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情景关系

 宝妞 2023-03-05 发布于河南

古诗词·情景关系

图片

诗歌鉴赏

情景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只有达到情景交融的作品,才是诗歌中的上乘之作。讲到诗歌,特别是写景诗,弄清了景和情,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做诗歌鉴赏题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一、情景关系

1.三种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2.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

二、举例辨析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分析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2.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分析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3.以景结情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分析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接下去两联写离别的深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感情真挚。最后以“萧萧班马鸣”作结,以景结情,用两匹马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烘托出诗人的缱绻情谊。

三、三种情景关系的区分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又可叫作“移情入景”。这样的诗篇,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借景抒情(先景后情有景有情)以景结情(先情后景) 融情于景(情含景中)

四、四种内在联系辨析

1.乐景乐情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分析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2.哀景哀情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分析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汇为一的。

3.乐景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4.哀景乐情

《江汉》(杜甫)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分析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五、情景关系提问的方式及解题方法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或请从“景” 和“情”的角度赏析

2.这句诗(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

3.这句诗(这首诗)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赏析。

解题方法1)回答出某一种关系2)借什么景(抓住意象,概括画面特点),抒什么情/融什么情于什么景/以什么景结什么情(有反衬关系的强调).

六、练习&答案

1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题2】

望江南·超然台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这首词因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思乡之情。

【题3】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不矛盾,乐景衬哀情,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编辑:乙九说语文·语文教研组

声明:公益分享,共同进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