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这一代人的《金蔷薇》(金蔷薇)书评

 置身于宁静 2023-03-05 发布于浙江
         大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青春与共的枕边书。诗人北岛说他心中的圣经是伊利亚·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而刘小枫说他年轻时候曾经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中激情所吞噬,而后心灵圣经竟然被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这样的一本小册子取代了!北岛和刘小枫虽然选择的书不一样,但是作为同一代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那个遥远、厚重以及苦难的俄罗斯民族,这种巧合还是让我颇为惊喜。也许根本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对俄罗斯独特文化虔敬的默契感吧。携着这种对俄罗斯文化的敬意,我阅读了《金蔷薇》。
根据刘小枫的说法,《金蔷薇》初译本刊行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后期,而他最初阅读此书时已经是七十年代的初期,而后的八十年代后期,又重读了翻译家戴骢先生的新译本。光阴荏苒,时光如电,将近二十年后,我开始读的仍然是戴骢先生的译本。不知怎么,当我开始阅读那些已经成为经典的文字的时候心底竟然莫名地有些惶恐。这些在时光的隧道中传递百年的文字经过了一代代人的精心打磨,不但没有丧失光彩,反而更加的熠熠生辉。那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句子可是经过了无数岁月的淘洗的才变得如此闪亮,如此真切动人的。阅读着这些文字,仿佛闪回了那些已经模糊的岁月,契诃夫、 勃洛克、莫泊桑、蒲宁、高尔基、雨果以及在理想的童话王国里安徒生,我甚至觉得走到大街上,不经意的回头之间就能在人群中看到他们,每每想到这里心底就是一阵的慌乱。
刘小枫先生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重读了《金蔷薇》后写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现如今这篇文字已经是广为传诵的经典。其中有些典型的刘氏“诗化文体”的句子现在想起来依然印象深刻,心醉神迷,“如把这部书当作创作谈来看待,那就等于抹去整部书跪下来亲吻的踉跄足迹,忽视了其中饱含着的隐秘泪水”,他告诫我们说,“要读懂这部书,并不比那些高深莫测的人生哲学的玄论容易。只有品尝过怕和爱的生活的灵魂,才会懂得由怕和爱的生活本身用双手捧出的这颗灵魂。”记得当初读到刘小枫的这段话之后一直心存疑虑:我们这代人还能读懂《金蔷薇》么?《金蔷薇》会不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圣经?有学者认为,我们这代人和上一代人最大的区别也许已经没有了“怕”和“爱”,当我们从一种“信”走向了“不信”,从真诚的理想主义走向了彻底的怀疑主义,从信仰走向了虚空,从读书走向了游戏,我们已经是“游戏的一代”了!当什么都是我们怀疑或不信的时候,虔敬和羞涩的品质怎么可能在我们身上出现呢?其实对这种贬低我们这一代人的论调颇不以为然。也许我们以反叛的姿态出现,以愤世嫉俗的姿态成长,以鄙视崇高的姿态发言,但最终我们会以成熟的姿态面对生活。所谓虚无和游戏,不过是我们生长过程中道具而已。归根结底,虽然我可能不能信仰,但是我会积极地面对生活,寻找一种在没有信仰的情况下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对我来说,阅读《金蔷薇》,像是寻求和上一代人和解的方式:经典的魅力不在于它能打动一代人,而是让每一代人都能怦然心动。
《金蔷薇》里最动人的部分是帕乌斯托夫斯基写到了诗人勃洛克的时候,说到他对这位前辈诗人有许多的不理解:不大理解勃洛克对俄罗斯和人类将会遇到的考验所怀有的那种先知式的、神秘的恐惧;不理解勃洛克那种宿命的孤独感、毫无出路的怀疑、灾难性的沉沦以及对革命过于复杂化的理解;甚至对青年人来说,不能理解勃洛克对一个贫困的俄罗斯的热爱,在那里,“数不尽的低矮的村落是那么穷苦,使你不忍卒睹,远处的牧场上升起一堆篝火,映衬着白天阴暗的帷幕”,这样的国家有什么可爱之处?这种不理解就如同我们不理解上一代人炽热的理想主义和天真的爱国热情一样,就如同儿女不理解父辈的生活方式一样。儿女对父辈可以不理解,但不理解并不代表不尊重,不理解不代表不宽容。通过阅读上一代人的心灵圣经《金蔷薇》也是一种积极寻求理解的方式。也许我还是没有读懂它,但是通过《金蔷薇》我仿佛领悟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虔敬和羞涩的精神质素注定要在内心生根发芽。

思郁
2007-9-27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