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岑参《终南东溪中作》:沧浪之水

 墙头草说 2023-03-05 发布于山东
公元751年,诗人岑参从边塞返回长安,卸去了公务,得一身清闲。于是,他常常到终南山脚下去寻幽探胜,在一个春日,他写下了《终南东溪中作》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山间的溪水比青草还要清碧;在烂漫的山花之下潺潺流过。在终南山中,诗人缘溪而行,他发现,春山中的溪水已恢复了生机,颜色竟比山间中的春草还要清碧。水随山势,蜿蜒曲折,时而冲过陡峭的山岩,时而汇成静碧的水潭,时而穿越烂漫的山花,一路叮叮咚咚地欢唱着,向山下流去,而诗人的心境也更觉闲适。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沙岸平坦足以在此濯足;溪石水浅以至无法行舟。诗人缘溪而行,攀花随草,越过散乱的山石,寻得一处平坦的沙岸。他发现,溪水在此夜放缓了脚步,竟汇成一处清碧的水潭,使人忍不住要脱掉鞋子,去感受春水的清爽。令人惋惜的是,溪石散步,水流清浅,已至不能行舟,只好坐在溪畔,感受沧浪之水的魅力。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洗涤药材从早到晚;垂纶钓鱼从春到秋。诗人认为,这里是理想的归隐之地,隐居在此,便可远离世俗红尘,便可在采药、洗药中悠然度日,便可在山泉之间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闲暇之时,便一溪一青石,一人一钓竿,悠然度春秋。在这样的生活中,诗人得以诗意地栖居,心灵得以栖息丰盈。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有了兴致就随心到想要去的地方;还想要隐居在东溪之畔。诗人明白,与世俗生活相比,隐居在东溪之畔,最吸引人的便是没有束缚感,生活在这里,只需听从心灵的声音。于是,有了兴致,便随心到想要去的地方,或停或留,全凭己意。在这样的生活中,诗人更坚定了归隐的志向。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随遇而安,方可体会生活的本味。诗人虽暂时归隐终南东溪之畔,这短暂的归隐生活却让他对生命有了全新的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