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文创 |电商+文创,文化自信背后的数字秘钥

 新用户3530iZjD 2023-03-06 发布于北京

电商种草带来新体验

电商+文创火出圈

过去,博物馆/景区对于公众而言是一种有距离感的存在。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这是人们想到博物馆的第一反应,它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博物馆,希望借力短视频和直播,将传统文化进行年轻化表达,让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厚重的博物馆/景区逐渐开始变得平易近人,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博物馆IP

摇身一变成“网红”

最早在2019年,故宫口红开始火爆。6种口红唇色(黑、白、赤、青、黄五色体系加上“宫廷蓝”的底色)均来自故宫的国宝色,口红的上方是仙鹤、蝴蝶、瑞鹿、蜜蜂,下方配以绣球花、水仙团寿纹、地景百花纹、菊花、四季花篮等吉祥图案,深得大众的喜欢。

紧随其后的“三星堆博物馆”、“敦煌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接连爆红出圈,一个个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从“博物馆奇妙夜”中“苏醒”过来,活灵活现地展现风采。

现在博物馆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沉闷且保守。文明依然严肃,但现在的博物馆同短视频等年轻化平台的牵线,实际上是在探索更多元的突破口,通过电商与文创赋能这种比较新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去接触到严肃而生动的中华文明。

过去,博物馆之所以“默默无闻“,一方面,是没有全新的科技手段作为支撑,新一代的AR/VR技术,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饱览博物馆的内景,更为炫酷的新技术,为藏品科技赋能,展现鲜活的一面,更有看头;

另一方面,电商市场的发达,尤其注重文创方面的开发,也让博物馆文创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各大博物馆(院)都非常注重典藏精品的商业化开发。

电商与文创的双向奔赴

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等的热播,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当下年轻人的喜爱,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甘肃省博物馆爆款铜奔马,通过自媒体平台的魔性种草一度成为爆款,破圈登上热搜。考虑到种种不确定影响因素,第一批订单的规模定在了2000只,预计能覆盖6个月的销售。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文创叠加电商的影响力——这2000只绿马瞬间售罄,库存甚至没能撑过一天。

文创本身属于“情景消费类”:或许是你在看完某个展览,或许是某件文物后,很激动,很喜欢这件文物,喜欢背后的文明。于是到商店寻找相关产品,作为纪念收藏,或者作为礼物赠予他人,这是文创背后价值的内核。

这个情景在过去的几年,无疑充满着不确定性——本身文创就是文化精神类的消费产品,它不是刚需。在大家都不宽裕,也未必有闲情逸致的情况下,这类产品并不是会是他们的首选。

优质的文创更需要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将情景一步步桥接到线上,桥接到电商。文创+电商双引擎新模式,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加速助力文创复兴跑出加速度。让传统IP活化带来新生机,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文创+电商种草新体验。

通过电商平台种草,种种鲜明的文化符号似乎有种恰到好处地融合、呈现,优质的内容会使得接触到电商的老年群体,以一种更新、更多元的方式接收到传统文化的多面性、普适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线上逛展
边听故事边买文创

目前,文创+电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活力。早在2020年联合全球七所顶级博物馆线上拼多多直播成为文创+电商模式的有效尝试。

疫情常态化大背景下全国人口流动减少,和旅游相关的交通、景区收入锐减。全国各地博物馆都曾陷入“闭馆潮”和“无限期延展”。

通过这场直播,观众可以一边听收藏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梵高的画作的故事,一边下单梵高的笔记本、丝巾、马克杯;一边听汉阳陵讲述汉朝历史,一边下单一个陶瓷小马吊坠;一场博物文创的文艺复兴正在上演。


线上直播,激起更多观众兴趣是一方面,让消费者下单购买文创产品,增加博物馆“非门票性收入”,也尤为重要。同时,博物馆/展区借展品背后的故事,售卖相应的周边,可以填补票务上的亏空。

可以说,新电商为文创产业插上了翅膀,文创携手电商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文创电商的出现也可以逐步改善传统电商附加值低的现状。

电商+文创新模式让博物馆变身“播物馆”,既鼓励了设计师,也增加了博物馆多元收入,有利于整个文创行业的复苏,也可能会成为未来文创产业新的游览和销售模式。

线上种草好物
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传统景区的叙事方式正在改变。线下体验和服务性行业面临着更长线的流量挑战,对于数字化程度看起来相对缓慢的景区来说机会与危机并存。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梦幻多彩的阿尔山遇到传播新模式,令人好奇和神往的世界也向更多的人敞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