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涂山之会:考古发现反常现象,难怪大禹会禅位于伯益

 百家杂评 2023-03-06 发布于江苏

大禹继位之后,先是选择皋陶接班,但皋陶去世的早,于是就选择了伯益,《史记》云“而后(向上天)举益,任之政”。不过,伯益在与夏启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上博简《容成氏》记载“禹于是乎让(禅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最终由夏启建立夏朝。

问题在于:大禹为何选择禅位皋陶、伯益?在高度疑似“涂山之会”的会场,考古发现反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大禹这么做的原因。

神奇的禹会村:发现上古会盟遗址

大禹继位之前,做了三件大事,即建都阳城、涂山之会、禹征三苗,三件事前后时间顺序不清楚,其中涂山之会又名禹会诸侯,大禹召开诸侯大会,确立领导地位,犹如黄帝曾经召开釜山大会一样,这是春秋争霸诸侯会盟的源头。

《左传·哀公七年》:“ 禹合诸侯于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根据唐代杜预注释,涂山在寿春(今寿县)东北,大概在今天的淮南、蚌埠一带。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蚌埠境内有一座涂山,附近还有一个叫“禹会村”的村庄,村名在《汉书》中就有记载,一直延续至今。更匪夷所思的是,1981年,考古专家在禹会村还真发现了一座大禹时代的遗址——“禹会村遗址”(又名禹墟),属于龙山文化,面积60万平方米。

该遗址出土众多,其中两大发现让人眼前一亮:首先是2000多平方米的极为罕见的大型祭祀台基,其次是长达50米且一字排开的35个柱坑(见上图),应该是固定旗杆的坑洞(或许,来自不同部落之人,使用旗帜作为参会标识)。总之,经过多方论证,学者确认这是一处经过人工实施的具有专一性功能的大型盟会场所,属于大禹时代的遗迹。

因此,禹会村遗址应该就是涂山之会所在地。但禹会村遗址的所在区位,却又显得极为反常,因为史书记载夏族核心区域在今天的伊洛嵩山一带,“禹会诸侯”如此重要的祭天大典,为何不在核心区域举办,而放到蚌埠涂山来举办?

涂山之会目的:禹征三苗前的誓师

对于涂山之会的目的,一般解释为大禹确立天下共主之地位,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大禹建都阳城。但这么解释就会遇到上述问题,如此重要的诸侯大会,必然要在夏族区域而不是在涂山举办,哪怕涂山是大禹岳父的地盘也说不过去。其实,涂山之会的目的,犹如周武王孟津观兵一样,是禹征三苗之前的誓师大会。

根据《墨子》记载,尧舜禹时期最强大的敌人,是位于南方的三苗,从帝尧到大禹,三代帝王持续攻打数十年,其中帝舜还“南征三苗,道死苍梧”,最终大禹在三苗遭遇地震、水灾、内部矛盾激化等问题的情况下,率领诸侯一举击败了三苗势力。

《墨子·兼爱下》中的《禹誓》篇记载:“禹曰:'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辟)对诸群,以征有苗!’”也就是说,大禹征讨三苗时,应该已经继位(墨子中记载帝舜死于征伐三苗途中,之后大禹应当已经继位),于是他召开诸侯大会,率领众多诸侯一起攻打三苗,而不是只靠夏族的力量。

部落间的激烈战争,往往会造成文化面貌上的巨变现象。在史书记载的三苗区域,考古发现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但在距今4000年前时,该文化遗址20座城池毁于一旦,方圆千里的石家河文化突然覆亡,随后该遗址附近出现洛阳涧西区的王湾三期文化(靠近二里头),包括祭祀、墓葬都改变了。因此,王湾三期入侵石家河文化,无疑就是史书上的“禹征三苗”。

问题在于:在夏商周时期,从中原地区到达江汉平原的道路,一般通过南阳盆地、随枣走廊进入江汉平原,按理说军事集合与动员放在南阳附近更适合,那么为何大禹却将誓师大会放在了安徽蚌埠涂山?

大禹政治盟友:多数位于东部地区

根据史料记载,大禹的铁杆盟友主要有四个,即后稷、涂山氏、皋陶、伯益。其中,后稷是周人始祖,大概是在如今山西,涂山氏是大禹岳父族群,伯益代表的是东夷势力,皋陶身份不明。

关于皋陶,有说山东曲阜人(东夷势力代表),有说是如今山西洪洞县人,有说是涂山氏首领,但皋陶葬于安徽六安(距离涂山不远),因此笔者认为皋陶更可能是涂山氏首领,大禹将他把封国扩大到了六安一带。

关于伯益,早在大禹治水时,伯益就在一旁辅佐,因此伯益是大禹的盟友。涂山氏的实力如何,如今不是太清楚,但东夷实力极其强大,且又是大禹的政治盟友,禹征三苗时不可能不邀请东夷参加。

禹征三苗的大军,不仅有来自中原华夏,还有极为重要的盟友——东夷、涂山氏等,因此大禹就涂山氏地盘,举行了一场诸侯大会。换言之,禹会村遗址是会盟各路大军的文化遗存,各路大军抵达后,大禹便举行“征伐三苗”的誓师大会,最终由于集合了大批力量,尤其还有强大的东夷、涂山氏等,所以才能一举覆灭石家河文化。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伯益代表的东夷、皋陶代表的涂山氏实力不强,大禹大概也不会将誓师大会放在禹会村。

由于东夷、涂山氏实力强大,大禹策划灭三苗之战时的集合之地与誓师大会,就必须考虑到他们,于是才反常在涂山“禹会村”召开大会。

反过来说,五帝时是部落联盟制,能成为盟主之人,背后必然有强大的武力支持,不可能像儒家所说的纯粹“以德(道德)服人”,更多的可能是以武力服人,大禹能够继位的原因,应该与伯益、涂山氏等的武力支持密不可分,而大禹给予的政治回报,其中之一大概是支持他们在未来成为盟主,于是大禹先后计划禅位于皋陶与伯益。

参考资料:《史记》、《墨子》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