝始,已并入邵武很久了。廖前奏请朝廷复置将乐县治,《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垂拱四年将乐恢复县治。朝廷勅其领“总督平章,加三千石,永牧兹土”。廖前适时修路建龙池桥(见《将乐县志·名达》),兴教办学,发展经济,使将乐社会空前繁荣。

     明《将乐县志》记载,廖前长子廖太岁在大足年间站在新建的龙池桥上手指金溪与龙池溪交汇处曰:“有龙居于此,故曰龙池,遂家焉。”将乐龙池由是而名,龙池廖氏亦在此繁衍生息,至今百万之众。

     二、位于龙池的大施寺

     《延平府志》、《将乐县志》记载,上述廖前的大施行动救民三、四万人,得到历朝历代官方的认可。宋代南剑刺史王审琴赞曰:(廖前)“天生奇才,照袭弥芳”。同时也得到人民的一致认可和衷心拥护,文德元年人民上表朝廷,在三个粮仓原址上请建大施寺,每年八月初一“尸祝之”。

     大施寺坐北向南,由主殿建筑群、龙池桥至大施寺的长廊(含凉亭)和碑林三个区域组成,绕行一周五、六里,青砖黑瓦,飞檐斗拱,磅礴恢宏。内置廖前塑像,供人民奉祀。大施寺成为将乐祀奉先贤活动的重要地点,又辟为县衙管理全县庙观和每年春祭的主要场所。

(嘉庆廿年廖伟传版《龙池廖氏合族世系谱》载大施寺图)

     据《延平府志》、《将乐县志》记载,自唐以来,大施寺几经兴废,宋祥符三年廖前裔孙廖侁(洗)重修;明洪武八年僧弘鉴募,里人陈敬等重修;顺治十年匪寇杨成洪毁之,十五年龙头岩僧燇重修;康熙年间毁于火,嘉庆六年龙池廖氏合族重修;乾隆卅年仅存山门数橼。光绪年间邵武坎头《廖氏族谱》记载重修。但民国年间毁于水患而未再重修。2017年龙池廖氏合族开启重修。

     三、大施寺碑林

     碑林在大施寺后山。县里对国家、人民有重大贡献的贤达人士在去逝后,由名人撰写碑文,立石碑于其中。

     (一)有旧书记载的碑文

     一是南唐大忠臣廖居素题写的记载先祖唐光禄大夫、百胜将军廖琼战功绩的《南剑将乐大施寺碑记》;二是北宋榜眼廖子孟记载将乐龙池廖氏溯源的《题南剑将乐龙池坊大施寺阴》。两篇文章全文如下:

     (二)乌龟石

     现在五十岁以上的将乐县城人都记忆深刻,乌龟石在台板厂与泰保车队间的路旁。其实是赑屃驮着块大石碑,老百姓不知就里,看着像龟,就称为“乌龟石”了。一说是廖前墓,碑文记载廖前功德;又说是莲花山龙龟神常在龙池一带采花挠民,立碑而镇之。据说,解放军开将乐到泰宁公路时被做做路基埋了。2017年龙池廖氏合族重立。

(重立后的“乌龟石”)

     四、龙池桥

     《将乐县志·名达》记载,廖前开发龙池建龙池桥于龙池溪与金溪交汇处。因木桥反复被洪水冲毁,在明代改建为石板桥。现存康熙年间“龙池桥”石碑于县博物馆。

     五、龙池晏公祠、廖琼墓

     廖前玄孙廖斚,亦名琼,字符秉、世丹,南剑将乐县人,唐昭宗时在光州固始县做官,随王绪征战归将乐建基。初授福州佐武威将军节度使,又任万胜将军转运使,迁漳州司马、光禄大夫。

     廖琼生平行不越规。任漳州府尹时奉旨平南藩,发现库银短缺,这是杀头灭族的大罪,琼公忧心如焚,夜梦妈祖手下的海神晏公说:这库银在粮仓柜下压着,可以补齐。挪开看果然补齐!廖琼大为感动,在将乐龙池、水南建晏公祠,焚香立下誓言,要求后世子孙每年元宵的前一天奉祭“晏西元帅平浪侯王”。退休后更是循规蹈矩,言无非理耕、钩,行无非读书、课子为事。

     廖琼去世葬于现县政府办公楼后山渴牛饮水穴。又迁龙池墓道坐坎向离,墓碑高达3米,有亭,并竖有多个牌坊,目的是为了执行皇上圣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五、六十年代还有人祭扫,后毁于农田改造。

     廖琼后裔、南唐大忠臣廖居素撰有《南剑将乐大施寺碑记》载廖琼的事迹:公生而歧嶷,性孝友,重然诺。慷慨有大志,器宇宏深,神表峰峻,逮其膺命,不废诵读,礼贤重道,莅官惟勤,训士有法,事君贞介,有犯御众,宽裕无苛,朝廷推其清直,僚宷钦其惠,恕德流海甸,勋铭旗常,实为邦国之瑞,岂第乡闾之望,表宅里以树风声,荫子孙而绵世泽,芳烈奋乎百世,令闻显于无穷。

(将乐县古镛镇解放村王开棋先生保存的墓道碑周边菜地地契)

     六、陨石坑与龟山书院(龟山公祠)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将乐县志》记载:“落星穴,按图经:晋义熙中,有长星堕于县北,忽成一穴,近杨氏故居。占星者谓,五百年后,当生大贤。乃龟山先生。按,将之山川,西台其笃生于此,人以为应云。龟山先生钟秀玆土,而义熙星象实兆其生。故叙龟山,而以星穴终焉”。又有古籍记载,当时整个天空通红,雷鸣巨响,天动地摇。在封山修道的杨真人占得地天泰曰:五百年后此地当出大贤。果然到唐宋将乐人才辈出,而杨时是为杰出代表。杨时号“龟山”,为京官。廿九岁时随程颢学习理学,成后程颢曰:“吾道南矣!”。四十岁随程颐再深造于洛阳,成语“程门立雪”说的就是他与游酢求学于程颐故事:“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见《宋史》、《八闽通志》)。学后大成已集,又归将乐办学培养人才。大宋名臣廖刚、罗从彦、朱熹、廖德明等等均属其门,又廖正古、廖天觉、廖光等为趣友。后人誉之为“程氏正宗”、“闽学鼻祖”。咸淳三年礼部尚书冯初心(讳梦得)奏请在龙池封山之麓建龟山书院。

     但只可惜,现在陨石坑已被开山取石破坏得满目疮痍。

【按:碑阴碑文:“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年至419年),有长星坠地,

俄成一穴,坑深十六米,底部直径十五米,保护范围四周五十米。”

     七、明远公祠(廖正古故居)

     《闽省通志》、《延平府志》、《名达志》载:将乐人廖淳,字符朴,宋神宗天禧三年榜眼,到洪州任推官,擢御史。其长子廖子孟登宋仁宗皇佑元年榜眼,任建阳县令,巡守袁州,升金紫光禄大夫;次子廖子平同登兄长进士第,任南安县令,进宝谟阁学士,三奉勅使金国。廖子孟之长子廖正古,字明远,登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授西安令;次子廖正道赐同进士,授史馆修录,迁泉州司理;七子廖正一,字明略改致政,登宋神宗元丰二年进士,中召试馆职,出知常州。从而形成了史上罕见的“一门祖孙三代二榜眼六进士”的奇观。

     其中廖正古、廖正一兄弟入元佑党籍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

     《闽省通志》载,廖正古屡言《青苗》、《保甲》、《市易》税重,屡言不便,忤当道,乞致仕归龙池。日与故旧啸傲山水,簟瓢屡空,晏如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与廖正古长子、宋名臣漳州太守廖光交好,在《龟山集》中记载了廖光在将乐龙池建明远公祠(廖正古宅)、在孔山建明远公墓之事。明远公祠建成后,成为廖正古后裔的精神寄托。江西、湖北、广西、广东等多地建有分祠,他们每隔几年都要汇聚到龙池总祠祭祀。龙池明远公祠已毁,现在惟江西广昌明远公祠辟为红军纪念馆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廖鼎祥、廖鼎琳而尚在。

     八、龙池封山观

     在莲花山支脚,有封山,土色尝赤,见色有火灾。相传杨道真君炼丹于山麓小石洞时,领众种树绿化蔽赤防火。

     又传仙人廖藏孩时上山砍柴,遇两老叟在封山观门口石棋盘上下棋,棋局结束后老叟见廖藏还在,认定其有仙缘,遂赠与仙书。后来廖藏就在封山修练,并云游得到异人指点成仙,后多有神迹显示于人,名声大振。景佑甲戌年宋仁宗召见,敕封为“灵慧妙善感应真人”。其故事在《宋史》、《八闽通志》、《延平府志》和《将乐县志》有记载。

     宋庆元元年封山建“封山观”,元季毁于兵,明弘治十五年千户罗缙慕众重修。后毁,今不见。

     九、莲花山狮子寨

     原名莲花寨(见《将乐县志》),位于莲花山主峰顶,有山门,建有房屋,因山势险峻,到山顶之路仅容一人通过,县志记载曾多次成为县民避寇逃生场所。又山顶坪阔,利于练兵、屯兵,匪寇喜据为寨。据说:前述匪寇杨成洪占据大施寺为指挥部,诛杀官员,抢夺民财。朝廷震怒,募兵征剿。因大施寺为寇所据,应招者廖姓子弟众。寇甚愤怨,退守狮子寨时一把火把大施寺烧为灰烬。后官兵攻入山寨,寇灭。

     十、萧公洞

     位于陨石坑山脚下,宋淳熙年间萧公在此遇异人而成仙。邑人在洞中竖萧公坐像奉祀。现辟为县供电公司萧公洞变电站。

     十一、龙的传说

     龙池有龙的传说,历来不绝于耳。

     (一)廖太岁命名龙池。廖太岁参与“廖前造田”运动,见龙于池。龙池桥建好后,大足年一日立于桥手指龙池溪与金溪交汇处曰:有龙居于此,故此地曰龙池。遂家焉。

     (二)、龙神龟下山采花扰民。是说莲花山龙神龟经常下山迷惑少女,尤其是和平村村民不堪其扰。遂请高人在大施寺北大路旁竖“乌龟石”碑镇之后才得安身。

     (三)二龙争县衙驻地。莲花山支脉喝形飞鹰投湖;县衙后山喝形渴牛饮水。当初建县衙时此二龙争抢驻地相持不下,约定:赛跑谁先到,县衙就建在谁那。老鹰虽倾尽全力冲天而去,但没想到老牛得到五头飞天马的帮助,先到了。老鹰大怒,气极吐血,鲜血染红了封山,并引发大火灾。所以封山土赤,见色有火灾。仙人杨真君领众人植树造林蔽赤防火。

     (四)、宋可发破将乐风水。泰宁人宋可发高中进士后恩授将乐县令。上任时鸣锣开道,县民回避,威风凛凛。巧逢在京高官(传说是唐兵部尚书廖奇仕)归将乐省亲,其夫人故意把夫君官靴放在大门口晒。宋县令见二品官靴急忙下跪请求拜见。但是官员恰好不在家,宋县令在大太阳下跪了一上午没人来扶起。堂堂朝廷命官受此奇耻大辱,遂暗下决心报复。

     卸任后,到江西三僚学成地理,成了宋大师。他反复勘察将乐龙脉,发现莲花山下有一井泉眼是全县发福所在。此泉眼位于一户人家院中,他们用泉水酿酒谋生,但每日出水量所酿之酒仅够一家人温饱。宋大师对家主说,欲使泉水多出发财,要到石灰入井。求财心切的家主大喜,倒了两车石灰进去。龙眼遇石灰而瞎,结果滴水不出了。从此将乐再也出不了五品以上的官了。

     (按:查《将乐县志》记载,宋可发在清顺治年间任将乐县令)

     (五)龙神入水。县公路局退休职工章九金(现年85岁)说:“幼时有次在金溪河傍玩躲猫猫游戏,藏于草丛,眼见一如麒麟的神物,踏空而来,其形金光闪闪,其步声如铃。惊呼同伴来观,神物闻声与之对视片刻,急忙没入龙池水中。”

      十二、天梯

      将乐水南人黄世富在念小学二年级时(约是1972年左右),中午家里过完端午节在水南妈祖庙楼上横栏上休息。猛见一缕阳光从五马山直照金溪河底。阳光中有一金色阶梯从河底直通上天空。梯上左右每节扶手上都扎有红绸布,修饰煞是漂亮!心中大颤。急忙回家叫母亲来观,但母亲到时就不见了。后来他每年端午节都到妈祖庙观察,再也未见。

     这事黄世富与我说过多次了,不会是假的,应该记下来。

2022年02月06日于龙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