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兰达·裘丽的“跨界写作”(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书评

 置身于宁静 2023-03-05 发布于浙江
         该怎么介绍米兰达·裘丽(Miranda July)呢?通过一本小说展现出来的东西绝对不够,作家只是她众多身份中的一个。她是音乐人,从1997年起就推出了几张独立唱片。她还是导演和演员,2005年,她在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长片《爱情你我他》中展现出全面的艺术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叙事风格,不但获得圣丹斯影展评审团特别奖,更勇夺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等多项大奖。她当然也是作家,2007年,她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说集《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荣获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并于20多个国家出版。她是艺术家,2009年,她为威尼斯双年展设计了互动装置艺术园区,隔年夏天于纽约联合广场展出。这位1974年出生的水瓶座女性,在各种艺术领域中游刃有余,穿梭自如,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跨界才女。正如她的那句格言:我远远跑在另一个我前面,剩下的我则在后面慢慢赶上。
作为这位跨界才女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给人的印象是古怪、惊艳、迷幻、伤感的结合体。十六个短篇故事,与其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十六种情绪。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像梦境。当然,作家本来是梦境最好的诠释者,书写的虚构能让梦境更容易变成现实。当我们从梦中醒来怅然若失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延续梦的失落。米兰达的这些故事很多场景都给人这样的印象,她的灵感是从一个细微的情景出发,然后沿着这个细微的情景伸展到整个世界。这些故事中很多都是一个片段,米兰达把想象力伸展到了极致,但是她没有打算把一个个片段变成一个真正的故事。与其说《没人认比你更属于这里》是短篇小说集,不如说是她跨界写作的素材本。所有的故事基本都不是完整的,她宁愿保持这种碎片化的方式。对她而言,这种写作维持到灵感枯竭的一刹那就算完美了,她没有兴趣让刹那变成永恒。她的脚步太迅疾,她的灵感太多,她思想的热度太快,一个念头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整理。这本小说集是她的一个试验场域,与她对音乐和电影的热情一样多。她会不断地尝试新的东西,她也会把所有新的经验都会融入到她新的创作尝试中去。
“这个故事不会很长,因为今年最精彩的事情就在于几乎什么事儿都没发生。”(《游泳队》)当生活中没有什么故事时,我们需要的故事只能由梦境来提供。“我这一辈子总是做着相同的梦。他们称之为重复梦境,梦通常有着相同的结局”。(《王子殿下》)如果梦境的结局也是相同的,为了保证故事的结局有所不同,我们还需要想象力。在《楼梯上的男人》这个故事中,睡梦中惊醒的女主角,听到了一声响动,她听到了一个男人正在上楼梯,“他走得尽可能慢,像是拥有全世界的时间,天哪,他有的是时间。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事情如此上心。这是我面对生活时的问题所在,我总是急急忙忙,被人追赶似的”。这个看似家中进贼的故事注定不会遵循现实的逻辑——这是米兰达写作的一个原则,她唯一遵从的是意识与诗意的逻辑,于是,顺着她的清醒的思绪,我们看到了她与熟睡的男友如何相爱的故事,而那个在楼梯男人的故事被遗忘了。米兰达的写作具有这样一种迷人的诗意,而且这种诗意不遵从任何生活与小说写作的原则,她好像听从的是内心的召唤。她使用简单而迷人的词汇,断裂的句子,还有那些残缺不全的故事片段。我们阅读中收获的快乐,正是源于她像个顽童打破了写作的逻辑。我们不需要任何被框定的故事元素,米兰达会借用其他领域的元素弥补故事元素的苍白,比如一帧帧画面,更接近于电影中的蒙太奇,还有舞台剧的形式,一支笔仿佛酣畅淋漓的电影剪辑。她喜欢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因此这篇小说集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发展趋势。
看过米兰达的一篇访谈,大意是说,她跨界创作的兴趣是在“一个领域中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一个永不疲倦的尝试者。她不会在一个领域中停留太久,当她觉得自己的灵感已经用尽的时候,就开始转身寻找的兴趣,乐此不彼。但是她与其他艺术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她的多重兴趣基本都是重叠的,而且互相激发着灵感。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电影一样场景,而在她的电影中又能嗅出很多属于小说这种独特的文本才有的敏锐。在各个艺术领域,米兰达的名字俨然已经成为某种流行的代名词,她的存在似乎也激发人们对某些特定词汇产生联想:精致珍贵、早熟练达、藐视众生。她的作品,带有一种貌不惊人的伪装,巧妙地闪避着冷嘲热讽与玩世不恭,用小孩子装成熟似的某种“做作”,探索着未成年与成年之间那条变化无常的隐形界线,以一种往往不言而喻的骄傲方式逐字逐句陈述着现代人的焦虑,刺激着那些自我感觉很好的一类人。
《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更近似于一本梦境与呓语之书,我们无法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她幻想出来的。那些句子仿佛都是自己具有独立生命似的,从她的笔端一次次涌动出来,拦都拦不住。她没法对他们进行安排、设计、排列组合——让它们更像文学的样子。米兰达注定不是一个好作家,但却是一个很有趣的作家。她对是不是文学似乎并不在意,这个小说集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碎片,她宁愿让它们维持原貌。她只想传递出某种写作时候的情绪,比如孤独、迷幻、梦境。
在她写得最好最为荡气回肠的的片段里,却不是那个最好的故事。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结局,因为我们“永远在逃跑,永远渴望回头,永远越离越远,直到最后,变成了电影里的一幅场景——一个女孩在屏幕里对着世界的大锅炉喊出一句你好,而你只是一个与丈夫坐在沙发里看电影的女人,他的腿搁在你的膝盖上,你却想要起身上厕所”。生活总有讥诮的那一面,而电影不会,小说也不会——这两种媒介满足了我们创作的欲望,在想象中尽情地让这个沉默故事有个美好结局。
思郁
2013-10-18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