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物理基础练习题物理方法(含解析)
2023-03-06 | 阅:  转:  |  分享 
  
高中物理基础练习题物理方法(含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根据
速度定义式v=,当Δ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物理方法中的(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微
元法D.极限法2.牛顿把光看做沿直线前进的“弹丸”、惠更斯把光看做和“水波”一样的机械波,都是运用了(  )A.理想化模型法B.类
比法C.控制变量法D.等效替代法3.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这种处理问题
的方法是(  )A.微元法B.理想模型法C.等效替代法D.控制变量法4.物理学中,总电阻与支路电阻,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所体现的共同科
学方法是(?)A.比值定义法B.控制变量法C.理想棋型法D.等效替代法5.下列关于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实验、物理学史,说法不正
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加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B.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
流方向的规律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个小段的位移
相加,这应用了“微元法”D.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都是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例子6.下列不属于物理模型的是(  )A.点电荷B.元电荷C
.磁感线D.匀强磁场7.下列式子中不属于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是(  )A.B.C.D.8.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在研究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用质点来代替地球、太阳的方法叫假设法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
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得出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
有恒定电流的导线附近的导体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核是可以分割的二、多选题9.学习物理除
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规律的发现,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关于以上两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理想化
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例如质点是理想化模型B.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由 可知,v与x成正比,v与t成反比C.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D.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做过著名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并将实验结果
进行合理的外推,创造了一套利用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10.如图所示,斜面体C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B在斜面体C上一
起匀速下滑的过程中,斜面体C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A对B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C.水平
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水平地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A、B、C三个物体的重力之和11.下列物理概念中,体现了等效替代思想的有(
  )A.质点B.瞬时速度C.力的合成与分解D.重心12.下列有关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平面镜反射光
线的偏移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实验中,利用了极限思维法B.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现实中并不存在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
规律,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是采用了极限思维法三、填空题13.在探究物理有关问题
时,会采用一些研究方法。在研究质点时,采用了______研究方法;在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_______研究方法
。14.对于加速度变化非常快的物体,常常用“急动度j”等来描述物体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类比加速度a是描述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则“
急动度j”的定义式是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四、实验题15.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__,如图所示,合力的理论值是________(填“F”或“”)。16.下图是研究物体微小形变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为激
光笔,B、C是平面镜,E为铁架台,P为桌面.实验时,激光经平面镜B和C反射后在屏上形成光斑D;然后再将重物M放到图示位置,激光经B
、C反射后,光斑D的位置会向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这一移动显示了____的微小形变.此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____(选填:“放大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五、解答题17.用三根细线a、b、c将质量为m的小球1和
质量为2m的小球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2)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18.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上有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斜
面之间、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现用水平力F推动木块,如图所示,使木块恰好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若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
:(1)水平推力F的大小.(2)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19.质量为M,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斜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A、B,它们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现对小球B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A、B及斜面一起向
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0,重力加速度为g,求:(1)此时弹簧的长度L;(2)水平拉力F的大小及粗糙地面与斜面体间的动
摩擦因数.参考答案1.D【详解】当时间极短时,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瞬时速度,该思想是极限的思想方法。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2.B【详解】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某些新现象。例如光和弹丸都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光和水波一样都具有波动性,故选B。3.A【详解】在推导匀变速
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微元法,A正确,BCD错误。故选A。4.
D【详解】物理学中,总电阻与支路电阻,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所体现的共同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D。5.B【详解】A.17世纪意大利科
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加逻辑推理,A正确,不符合题意;B.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B错误,符合题意;C.“微元法”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
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个小段的位移相加,这应用了“微元法”,C正确,不符合题意;D.比
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定义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都是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例子,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
选B。6.B【详解】建立理想化模型的一般原则是首先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问题的次要因素。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问
题往往比较复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是主要因素,有的是次要因素。为了使物理问题简单化,也为了便于研究分析,我们往往把研究的对象、问
题简化,忽略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的因素,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如点电荷、匀强磁场、磁感线。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是数量,不是理想化物理模
型。故选B。7.A【详解】A.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随F的改变而改变,不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故A符合题意;B.电场强
度与电场力及校验电荷无关,反映的是电场的本身性质,故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不符合题意;C.功率P与W和时间无关,知功率采用的是比值定
义法,故C不符合题意;D.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A。8.B【详解】A.在研究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用质点来代替地球、太阳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A错误;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得出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正确;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变化电流的导线附近的导体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在通有恒定电流的导线附近的导体线圈中不会出现感应电流
,C错误;D.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D错误。故选B。9.AD【详解】A.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
想化,略去次要因素,例如质点是理想化模型;故A正确;B.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由 可知, v与x无关,v与t也无关,故B错误
;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
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故C错误;D.伽利略在研
究落体运动时,做过著名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外推,创造了一套利用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故D
正确。故选AD。10.BD【详解】A.因A、B的接触面不水平,则A对B的摩擦力不可能沿水平方向,A项错误;B.物体B处于平衡状态,
所受合外力为0,则A对B的作用力与其所受的重力等大反向,故A对B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B项正确;C.以A、B、C整体为研究对象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不受力,则C不受水平地面的摩擦力,C项错误;D.A、B、C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即不超重也不失重,故水平地
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A、B、C三个物体的重力之和,D项正确。11.CD【详解】A.质点是理想换模型,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故A错
误;B.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体现了极限法,故B错误;C.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故C正确;D.重心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将物体
整个的重力等效到一点上,故D正确。故选CD。12.BD【详解】A.通过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偏移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实验中,利用了微小量放
大法,选项A错误; B.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现实中并不存在,选项B正确;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是采用逻辑
推理法,选项C错误;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是采用了极限思维法,选项D正确。故选BD。13.??
?? 理想模型的???? 控制变量法的【详解】[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实际物体的简化,质点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采用
了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2]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之间的关系时,保持m恒定的情况下,探究a与F的关系,保持F恒定的情况下,探究
a与m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14. m/s3【详解】[1]类比加速度a是描述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则“急动度j”的定义式是[2
]加速度的单位是m/s2,则急动度的单位是m/s315.???? 等效替代法【详解】[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
替代法;[2]、合力的理论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值,而其实验值是指一根弹簧拉橡皮条时所测得的数值,右图可知是合力的理论
值。16.???? 右???? 桌面???? 放大法【详解】试题分析:激光经B、C反射后,光斑D的位置会向右移动,这一移动显示了桌
面的微小形变.此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放大法.考点:放大法.17.(1),;(2)【详解】两小球皆静止,故都处于平衡态,合外力为零。
(1)将球1和球2当做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Fa与Fc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所以有Fa==2mgFc=3mg=mg(2)隔离分析小
球2,受力分析如图,G2与Fc的合力与Fb等大反向所以Fb==mg18.(1).(2)摩擦力为,支持力的大小为.【分析】对物块进行
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都平衡,进行求解;把木块和斜面看成一个整体,根据水平和竖直方向
受力平衡求解.【详解】(1)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沿斜面方向: 解得: (2)把木块和斜面看成一个整体,竖直方向受力平
衡,则有:,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有:【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正确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利用正交分解进行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
应用.19.(1)?(2),【分析】(1)以球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弹簧弹力,然后结合胡克定律列式求解弹簧的
伸长量和长度;(2)以A、B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3)以A、B、斜面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摩擦力和支持力,最后根据滑动摩擦定律列式求解动摩擦因数.【详解】(1) 以A为研究对象,受重力、拉力和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有:k(L-L0)= m1gsin30°解得:L=;(2) 以A、B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受拉力、滑动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有:Fcos30°= 解得: 以A、B、斜面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有:F=f=μ(M+m1+m2)g解得: .【点睛】对于连接体问题注意整体与隔离法的应用,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然后受力分析,根据所处状态列方程求解.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