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八九)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260条辨/茵陈蒿汤

 火帝养生_WSH 2023-03-06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第260条辨:“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六七天,皮肤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通畅,腹部稍感胀满的,主治宜用茵陈蒿汤。

这个就是湿热,上焦是热,因为发汗发掉了,中焦是湿,下焦是实,三个症状同时存在,才会有这个条辨所见到的症状,一定是有便秘,所以,茵陈蒿汤里有大黄在里面,当有湿热在身体里面的时候,会影响到小便,湿热很盛,堵在里面,所以,就会有小便不利,小便排不出来。

如果是茵陈蒿汤一下去,大便一出来,看小便,小便一排出来,深红,所以,茵陈蒿汤是专门去湿热实的方子。没有实的话,我们不会用到茵陈蒿汤,用到茵陈蒿汤,病人一定是有便秘在里面。

如果是寒湿,寒不会往上,就是堵在脾脏里面变黄;如果是湿热,热会往上升,一发汗的时候,表证去掉了,脸就会变成苹果脸,脸肿起来,看起很胖,皱纹都没有了,因为湿热往上跑。

一般来说,看到伤寒,我们处方的时候,看看患者的舌头是黄色的,也就是说除了麻黄汤以外,还有一点湿热在里面。也就是说,同样是麻黄汤,就会加一点黄芩,黄连,白术,要利小便,加点茯苓。这就是我们处方简单的加减。

身黄如橘子色,就是阳黄表示热,小便不利,腹微满者,湿无法宣泄而紧于少腹,湿堵到了,小便不出来了,此热湿并结下焦,则用茵陈蒿汤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