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肉是人类最爱的食物之一,但是为何人们只吃食草动物的肉,却不吃食肉

 hse_hzh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肉是人类最爱的食物之一,但是为何人们只吃食草动物的肉,却不吃食肉动物的肉呢?

所谓无肉不欢,红烧肉、番茄牛腩、孜然羊肉、夜晚烧烤摊的烤串,令人垂涎。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我们常吃的肉类中,都是一些食草动物的肉。

那我们为什么不吃一些类似于老虎猎豹等猛禽的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人类捕食的历史。

在火发明之前,人类基本上不吃肉。 而且我们的细小的门牙不够锋利,不像肉食动物一般,拥有尖锐的爪牙,以及强大的咬合力。人类早期其实是食草的;而且除了爪牙不同之外,我们的消化系统也不适合食用生肉。

如果要吃食肉动物,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寻找和猎杀。而狮子和老虎,它们是强壮的、拥有坚韧爪牙的大型食肉动物,能直接对抗人类,捕猎的成本比食草动物高。

而外出狩猎的大多是强壮的男性,就算与老虎搏斗,没有比它锋利的爪牙,还有体形上的差异,力量的悬殊,也没有武器等外力;在老虎的眼里,想必人类才是那个“猎物“。

百兽之王的头衔也不是浪得虚名,以威武的形象和极高的战斗力称霸森林,人类实在难以与之抗衡。

而食草动物攻击性更小,身型也比食肉动物小。捕食风险低,也能提供肉类,于是早期人类捕猎便以食草动物为主。它们性情也温顺,容易被驯服饲养,肉质也相对比较柔软,肥美,味道鲜美。

即使到了现今,我们能用武器与猛禽抗衡,但还是没有大规模养殖,驯化野兽,这是为啥?

因为这是一门亏本买卖,即使能够养殖它们,让原本独行的猛兽成群居动物,也是很困难的事,而且养殖成本会很高,它们一天要吃多少的肉?口味一定符合市场吗?

成本高,风险也很大。不切实际。本就不多的食肉动物满足不了人类对肉类的大量需求,还需要给它们喂养肉,亏损有些过于大了。

食肉动物肉含酸性较高,属于高嘌呤、高蛋白质食物,多数不太好吃,骚味重,要把食肉动物的烹饪得很好吃,还得花比较多时间功夫。不仅养殖成本高,花的心思也要多,实在是得不偿失。

我们很少吃野生食肉动物,也是因为食肉动物相比食草动物较稀少,物以稀为贵,要是长期捕食食肉动物,那么将会导致生态不平衡。吃掉法则中的一环,会导致金字塔的失衡。

吃肉食动物其实也是打破自然规律的行为。如果无视自然,那也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无论是强壮的食肉动物还是聪明的人类,都会受到自然的约束,都不应该挑战大自然。

这也是人类不吃老虎等食肉动物的原因之一,食草动物数量相比与食肉动物要多得多,种群非常庞大。

还有一点就是食肉动物身上病毒多。野生动物身上一般容易有病毒、寄生虫等,食肉动物身上的病菌就更多了。因为食物链有富集作用。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升级而浓缩放大。

就比如一条食物链中的草到兔子到鹰,鹰身上的细菌病毒也会多于兔子,那便随着食物链的升级由草到兔子富集到鹰身上。而若是人去食用鹰,就会吃掉一整条食物链中累积的细菌病毒。

秃鹫也是一个例子,它吃腐肉也没问题,甚至可以吃感染霍乱病毒的腐肉,其实秃鹫吃腐肉,其实是因为它们的胃液有很高浓度的酸,能够杀灭大多数的细菌和病毒。

而人的胃液虽然也能对抗许多细菌,但远远比不上秃鹫。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中,我们发现肉煮熟味道不错,还可以避免某些细菌伤害,就养成了吃熟食的习惯。而秃鹫走上了吃腐肉的道路,也让自己适应了以腐肉为食。

即使到了医疗卫生较发达的现代,也不提倡吃野味,野生动物,即使煮熟会消灭大部分病毒和细菌,但在处理这些野生动物时就已经与这些病菌接触了。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有许多理由让我们不去食用野生的食肉动物。基因的选择让我们并不习惯和喜欢撕咬生肉,实际上像虎和鹰这些食肉动物,也有人尝试过,肉质偏酸,口感偏硬。不符合已经吃惯了牛羊猪这些食草动物的肉质的口味。

喜欢野味的人觉得好吃在有味道,就像是鸡有鸡味,鸭有鸭味。饲养的没有野生的好吃。但在不喜欢的眼里看来就是肉没处理好的腥骚味。

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相比,各方面都更适合人类食用,风险小,成本低、易捕猎、种族也较为繁多。符合人类的口味、携带的病菌也较少。

世界万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所有的行为和现象,人吃牛羊鸡鸭,不吃狮子老虎这些猛禽,都是顺应自然的一种发展策略,在我们如今看似普通的行为现象,追根溯源都有其原因。

人类和食肉动物现在很少把对方当成食物,都是经历一次次教训之后和历史的沉淀,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寻找和谐的方式。
#人为什么不吃食肉动物的肉##人类为什么吃食草动物的肉,却不怎么吃食肉动物的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