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兵团有多轻敌?一条干粮袋,打到三八线┃《铁血长津湖》037

 戈未央 2023-03-06 发布于山东

一名志愿军烈士的后人,历经19年的艰难创作,为您讲述鲜为人知的长津湖战役真相。

我并非是《铁血长津湖》真正的作者,真正的作者应是盖世英雄的父辈们,抑或父辈们当年十分强悍的对手。

《铁血长津湖》加入了公益寻亲计划,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可能找到志愿军英烈的亲人。

点击收听《铁血长津湖》未删节版

11月7日当天的下午,还位于通化至梅河口250多公里铁路线上的20军,已经全部得到了轻装的命令。

尽管上面的命令一变再变,令9兵团尤其是20军的后勤补给,几乎随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但入朝作战前的轻装,却是必不可少的。

轻装的命令包含了两个要求。

首先,丢掉那些打仗用不着的多余的东西,谓之轻装。

再者,部队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赴朝,那就应将带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标记的任何东西清除掉,此谓清装。

接到命令的二十军,于是纷纷打开背包,把多余的日用品和纪念品用包袱皮打成包裹,统一上交部队保管。

然后,摘帽徽、撕胸章,又剪掉被子上、床单上和毛巾上的记号与汉字,不许留下任何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痕迹。

原本的每人一条米袋一条干粮袋,由于片面执行轻装命令,有的战士扔掉了米袋只带了干粮袋。

一条干粮袋,打过三八线。大米再好吃也不用带,等打败了美国鬼子回来吃个够。

因为前卫59师将乘火车直接去朝鲜的江界,所以第一个开始了轻装。

这时,跟随师指行动的59师176团,已经抵达了通化以北的大安火车站。

1营紧急召开党委会传达轻装的命令,但却发现全营竟没有一个急救包。

营长急了,说:“马上要入朝打仗了,没急救包怎么行?”

被吸收参加会议的军医孙盛渭出主意说,全营两个人盖一条被子,抽出一条被子撕开做绑扎带。同时,用干部的蚊帐做纱布,利用停车吃饭时间,抓紧找开水消毒。

于是,1营所有的干部纷纷拿出行李中的蚊帐,和卫生所的人一起消毒杀菌,直到出发的哨声响起来。

可这时的1营,还有许多战士光着头。

因为带着五角星的大盖帽全部集中上缴了,可扔上来的棉帽却不够,许多战士只好光着脑袋出国。

1营长又找到点子多的孙盛渭:“怎么办?”

孙盛渭出主意说,到了辑安看看有没有帽子,实在不行的话,用毛巾包住耳朵防冻。

与1营同车的五十九师保卫科副科长龚育民,倒是领到了棉帽子,但却把自己上海买的刮胡刀扔了。

其实刮胡刀上并没有汉字,龚育民十分轻敌地说:“打跑了美国鬼子,再回国刮胡子也不迟。”

后续的176团卫生队炊事班一听说轻装,扔了锅,扔油桶,扔了面粉和面板,除了大米,只留了一根擀面杖。

而留下大米也是因为卫生队管理排长曲肇录的一句话:

“啥东西都可以轻装,但大米不能扔。”

卫生队的担架队队长也同意,说:“部队都是南方战士,扔了大米到朝鲜吃什么?”于是下令,四个人一副担架抬大米。

因为这个决定,176团卫生队成了59师出国后,唯一没有挨饿的部队。

176团政治处干事缪俊清,本该带头执行清装的命令,但却违反规定,带上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缪俊清说,书虽然是自己花钱买的,但它是精神子弹,不能丢。于是将厚厚的书拆成了三份,偷偷带到了朝鲜战场。

后来,缪俊清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批评,因为政治处的人都轮着看了一个遍。

而团政委沈云章带领的59师175团2营,因为一直没有得到粮食补充,除了轻装私人用品,不得不命令部队去多拿粮食。

一听说站台上有好吃的东北大米,而且能拿多少就拿多少,2营副教导员方策命令,以车厢为单位去拿大米。

可部队连个布袋子也没有,方策赶紧将裤角扎起来,战士们一一效仿,直至将大米装到了裤腰处。

沈云章虽然没有用裤腿管去装大米,但上车时所有的衣兜和裤兜,也装满了东北大米。

此时,58师师长黄朝天和参谋长胡乾秀,越来越有些担心了。

落在后面的马车、马匹,何时能追上来?

再者,离开山东时部队的建制已经乱了,出国前不整顿一下,如果到了江界与美军接火,那部队不会更乱了嘛。

作为58师的后卫,174团落在了师属军列的后面,而3营又是174团的最后一辆。

3营7连指导员侯志坚,传达完轻装命令后,也开始了自己的轻装。

1946年入伍的侯志坚,积攒了不少个人的物品,立功证书,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纪念章,日记本和几张珍贵的个人照片。

还有积攒了四年的津贴和衣物,也都统统打了包,并写下了部队的番号与自己的名字,然后让通讯员上交了。

侯志坚也只知道,物品由上级集中保管,等回国了再找部队要。至于将送到哪里保管,回国后具体找谁,已经顾不上问了,因为58师连夜就要徒步出国了。

这时的3营7连,除了没有军大衣,吃穿都基本上解决了,侯志坚和连长陈光德,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打仗。

刚刚营里传达命令说,过了江界将随时与美军接火,而美军长什么样,连营长顾成勇和副营长姚根连也都说,等到了战场就知道了。

连夜过江的命令也传到了60师。而参谋长蔡群帆和政治部主任徐放却急得要命。

因为他们刚刚得知,后卫的180团,连南方过冬的薄棉装也没有发全。

此时,停车梅河的180团干部战士,包括团长赵鸿济、副政委孙斌毅、参谋长顾一飞,以及副参谋长詹树辉、政治处主任董明儒在内,都已经冻得瑟瑟发抖了。

他们五位团职干部,倒是每人发了一件日式呢子军大衣。可营职一下干部战士,还有许多人穿着单衣单裤,自己作为指挥员,怎么能穿得出来呢。

这时,拉运薄棉装的火车紧急追了上来。

穿着单衣的干部战士纷纷跑向站台紧急换装,而有的连一顶薄棉帽也没有拿到。更有的和176团1营一样,集中上缴了大檐帽,却光着脑袋回来了。

团长赵鸿济火了,连一向十分谦和的副政委孙斌毅也拍起了大腿。

可棉帽只有那么多,谁先拿到了就是谁的,何况还要去拿同等重要的粮食呢。

出国前的竺桴(后)与战友

180团团卫生队女军医竺桴换装后,抱回了一大摞剩余的几件薄棉装。

部队离开崇明岛时,准备打台湾的急救包都奉命上交了,拿回这些没人要的薄棉衣棉裤和被子,可以改成一个个的急救包。

而竺桴正要去车站买消毒用的酒精时,开车的哨子声也响了。竺桴没有办法,又赶紧跑回了火车上。

19岁的竺桴,浙江绍兴上虞人,18岁考入绍兴师范学校,能歌善舞,还会拉手风琴,是学校里有名的才女。

1949年5月家乡绍兴解放后,自中学就接触了地下党外围组织的竺桴,立即报名参军,等父母知道时,她已经穿上军装要出发了。

一心指望大女儿毕业当教师的父母,十分舍不得。

竺桴安慰父母说,自己去当卫生兵没有多大危险,即便有个三长两短,不是还有弟弟和妹妹在身边嘛。

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医护培训后,竺桴去了位于崇明岛的二十军六十师180团卫生队。又经将近一年的锻炼,竺桴成了60师唯一的一名女军医。

此前的经验告诉竺桴,酒精是战场救护最起码的药品,可连消毒的酒精都没有,到时怎么救护伤员呢。

竺桴赶紧去找卫生队队长,说等到了辑安,无论如何也要去买一些酒精来。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联系微信:13605462661

戈未央:抗战流亡学生子弟,志愿军烈士后人,非虚构领域作家;代表作《踏不灭的薪火》,国家图书馆收藏;《铁血长津湖》的有声版,在喜马拉雅开播。

志愿军后代或喜欢这一段历史的,请扫描下图进《长津湖声未央》微信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