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精确到具体病种,这些指标值得关注

 江海博览 2023-03-05 发布于浙江



让“评审标准”成为医院发展更有利的抓手,为医院提高发展水平指明方向。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相较于2020版,其评审方式由主观定性转为客观定量,由以往以现场检查、主观定性、集中检查为主的评审形式转向以坚持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思路和方向,增加数据权重占比、精简合并条款,“以数据说话”,倒逼医院把更多精力放在日常医疗质量提升和精细化管理上,尽可能地减少现场评审主观偏倚的可能性,增强了医院等级评审结果判定的客观性。

医院等级作为医院功能任务、规模和管理、质量与水平的综合标志,是医院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医院应以《评审标准》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发展水平。


# 01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发挥作用的重要成果

自《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公布实施以来,在指导各地加强评审标准管理、规范评审行为、引导医院自我管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2021年度)》对2706家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连续4年的绩效考核引导,三级公立医院临床诊疗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稳步增强,医院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人民群众满意度保持稳定,医联体建设和对口支援工绩效考核“指挥棒”取得积极成效,作用进一步发挥。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方面均发生一定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临床诊疗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首先,诊疗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DRG组数中位数为611组,较2020年增加17组,其中综合医院DRG组数中位数644组,较2020年增加11组,诊疗病种覆盖范围逐年增加,医疗服务广度进一步提升。

其次,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 中位数与2020年基本持平,西藏、山东、贵州、广西等省份CMI值增长幅度相对较高。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分别为30.80%和19.73%,均较2020年有所增长。

医疗服务模式也有了创新发展。2021年,约70%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较2020年增加1.65个百分点,其中浙江、上海开展的日间手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相对较低,全国89%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微创手术,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为19.92%,较2020年增加1.57个百分点。具有一定难度的微创手术在更多的三级公立医院得到应用。


2、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稳步增强

首先,针对重点诊疗环节,诊疗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较2020年下降0.03个和0.02个百分点。

其次,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与管理也更加规范。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为87.90%,较2020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多数医院能够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巡查保养和检测校准,并定期开展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适宜性评价,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再次,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也得到提升。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4.55DDDs,较2020年下降1.73DDDs,持续优于40DDDs的国家要求。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为75.67%,较2020年增加10.25个百分点。辅助用药收入占比为0.86%,较2020年下降0.86个百分点。


3、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随着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推行,医院的管理专业化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也做了诸多尝试,如通过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积极推进预算全过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全额、全程、全员等要求;建立临床科室和病案编码人员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持续提升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等等。

同时,医院的收支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据统计,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27.96%,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为37.13%,与2020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9.71%,较2020年下降3.04个百分点;次均医药费用下降较为明显,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降幅为4.44%,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为0.92%,门诊次均药品费用降幅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降幅分别为10.85%和4.21%。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稳步提高。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比例达到99.71%,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全国平均级别达3.83级,三级公立医院更加重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智慧化建设。78.55%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4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2020年提高13.66个百分点),9.75%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5级及以上水平。

在看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发挥的重要成果的同时,通过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我们也看到了当前三级公立医院面临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只有不断持续优化评审指标,真正聚焦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才真正有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 02
当前三级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在《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在分布区域方面,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和省会城市,中西部地区和非省会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弱;在医疗水平方面,华北、华东地区的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水平的综合实力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难度较高手术的开展也普遍集中于华北、华东等地区。

在服务支撑能力方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也呈现出华北、华东地区的优势特点,东北地区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级别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地区的医疗服务收入 (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2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人员经费占比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人才培训效果低于其他地区。


2、“跨省异地就医”情况仍然存在

一方面,2021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中,常住地患者跨省异地就医的比例为5.49%,较2020年增加0.1个百分点,但相较绩效考核开展以来的其他年份仍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部分省份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的比例仍超过10%部分省份跨省异地就医患者比例在2020年疫情常态化防控之后有所回升。

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优质、方便医疗服务的美好期盼与优质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3、科学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诊疗水平方面,部分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CMI值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综合考虑收治患者的疾病复杂程度后,仍有近三分之一的综合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达到相应要求;在服务能力方面,门诊患者希望在就诊的过程中能够有干净整洁的就诊环境、便利的挂号条件及清晰明确的标识等,住院患者希望能够加强疼痛管理,重视饭菜质量和临床营养提升出入院手续办理的便捷程度等。

在学科建设方面,部分医院因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编制问题等导致人才引进困难和人才流失严重,表现为教育经费有限、临床带教师资不足、科研基础较为薄弱、信息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等。县级三级公立医院在人才配备、科研创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弱势,2021年,约半数县级三级公立医院没有科研经费或科研经费总额位于全国的后10%。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为帮助医院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医院评审标准在推动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我国卫健委对《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了“更新 式”的修订。让“评审标准”成为医院发展更有利的抓手,为医院提高发展水平指明方向。


# 03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发布,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等级评审对于帮助医院强化质量安全、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评审中的指标可以指导医院有针对性地提高发展中薄弱的环节,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发展,提高发展的内涵质量,注重运行效率,追求价值医疗。

其中,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部分在在评审综合得分中的权重不低于 60%对于指导各地深入推进以日常行为、客观指标、定量评价为主的评审工作模式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一数据将覆盖整个评审周期,引导医疗机构更重视日常质量管理和绩效,减少突击迎检行为。同时医院要建立病历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病历书写、分类编码、管理与应用相关规定,建立门急诊及住院病历规范书写、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医院应当保障病历资料安全,病历内容记录与修改信息可追溯。

这部分数据主要包括医院资源配置、质量、 安全、服务、绩效等指标监测、DRG 评价、单病种和重点医疗技术质控等日常监测数据。医院资源配置数据具体包括医院床位配置,即核定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卫生技术人员配备,即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开放床位数比、全院护士人数与开放床位数比、病区护士人数与开放床位数比等;相关科室资源配置,即急诊医学科固定急诊医师人数占急诊在岗医师人数的比例、固定急诊护士人数占急诊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重症医学、麻醉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开放床位数占医院开放床位数的比例,医师人数与开放床位数比等。

医疗服务能力与医院质量安全指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能力,即收治病种数量、住院术种数、DRG-DRGs 组数、DRG-CMI、DRG 时间指数、DRG 费用指数;医院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改进情况、患者住院总死亡率、手术患者术后 48 小时/31 天内非预期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率 、ICD 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以及DRGs 低风险组患者住院死亡率等等。

医疗安全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发生例数和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脓毒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伤口裂开发生例数和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猝死发生例数和发生率、与手术/操作相关感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各系统/器官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等等。

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指急性心肌梗死(ST 段抬高型,首次住院)、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房颤 、主动脉瓣置换术以及二尖瓣置换术等等。

将以上指标与医院的科室绩效考核体系相结合,可以帮助医院明确实际运营状况以及各科室的实际诊疗情况,为医院各科室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并针对各科室的具体工作情况以及资源分配情况进行科学管理,让评价指标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也降低了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难度,从而促进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2021年度)》

2、《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


来源:病案管理助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