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移注意力...

 秦声何来 2023-03-05 发布于重庆

注意力在哪里

时间精力就在哪里

成长也就在哪里

昨天在《我们是在教育孩子吗?不是…》一文中,谈到教育孩子其实是在教育自己。谈到在对待孩子玩耍这件事儿上,除了创造环境和时时监督干预之外,其实还有以下三种方法:

1.转移注意力

2.陪伴玩耍

3.帮助孩子提高认知

这三种方法很好理解,但践行起来却需要家长花费一些心力。

今天先聊聊转移注意力这个方法。

转移注意力,顾名思义是通过外界刺激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当前关注的事物上转移开。

这一招在小孩子哭闹时,特别管用。因为在小孩子哭闹时,大人不能讲理,孩子也听不进去。所以,聪明的家长会用新奇的事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此时孩子就不再哭闹了。

不过,简单地转移注意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好使。等孩子大了,这一招就不好使了。

原因是:

(1)简单地转移注意力的花招容易被孩子识破。

(2)孩子会有自己的判断。家长认为有趣的,孩子未必感兴趣。

或许有家长会说,那就用手机这个哄娃神器。手机的确有用,但手机也有毒副作用。

那就是昨天谈到的连续性。孩子玩手机可以一直玩个不停,精神和意志力都会被消磨殆尽。

结果,家长原本是想用这个工具来减少孩子玩耍的破坏性,现在玩起手机来反而破坏更大。

因此,家长在用手机作为转移注意力工具时,要慎重。

为什么家长会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来转移孩子注意力呢?

因为方便。因为其他方法没有效果。因为家长不愿动脑。因为家长没有时间精力…

总之,要找理由千千万,就看家长愿不愿意。

如果你不想做这样的家长,那我们继续聊。

随时孩子长大,家长在转移孩子注意力这事儿上,需要与他“斗智斗勇”。

为了达到转移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我们需要重新来思考“注意力”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孩子缺乏理性,他的行为是凭兴趣和本能驱动。所以,兴趣在哪里他注意力也就在哪里。因此,对孩子而言,什么事情对他本能刺激大就越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深层次而言,注意力代表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注意力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

因此,孩子关注什么,什么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在什么事情上能够获得乐趣…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习惯,甚至影响他的性格和未来。

师父从小就爱看书,所以他现在把兴趣做成了事业。

因此,对孩子注意力的关注和引导是教育的关键。

其实,转移注意力这件事情,有点像商业的营销。有时候需要推,有时候需要拉。

比如,孩子爱打电子游戏。可以直接干预,也可以增加他在玩游戏时的挫败感,增加其他事情的吸引力。这样的一推一拉,则能实现注意力的转移。

还有一种方式是,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营造“诱惑”孩子的氛围,

比如,羔羔在《由两根黑玉米想到的……》中所写的那样,为了让她女儿吃上黑色的玉米,故意用诱惑的方式。

其实,在孩子学习上也可以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比如孩子作业写的慢,你就表扬他认真。孩子作文写得差,你就夸他字写得好。

因为家长每一次对孩子行为的强调,都是训练孩子的意识。意识在哪里得到强化,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在哪里集中,而孩子精力就会投入到那里。

也就是说,多做正面积极的肯定,不做或少做负面消极的评价。鼓励价值行为其实就是在减少非价值行为。

如果家长强调的是孩子好方面,那么孩子就会在这方面变好。反之,如果家长强调的是孩子不好的方面,孩子不但不会改变,反而会强化负面评价和消极行为。

这就像当你批评孩子拖延懒惰胆小时,孩子就会去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变得越来越拖延,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胆小。

反之,你若鼓励和肯定孩子正向积极勇敢,孩子就会往你鼓励和肯定的地方生长。

虽然他不一定能马上做到,但他会往那个方向努力。

因此,家长永远要在孩子身上和行为中寻找值得肯定的亮点,而不要在孩子身上贴负面评价的标签。

毕竟,教育是外界反馈的持续积累,而教育的力量需要时间才能显现,

因此,真正懂教育的家长会通过正确地转移注意力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家长引领的方向生长。

其实,只要家长肯动脑,孩子是跳不出如来佛祖手掌心的。

不用强制的命令激化逆反,

而用转移注意力实现目的。

这是教育方法的要义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