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点,为何30年不公开?邓颖超说出真相令人动容

 城北十五里666 2023-03-05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中国人对于丧葬,看的非常重要,亡者去世,都要葬在风水宝地才行,如果骨灰火化,那就会视为子孙不孝。

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却成了一个例外,他们那代人主张不铺张、要节俭,而且不搞形式主义,死后也要火葬,然后将骨灰抛撒

这是周总理的遗愿,他去世之后,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抛撒到了指定地点。

而这个指定地点,却一直没有公开,只有当年负责此事的张树迎、高振普、罗青长、郭玉峰以及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同志知道。

文章图片2

直到周总理去世30年,人们才从他们口中得知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而当年拒绝透露的原因,邓颖超同志也给出了答案。

仰望明月忆周翁

1976年年初,周总理病情复发,进了抢救室,从抢救室出来之后,医生告知,周总理的病情已经控制不住,这也意味着,他的时间不多了。

周总理躺在病床上,意识越来越模糊,他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强撑着最后一点精神,向妻子邓颖超交代了三个遗愿。

第一:不留骨灰;第二:不建陵园;第三:不开追悼会,更不搞遗体告别。

邓颖超听完之后,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出声来。

除了这三点,周总理在之前,还特别交代了一个重要事项,他去世之后,遗体要先由医院解剖研究,希望能够为医学做一点贡献。

1月8日中午,周总理去世,他生前的挚友收到消息之后,火速赶到了医院,只看到邓颖超趴在周总理的床前,哭的肝肠寸断。

当人们陆陆续续到场,邓颖超强撑着精神,将周总理的遗愿转告给在场的人。

文章图片4

邓小平同志听完之后,首先第一个反对,他哽咽道:这是我们国家的总理,我们得送他最后一程呀。

紧接着,在场的人都随声附和,绝不同意这些请求。

邓颖超知道,周总理在这些革命战友心里的重要性,他们反对是敬爱,但自己丈夫最后的愿望,她又想尽力去实现。

邓颖超看着这些人始终在坚持,最后还是决定把决策权交给中央,让他们决定周总理身后事的安排。

中央收到消息之后,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周总理的身后事,最后中央驳回了这三点要求,并且要按照规程,为周总理举行追悼会和送别会。

文章图片5

邓颖超左右为难,只好请示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态也不乐观,周总理噩耗传来时,毛主席也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

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久久沉默,而只有给他传达消息的工作人员知道,毛主席那天哭的很伤心。

面对邓颖超的请求,毛主席思考之后决定,可以不建陵园,但中央也只答应这一个条件,追悼会和告别会必须办,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尊重。

1月10日,是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会,中央降下半旗,北京的人民群众都自发的前往医院,向周总理做最后的告别。

告别会过后,周总理的遗体运上灵车,前往八宝山火葬场进行火葬。

文章图片6

从医院通往八宝山火葬场这条长长的路上,站满了人民群众,车队驶过时,是铺天盖地的哭喊声。

1月15日晚上,追悼会举行完毕,邓颖超泪眼婆娑的带着周总理的骨灰,前往北京郊区的通县机场,她要按照周总理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向中华的大地。

与山河为伴

周总理的骨灰抛撒地,在当时是严格保密的,所以知情人除了负责当初抛洒骨灰的几个人,几乎再无人知晓。

而这个“秘密”,在30年后才渐渐浮出水面。

文章图片7

周总理在生前,就曾和邓颖超约定好了骨灰抛撒的四个地点,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叫来了周总理的警卫长张树迎和高振普,一起商议这件事。

目的就为了选择最佳的骨灰抛撒地点,周总理去世的时候正是冬天,天气寒冷,要避开结冰的河面和山林,还需要有人提前查看地点。

“恩来同志的请求,中央已经批准了,就由你们二人执行撒骨灰的任务,这也是你俩为恩来同志做的最后一件事”。

张树迎和高振普听着邓颖超说话,泪水不自觉的夺眶而出,邓颖超看着他们哭,心中又升起悲痛,但她努力平复心情,还安慰面前的两人。

周总理生前也曾担心,自己的这三点要求,得不到中央的准许,好在中央最后批准了这个请求。

文章图片8

如果不是邓颖超年岁太大,或许她也不会麻烦别人。

张树迎和高振普收到委托之后,便去察看了几个地点,确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最重要的是邓颖超交代的,不能撒在地上,或者冰面上,防止有人民群众去私自收集骨灰

在四个地点分撒周总理骨灰的任务,最后由张树迎、高振普、以及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去执行的。

追悼会之后,邓颖超等人来到了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总理的骨灰已经由工作人员安放在这里,骨灰盒上放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文章图片9

整个大厅传来隐隐约约的抽泣声,所有人跟在邓颖超的身后鞠躬默哀。

邓颖超双手轻轻抚摸着骨灰盒,轻轻说道: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

话音刚落,大厅的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隐隐的哭泣声,也变成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紧接着,邓颖超在安排下沿着秘密通道走出了人民大会堂,带着骨灰来到了通县机场,将骨灰交到了张树迎等人的手中。

张树迎等人登上飞机,邓颖超向他们缓缓招手,向周总理做最后的告别。

文章图片10

飞机起飞之后,分别在北京上空,北京的密云水库,天津的海河和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撒掉了周总理的骨灰。

周总理之所以选定这四个地方,这背后有着很深的用意,这四个地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也是他一生中最牵挂的地方。

心中所念

北京城承载了周总理的一部分骨灰,这是抛撒的第一个地点。

北京城是我们的首都,是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的龙脉所在,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和他的革命战友们,在这里度过了后半生,这里早已经是他的家。

文章图片11

1918年,周总理曾第一次来到北京,和自己的家人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周总理作为学生代表再一次来到北京

他和这座城,有着很深的缘分。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成了总理,负责操办各种事宜,建设北京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北京很古老,在经过战火之后,有些地方早已经是千疮百孔,就连天安门的城墙,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

所以,他决定一定要为这座城做些什么。

文章图片12

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新华门的石狮子,几乎很多重要的地方,周总理都参与过决策,他知道这背后,不仅关乎首都的形象,更重要的民生。

“为人民服务”是他们一生践行的人生准则,他们为国家殚精竭虑,每一条重要的决策,都是在北京城诞生的。

身为总理和外交官,他曾带领国外的领导人领略北京城的魅力,见识万里长城的巍峨,品味故宫的百年历史。

北京是中国给世界的第一印象,把骨灰撒在北京,意味着他和北京永远同在,永远身处于人民之间。

第二个骨灰抛撒点是北京密云水库上空,这个地方,是周总理很看重的地方。

文章图片13

周总理曾说过:我的一生就关心两件事,一个上天,一个水利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人们生命中最不能缺少的东西,但北京城曾经就是个极度缺水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之前,北京城的供水系统,只有玉泉山一块。

当时因为战乱,没人关注这件事情,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问题都暴露在眼前,为了解决老百姓吃水的问题,周总理耗费了巨大的心力。

密云水库始建于1958年,周总理亲自勘测,并且选定的地址,奔波两个多月,终于选定了地址,并且在9月1日这一天正式开工。

文章图片14

密云水库在北京的东北方位,距离北京100多公里,水库开工之后,凡是大大小小的事情,周总理总是亲自过问,并且多次前往施工现场指导工作。

他曾在会议上说过:这座水库就是首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水,一旦盆子倒了或者漏了,撒出大量的水来,北京人民的衣服都要被打湿的。

由此可见,他有多重视密云水库。

密云水库历时两年终于建成,水库可蓄水43亿多立方米这在当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是利国利民的一大壮举。

革命的开始

天津海河是第二个抛撒点,对于周总理,天津意义重大,这是可以说是他革命的起点

文章图片15

1913年,15岁的周恩来跟着伯父来到天津生活。

不久之后,他考上了天津的南开大学,在这里继续他的学业,在学校中,周总理接触到了新思想,并且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开始之后,他联合南开大学和其他大学的学生,一起宣传新文化运动,还和同伴成立了“觉悟社”,同时结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邓颖超

周总理在天津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这里对他而言,是一生信仰的开始,也是他迅速成长起来的地方。

在这里,他曾经因为参加爱国运动被抓进监狱,度过艰苦的半年,但在这段时间里,陪伴在他身边的,都是他的革命伙伴,而这段经历也让周总理更加坚定了要革命的心。

文章图片16

周总理骨灰抛撒的最后一个地点,是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世世代代养育着中华儿女。

作为中国人,都知道黄河的重要性,但却没人像周总理一样,时刻惦记着它。

身为革命领导人,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够去看黄河的机会并不多。

1948年,周总理带领着中央纵队从陕西吴堡县川口镇东渡黄河,当时他们乘坐的船只,还是当地的船工提供的。

当时周总理离开时,握着船工的手,向他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把我们送到母亲的怀抱,享受母亲的温暖。

文章图片17

周总理所说的母亲,就是我们共同的母亲黄河。

周总理去世很多年后,他的贴身警卫员韩福裕在接受采访时,曾对记者透露了一段周总理曾对他们说过的话。

周总理生前曾说:他生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前的工作、劳动是为了人民服务,死后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水大地上,落在山头田野的,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落在水里的可以喂鱼虾,营养水生动物,还在继续服务人民,只有这样,人类才是生生不息的。

周总理的思想觉悟,非常人所能及,他对待大自然,永远带着天生的敬畏之心,即便是在死后,也想回馈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

文章图片18

这就是为什么周总理要把骨灰撒在黄河上的原因,这样他就能日日夜夜安眠在母亲的怀抱里能够用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滋养大地,为人民带去最后一点贡献

当年骨灰撒完之后,参与此次任务的人,绝口不提骨灰散落的地点,这也是邓颖超特别交代过的事情。

邓颖超曾表示过,如果让人民群众知道了骨灰撒落的地点,肯定会有人自发的去纪念周总理,如果到时候再因为这个引起麻烦,那就有违恩来同志的初衷了。

周总理一生奉行自己的原则,绝不给人民群众添任何的麻烦,即便是去世了,也要杜绝一切纪念他的活动。

文章图片19

他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从不迷信,也从不信奉这些祭祀活动,他觉得人死就什么都没了,何必再占着一块地方,更不愿意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周总理的身躯已经化作人间的星火,但他的精神和他的贡献,会永远留在人们心间他将成为史书上重要的一笔,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都将记住他的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