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HSE管理体系文件——XX公司HSE管理手册(模板)
2023-03-06 | 阅:  转:  |  分享 
  










HSE管理手册







































目 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6

2 引用标准 6

3 术语和定义 6

4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要素 10

4.1 承 诺 11

4.2 方 针 11

4.3 策 划 12

4.4 实施与运行 18

4.5 检查和纠正措施 33

4.6 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 37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目的

建立、保持和实施HSE管理体系,有效控制HSE风险,持续改进HSE总体绩效,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适用范围

本手册依据《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参照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建立,是公司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全面阐述了HSE方针、目标以及HSE标准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公司HSE管理体系的指南和全体员工的HSE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我们对相关方和周边社区的承诺。

本手册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生产、储存、产品销售、调运、设备设施、检维修、技改、科研、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等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承包商、供应商及相关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本手册适用于公司内部HSE管理,也适用于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认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手册中引用而成为本手册的条文。本手册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Q/SHS 0001.1—2001 《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参照标准》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采用Q/SHS 0001.1—2001《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参照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3.1 HSEMS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是由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HSE方针所实施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

3.2 体系要素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3.3 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4 职业健康安全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3.5 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事件。

3.6 事件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7 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8 危害(危险源)识别

识别危害(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9 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的结合。

3.10 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

3.11 可容许风险

根据公司的法律义务和HSE方针,已降至本公司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3.12 环境

公司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水体、大气、声环境、土壤、能源资源、社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13 环境因素

本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14 重要环境因素

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15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的由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16 污染预防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3.17 资源

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等。

3.18 不符合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3.19 方针

一个组织对其全部HSE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陈述,它为建立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3.20 目标

公司在HSE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

3.21 指标

直接来自HSE目标,或为实现HSE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具体的HSE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全公司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22 绩效

基于HSE方针和目标,与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因素风险控制有关的,HSE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

3.23 持续改进

为改进HSE总体绩效,根据HSE方针,本公司强化HSE管理体系的过程。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

3.24 审核

判别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系统地验证公司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过程。

3.25 评审

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正式评审。评审包括有关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方针、法规以及因外部条件改变而提出的新目标。

3.26 管理者代表

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任命,在公司内代表最高管理者履行HSE管理职能的人员。

3.27 相关方

关注公司HSE表现或受其HSE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28 承包商

由公司雇佣来完成施工、建设、安装、检修等工作或提供服务的个人、公司或合作者。

3.29 供应商

为公司供应原料与设备的个人、公司或合作者。

3.30 承运商

为公司提供油品运输服务的个人、公司或合作者。

4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公司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公司的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外线管理、行政管理等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HSE管理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管理要素和相关活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公司的HSE组织机构、职责与规划活动,也包括公司为HSE管理提供的资源、惯例、过程和程序。这些要素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在体系的运行中,必须将诸要素联系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以满足标准的要求,确保HSE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HSE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改进的过程。HSE管理体系是按照“PDCA”循环模式运行的。体系每完成一次循环,就需要在前次循环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目标和行动方案,调整相关要素的职能,进行新一轮循环,以此下去,使管理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完善,实现持续改进的工作宗旨。

根据体系管理系统与持续改进思想,结合公司HSE管理体系标准规定的基本要素,确立了公司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a) 公司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是:结合实际,立足长远,简化程序,创新发展,实现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b) 公司HSE管理体系框架是:整体推进、理顺体系、垂直管理。

c) 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结构是:公司的体系文件分三个层次,即管理手册、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

d) 公司各部门及二级单位、站场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各级最高管理者负责组织建立HSE管理机构,落实各级机构和人员的HSE职责。不断开展岗位危害识别与风险控制活动,促进全员参与,提高全员的HSE意识。

e) HSE管理体系文件经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实施,通过的审核、评审,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公司HSE管理水平。

4.1 承诺

4.1.1 总要求

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HSE的最高管理者,应依据公司HSE管理标准的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向社会和员工作出HSE承诺,并确保将承诺转变为对HSE工作中人、财、物的支持。

4.1.2 控制要求

a) 承诺人

公司总经理是公司HSE的最高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规定和资源条件,按照合法、可行的原则,代表公司向社会和职工做出公开、明确的承诺。

各级管理者应及时收集全体员工、承包商、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人员的信息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HSE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b) 公司领导承诺的时限

公司领导班子换届或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革,最高管理者要根据公司HSE管理现状组织管理评审,确定以往承诺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决定修改或沿用。

c) HSE承诺的内容

公司HSE承诺见《公司HSE承诺书》。

4.2 方针

4.2.1总要求

HSE方针是公司HSE管理长期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与其它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公司在制定方针目标时已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a) 承诺符合或高于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集团公司HSE方针目标;

b) 适合本单位生产、经营、服务、产品有关的危害及环境影响的性质、规模;

c) 体现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理念;

d) 提供建立和评审HSE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体现HSE的总体目标。

4.2.2 控制要求

a) HSE方针的制定与发布

公司HSE方针由HSE管理委员会依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结合公司生产、施工、服务等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并广泛征求广大员工意见进一步完善,讨论通过后经最高管理者签字发布,对内、对外公开;使相关方易于获得、了解和接受。

b) HSE方针的宣传贯彻

HSE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HSE方针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充分领会并在工作中加以实施;同时考虑相关方的需求和企业的需要,以适当形式向各相关方公开公司的HSE方针。

c) HSE方针的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对HSE方针进行评审,以适应公司内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情况以及公司重大变化情况的需要。

d) 公司HSE方针

公司HSE方针见《公司HSE方针目标》

4.3 策划

4.3.1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a) 总要求

由公司HSE管理者代表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定期或适时地进行风险评价工作,识别和确定与本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可控制的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评价分析,制定年度风险评价报告,为建立HSE目标、指标,实施运行控制和改善HSE业绩提供依据。

公司建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对生产作业、管理活动以及设备设施定期或适时地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确定危害的风险等级,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

b) 控制要求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组织

——公司安全数质量处负责依据程序中提出的危害识别方法和评价准则,指导、协调、监督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

——二级单位、站场负责组织识别评价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实施

评价人员应根据评价对象性质和内容,依据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和评价准则,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通过识别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后果的严重性(S),评价其风险的大小,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报告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形成重大危害清单,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及服务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重大危害清单。编制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编写风险评价报告,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控制危害,包括工程控制(隐患治理项目)、行政控制(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及人员控制(员工培训及个人防护等),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备案管理

二级单位、站场经危害识别评价的重大危害因素由公司专业主管部门和安全数质量处备案。

c) 支持性文件

HSE-CX-01-2010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4.3.2 环境因素评价

a) 总要求

公司建立《环境因素识别与影响评价管理程序》,通过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识别出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为公司制定环境目标提供依据。

b)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编制年度环境因素识别及环境影响评价计划;

——建立公司机关各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和站场的识别及评价小组,组织各小组识别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或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小组成员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确定评价范围,明确识别对象;

——识别过程中应考虑六种类型、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六种类型即对水体、大气、声环境、土壤、能源资源、社区产生的影响;三种时态即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三种状态即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

c) 确定环境影响严重性评估准则

环境影响严重等级分为三级

—— 重大环境影响(H)

—— 一般环境影响(M)

—— 轻微环境影响(L)

d)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规定的要求和评价目的,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选择适用的一种或多种评估方法和程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主要采用工艺流程分析法、环境因素检查表法。

e) 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对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f) .根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g) 支持性文件:HSE-CX-02-2010 《环境因素识别与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4.3.3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a) 总要求

公司建立《HSE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程序》,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识别、获取、沟通、更新适用于与本单位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HSE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通过评审以确保遵守并符合这些要求,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相关方。

b) 控制要求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范围

主要包括:

——国际公约;

——国家有关HSE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地方有关HSE的法规;

——执法部门及上级部门的与HSE相关的通知、公告等其他要求;

——行业和集团公司与HSE相关的规定、标准、制度;

——公司各级规章制度、标准等。

法律、法规获取和更新途径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应从各级政府、立法机构、出版机构、咨询机构、集团公司、网上等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获取途径,获取适用本部门的法律法规并汇总。

形成各部门的法规清单

各部门根据获取的法律法规识别出适用本部门的法律法规,并形成清单。

培训及沟通

通过HSE教育培训、协商与信息交流,传达给本部门全体员工和相关方。

法规法律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审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应定期组织对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进行合规性评价。针对发现的不符合,提出改进措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编制年度HSE法律法规符合性报告,做到遵纪守法。

c) 支持性文件:HSE-CX-03-2010 HSE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4.3.4 目标

a) 总要求

为实现公司HSE方针,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应制定HSE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目标应以符合现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原则,充分考虑单位的经营、风险与技术状况等因素,易于贯彻执行。

b) 控制要求

目标制定

——HSE目标与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HSE目标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制定发布,公司HSE目标见《公司HSE方针目标》。

——HSE阶段目标由各职能部门提出规划意见,报HSE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最高管理者签发批准。

——公司HSE阶段目标划分:长远目标规划为五到十年,中短期目标规划为三到五年,HSE目标规划按照公司的总体HSE规划一起策划;公司年度HSE目标每年年初以文件形式下发,并分解到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实施。

——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目标尽可能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合理的、可验证的。

目标分解、实施

——公司将制定的HSE年度目标分解成各类目标和具体指标,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下达到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和站场。

——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单位、站场根据分解到的目标、指标制定年度HSE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HSE阶段目标的实现。

目标评审、考核

——HSE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及实施情况,由HSE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评审,决定修改或沿用。

——各职能部门、二级单位、站场对年度HSE目标、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工作之中。具体执行《业绩考核管理程序》。

4.3.5 管理方案

a) 总要求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对需要重点控制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HSE管理方案,确保HSE目标的实现。

b) 控制要求

管理方案制定

——HSE管理方案由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控制单位提出,按项目进行管理,管理方案执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程序》。

——公司安全数质量处是HSE管理方案的主管部门,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单位和站场的HSE管理方案应报安全数质量处登记备案。

——HSE管理方案至少包括:

①为实现目标所赋予单位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②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管理方案实施

——HSE管理方案实行分级管理,公司级以上的项目由安全数质量处运行管理。

——HSE管理方案实施纳入项目管理,具体按《项目建设管理程序》进行。

管理方案的评审

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HSE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单位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HSE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c) 支持性文件

HSE-CX-07-2010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程序

HSE-CX-08-2010 项目建设管理程序

4.4 实施与运行

4.4.1 机构和职责

a) 总要求

为保证公司HSE管理体系的全面推行和有效管理,实现公司制定的HSE方针目标,公司应:

——设置必要的HSE管理机构,配置专业人员,明确其作用、职责和权限。

——为实施、控制和改进HSE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b) 控制要求

建立HSE管理机构和网络

——公司设立HSE管理委员会:HSE管理委员会是公司HSE管理体系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公司的HSE工作重大决策。

HSE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副总师、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公司总经理是HSE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在管理层中任命HSE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HSE管理工作。

——管理者代表:公司总经理任命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为公司的HSE管理者代表,在HSE管理事务中代表总经理行使职权。HSE管理者代表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中行使具体职责。

——公司HSE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数质量处,负责处理公司HSE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

——各二级单位和站场成立HSE管理小组:配备HSE专业管理人员,公司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三级管理机构构建起有效的公司HSE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公司组织机构网络图见附录B。

职责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都有支持HSE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HSE管理职责。HSE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见附录A。

负责HSE管理的主要机构和管理人员职责如下:

——公司HSE管理委员会职责

①贯彻执行有关HSE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

②建立各级HSE管理组织机构,保持公司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③组织审定公司的HSE方针和战略目标, 对HSE管理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④审定年度HSE工作计划,并监督各专业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的HSE管理工作的情况;

⑤定期召开HSE管理委员会会议,解决HSE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⑥负责对外公布公司HSE业绩表现。

——最高管理者职责

①确立公司HSE方针和总体目标;

②任命管理者代表,为公司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供资源保障,不断改善员工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③主持召开HSE管理评审会议,解决HSE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审定HSE规划和管理方案;

④批准HSE管理体系文件;

⑤对在建立与运行HSE管理体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①负责组织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公司HSE管理体系;

②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汇报HSE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情况,协助最高管理者开展各项HSE管理工作;

③定期组织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保持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④负责协调公司机关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并监督各专业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HSE管理体系落实执行情况;

⑤审核HSE管理体系文件;

⑥定期对公司机关各部门和二级单位的HSE业绩进行考核。

——HSE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安全数质量处)职责

①组织HSE管理体系建立、修订,并负责体系运行管理;

②制定HSE管理体系审核计划,组织HSE管理体系审核,提出可持续改进建议;

③协助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处理HSE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有关事项;

④负责协调解决HSE的专业技术问题,为HSE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⑤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HSE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机关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和站场

机关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应严格按照职责分配和体系文件的规定,履行HSE职责,保证体系在本专业、本部门有效运行及HSE目标指标的实现。具体HSE职责见附录E。

——员工HSE职责

①接受HSE培训;按照HSE文件完成工作;

②接受HSE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③对事故,未遂事故进行报告;

④参与单位HSE管理和HSE企业文化建设。

资源配置管理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负责提出HSE管理用工计划,人事处负责平衡,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

——财力资源计划编制,HSE管理部门负责HSE专项资金计划的提出,报主管领导审批。计划部门负责提取,财务部门负责筹措、核销,HSE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纪检、审计负责监督;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设施的现状和实现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和目标的可行性论证结果,做出HSE设备设施的配置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批;

——安全数质量处根据公司HSE管理的现状,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公司根据上报的课题进行审批,并下达HSE科技项目计划;

——公司HSE主管部门对资源的配置状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评审,以保证资源的到位和有效利用。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并采取措施纠正,重大资源配置计划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程序》。

c) 支持性文件

HSE-CX-11-2010 变更管理程序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附录A HSE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附录B 公司组织机构网络图

附录E 公司职能部门与人员HSE管理职责汇编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a) 总要求

公司应按照《教育培训与能力评价管理程序》,对从事安全、环境与健康相关的人员能力作出适当的规定;对全员进行HSE相关培训,提高全员意识和能力,满足各类HSE岗位工作的需要。

b) 控制要求

培训和能力评价计划

——人事处负责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操作岗位的人员的培训与能力鉴定。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根据工作需求制定年度HSE专业、意识培训和能力评价计划,报人事处审批后,各单位负责实施执行。

培训和能力评价实施

——HSE管理、监督、检测人员、特种操作人员等须经专业培训,达到能力要求,方可上岗。具体操作岗位人员须经针对岗位操作进行的HSE培训。

——全员HSE意识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并不间断的进行,不断提高员工HSE意识水平,并着重强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HSE方针、程序和HSE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

②在工作活动中实际或潜在的HSE危害,以及如何改进HSE绩效;

③HSE方针目标、程序、规程等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职责。

——与岗位鉴定工作相结合开展HSE能力评价,各单位负责所属业务范围内的岗位HSE要求的具体鉴定工作,并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提高业务技能。

——对涉及HSE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可以进行专业化能力评估,能力评估涉及的主要内容:

①资历;

②工作表现;

③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④岗位培训要求;

⑤各方面意见。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制定培训和能力评价计划实施时,应结合实际考虑不同层次的员工职责、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所承受的风险,必要时予以修订,保证培训和评价效果。

培训和能力评价计划评审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应对培训和能力评价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总结和评审,评价计划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c) 支持性文件

HSE-CX-04-2010 教育培训与能力评价管理程序

4.4.3 协商和沟通

a) 总要求

公司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应建立《协商与沟通管理程序》,确保单位与员工、单位与相关方就HSE协商与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并能及时对外部重要HSE信息进行记录、处理。

b) 控制要求

公司办公室负责各类文件的上传下达;HSE办公室负责日常HSE体系信息的综合管理。各专业部门负责本部门内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管理。

各级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参与单位相关安全、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协商与交流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按程序规定参与。

内部协商与交流,按照公司有关会议、文件、通报等规定执行;外部协商与信息交流形成的有关文件、记录,应及时向相关方反馈。对涉及重要事项的外部联络,要规定信息的接受、答复、处理归档等事项。

· 协商与信息交流所形成的文件、记录应由有关的职能部门形成信息库,信息库应能提供检索和查阅途径。有关文件、记录按《记录管理程序》、《文件与资料控制管理程序》管理。

信息交流与协商内容

——国家、地方政府和上级有关HSE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指令;

——国内外HSE管理信息;

——相关方HSE的要求或投诉;

——HSE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内外审结果,重大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及实施情况等);

——公司内部HSE标准、制度和规定;

——有关HSE基础数据(隐患项目治理情况表,三废排放报表,事故统计报表,职业病情况登记表等);

——HSE业绩报告;

——有关HSE管理情况的反映。

协商与信息交流的实施

协商与信息交流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口头、电话、书面、会议、电子邮件及网站发布信息等方式进行。

c) 支持性文件

HSE-CX-05-2010 协商与沟通管理程序

HSE-CX-06-2010 HSE文件与资料控制管理程序

HSE-CX-27-2010 记录管理程序

4.4.4 文件化

a) 总要求

公司应依据《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标准要素的内容建立文件化的HSE管理体系,以便于体系的运行管理和规范单位的各项HSE活动。

b) 文件分类

HSE管理文件分为外来文件和内部文件。

外来文件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行业HSE管理文件;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其他与HSE有关的文件。

内部文件是公司为保证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而制定并必须执行的文件,主要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运行记录。



















HSEMS的文件层次

1) A层次——管理手册;

2) B层次——程序文件;

3) C层次——规程、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技术规程、标准、工作指令、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报告、法律法规清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初始评审报告及其它资料等)。

c) 控制要求

体系文件策划:HSE主管部门要对体系文件的建立整体策划。结合单位机构层次和HSE管理的实际情况策划文件层次、管理程序数量和名称、支持性文件数量和名称、记录数量和名称以及格式等内容,并统一要求。各类文件应保持有效版本,做到规范化管理。

体系文件建立: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由公司HSE办公室负责组织公司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体系文件要体现单位的特点并描述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相互作用,并明确查询相关文件的方法和途径。

公司建立的HSE体系文件分三个层次,管理手册、管理程序、规程、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其相互关系如上图所示。

公司HSE体系文件查询方法:管理手册、管理程序、规程、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记录等文件都在各自的记述内容中提供出了支持性文件的名称和编码。以此明示其相互关系和查询途径。

HSE管理体系文件要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改进,持续地满足安全、环境与健康体系运行的要求。

d) 支持性文件

附录A HSE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4.4.5 文件和资料控制

a) 总要求

公司建立《HSE文件与资料控制管理程序》,对公司HSE管理文件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控制,确保在对HSE管理体系运行起作用的所有场所都能得到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并使版本能够标识。

b) .控制要求

HSE文件与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

——HSE管理程序文件;

——有关支持HSE体系运行的管理性规范;

——HSE作业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类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方案、设计变更、协商记录、表格等;

——HSE记录;

——其他报告、法规、标准、技术文件、外来文件和以硬拷贝或电子媒体形式所保存的文件。

编写、审批和发布

——HSE管理手册由HSE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签发实施;其他HSE管理体系文件由各职能部门组织编写、审定,由主管领导批准和发布;对外来文件资料,由相关部门提出,管理者代表或主管领导批准引用。

发放、使用及管理

有关HSE体系文件要求发放到体系覆盖的部门和单位,收文单位登记、管理使用,并妥善保管以防丢失和损坏,防止作废失效文件的误用。

评审、更改与作废

HSE管理体系文件应每年进行评审,由文件管理和使用部门提出评审意见,并提交主管部门,修改审批及发放按原文件的管理权限办理。作废时,应由原文件管理部门发文,宣布作废,并及时通知到所有的使用者,从使用场所撤回作废文件,防止误用。

· 公司HSE体系文件实行统一编号,予以标识,便于管理,HSE管理体系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规范、记录等应按以下格式进行编码:

HN/HSE ×× -×× - ××××











文件资料的类别

管理手册 SC

方针目标 FZ

管理程序 CX

管理规范 GF

作业指导书 ZD

作业计划书 JH

记录 JL

外来文件、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按原批文号及标准编号

行政文件 执行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c) 支持性文件

HSE-CX-06-2010 HSE文件与资料控制管理程序

4.4.6 运行控制

a) 总要求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对产生重大危害及重要环境影响的作业活动、生产过程、设备设施等方面,因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HSE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相应的控制管理程序,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危害。

b) 控制要求

为确保公司生产运行活动符合HSE管理要求,有效地避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各类事故,保障安全、改善环境和保护健康,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和站场,应按生产运行的职责权限和有关规范、标准、合同、项目方案等规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运行控制管理程序。公司制定的运行控制程序如下:

——公司职业健康控制由安全数质量处负责,按《职业健康管理程序》执行;

——公司环境保护控制由安全数质量处负责,按《环境保护管理程序》执行;

——公司设备设施控制由调控中心负责,按《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程序》执行;

——公司消防控制由安全数质量处负责,按《消防管理程序》执行;

——公司交通安全控制由办公室负责,按《交通安全管理程序》执行;

——公司产品销售控制由业务处负责,按《产品销售管理程序》执行;

——公司生产协调控制由调控中心负责,按《生产协调管理程序》执行。

生产运行控制过程应制定相应的检测或测量过程。如发现不符合应执行《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对于所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HSE危害的控制、管理要求,应通报供应方和承包方。

隐患治理

——安全数质量处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组织编制隐患评估报告或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上报HSE管理者代表,由主管部门评估立项,制定整改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隐患治理方案经批准后,根据投资计划由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项目的实施管理;

——安全数质量处负责重大隐患整改项目及整改工作的登记、汇总、监督、上报工作。

——隐患治理控制见《隐患治理管理程序》

c) 支持性文件

HSE-CX-19-2010 《职业健康管理程序》

HSE-CX-20-2010 《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HSE-CX-17-2010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程序》

HSE-CX-21-2010 《消防管理程序》

HSE-CX-22-2010 《交通安全管理程序》

HSE-CX-13-2010 《外管线管理程序》

HSE-CX-14-2010 《通信管理程序 》

HSE-CX-15-2010 《油品储运与销售管理程序》

HSE-CX-16-2010 《生产协调管理程序》

HSE-CX-23-2010 《隐患治理管理程序》

4.4.7 设计和建设

a) 总要求

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工程),在设计和建设阶段HSE危害因素得以从源头开始得到控制,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项目“三同时”,满足HSE管理要求,公司制定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程序》和《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试运行及投产实施控制管理。

b) 控制要求

项目设计管理

——发展规划处负责建设项目规划设计HSE管理工作;

——安全数质量处等专业主管部门是建设项目设计HSE管理的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建设项目设计中有关HSE的内容(即劳动保护专篇、职业卫生专篇、环境保护专篇、消防专篇、节能专篇等)的审查;

——其他各职能部门参与本部门(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有关的管理活动。

项目建设管理

——发展规划处负责建设项目招投标和建设施工HSE管理;

——发展规划处、重点工程项目负责建设施工队伍HSE资质认证和监督管理,执行《承包商管理程序》;

——重点工程项目部负责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HSE管理及国家、地方主管部门关于专项评价批复意见、专项报告书提出的措施、设计措施的监督与落实。

——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施工HSE管理;

——施工队伍严格执行相关HSE方案或措施,保证作业过程的HSE工作符合要求。

项目HSE管理要求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职业卫生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项目正式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所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控制管理和评价工作,应由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安全数质量处应参与项目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按照“三同时”的原则,从装置(设施)设计到试运行的各个阶段,应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及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设中的采购和安装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有关的HSE要求,同时应建立文件化的档案;

——应建立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的试运行审查程序,内容包括验证装置(设施)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HSE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员工培训是否完毕;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建立、健全等,审查应形成记录存档;

——设计、建设和标准之间的偏差,主管部门应召集专家进行评审、认可确定。造成偏差的原因应形成文件并保存。

c) 支持性文件

HSE-CX-07-2010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程序

HSE-CX-08-2010 项目建设管理程序

HSE-CX-09-2010 承包商管理程序

4.4.8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a) 总要求

承包商、供应商及相关方的HSE表现,对公司的HSE业绩的影响十分重要,为维护公司利益和保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公司应建立并保持《承包商管理程序》和《供应商管理程序》。对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承包方进行评定和管理,确保承包商和供应商的HSE表现满足和符合公司HSE管理体系要求。

b) 控制要求

承包商HSE管理要求

——承包商资质管理:专业部门负责施工资格审查,HSE主管部门负责HSE资格审查,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市场准入审定。承包商都必须建立并实施HSE管理;

——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项目招标文件编制、招投标组织管理。招标书必须对项目提出相关HSE要求;

——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承包商施工监管;

——承包商的评价与考核:项目完工后,承包商应向甲方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提交《承包商工作总结报告》。项目主管部门应会同HSE主管部门,针对合同中规定的HSE有关条款和承包商在施工作业中的HSE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记录承包商的HSE业绩,报HSE办公室备案。

供应商HSE管理要求

——供应商资质管理:发展基建处负责对供应商的生产资质审查和市场准入审定,安全数质量处负责HSE资格的审查;

——签订产品购置合同必须对产品和售中、售后服务明确提出HSE要求,采购部门保证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整机产品等满足HSE要求;

——安全数质量处负责涉及工业安全卫生、环保设备(设施)以及附件的选型和计划审批工作;负责涉及工业安全、环境保护和卫生防护产品等特种设备供应商的监督管理;负责消防器材、设施和危险品供应商资质审定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c) 支持性文件

HSE-CX-08-2010 承包商管理程序

HSE-CX-09-2010 供应商管理程序

4.4.9 变更管理

a) 总要求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控制和减少因变更引起的HSE风险,公司建立并保持《变更管理程序》。

b) 控制要求

任何变更都可能引起HSE影响因素的改变,造成新的风险,应对变更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价和控制,并纳入变更程序管理。

申请变更部门负责危害、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削减风险措施的制定,提出验证和检测计划,按统一的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并上报主管部门。

变更的审批:主管部门按制定的变更管理权限审查,将变更方案通知相关方。任何变更都需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变更的实施:变更批准后,由批准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变更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任何变更实施都不得超过原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变更中出现紧急情况或事故,按《应急管理程序》和《事故管理程序》执行。

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作出评估,验收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安全可靠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c) 支持性文件

HSE-CX-11-2010 《变更管理程序》

HSE-CX-26-2010 《事故管理程序》

HSE-CX-12-2010 《应急管理程序》

4.4.10 应急准备和响应

a) 总要求

公司贯彻预防为主思想,防患于未然,建立了《应急管理程序》,依据风险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HSE检查结果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建立应急架构和制定应急预案,并做出响应,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组织力量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预防和减少可能引发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b) 控制要求

公司安全数质量处是应急预案的归口管理部门,抢维修中心是预案演练的归口部门;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是应急管理主管部门(单位),负责组织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特别需要考虑以下紧急情况:

——火灾、爆炸、人身伤害;

——管道破裂;

——自控系统瘫痪;

——大面积停电或造成重要控制单元失控、安全系统遭到破坏等;

——溢油、泄漏;

——打孔盗油;

——地质灾害。

应急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公司和二级单位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自上而下建立起应急管理网络。

· 各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与本单位规模和活动的性质相适应,并至少达到以下要求:

——保证在作业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内、外部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以保护内、外部人员的安全健康;

——通知并与有关组织、邻近的应急响应部门建立联系;

——阐明急救、医疗救援、消防及作业场所内全体人员疏散问题;

——根据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结果、HSE管理活动的检查结果、以及以往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订后,须经主管部门和领导审查批准,并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备案。

应急预案的演练、评估与修订:应急预案可通过可行的演练进行主动评估,也可通过突发事件处理过程,对执行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增强和优化其可操作性。

应急准备:公司各部门根据应急预案的分工,切实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器材、人员等准备工作,时刻满足应急响应的需要。

应急启动与响应: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紧急事件分级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各部门立即响应实施,直至应急预案关闭。预案关闭后事故调查处理,按照《事故管理程序》进行。

c) 支持性文件

HSE-CX-12-2010 应急管理程序

HSE-CX-26-2010 事故管理程序

4.5 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a) 总要求

为了对可能具有重大安全、环境与健康影响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取得可靠的监测数据,对HSE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有效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HSE管理中存在的不符合,确保HSE方针目标实现,公司建立《检查、监督与测量管理程序》,对HSE绩效进行常规测量和监视。

b) 控制要求

绩效测量和监视应满足以下要求:

——适合各部门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评价;

——对各部门HSE目标满足程度的监督、评价;

——主动性的绩效测量,即检查是否符合HSE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检查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HSE绩效的历史证据,考查其防范措施是否落实,是否被完全纠正;

——记录测量、检查的数据和结果,便于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HSE检查、监督管理

——安全数质量处负责HSE专业检查与监督的日常管理,定期组织专门HSE检查与监督工作;

——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HSE检查与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数质量处和工会负责工作场所劳动保护水平和职工健康水平的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HSE办公室负责体系运行的检查、验收以及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和HSE业绩评价管理工作;

——要害(重点)部位承包人、联系人定期到承包点进行活动,认真开展HSE检查;

——各种形式的HSE检查、监督都应制定检查计划,明确目的、内容、标准和依据,认真填写HSE检查监督记录,并按规定编写报告、建档,为HSE职责落实、业绩考核及体系持续改进提供见证资料。

HSE专业监测管理

——HSE专业监测控制范围主要有:环境监测、安全和消防技术监测、有害作业场所人员健康监测、有害作业场所监测、防雷和防静电监测等,目前,公司的环境监测尚未开展(总部没有对销售企业做出具体要求);

——HSE专业监测计划由各专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要求结合公司实际需要进行编制,报HSE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HSE专业监测部门依据下达的计划,组织编制监测实施方案,报相应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监测,并按规定上报监测数据。

测量仪器管理,不管是用于设备、装置、工艺流程现场的测量仪器,还是专业HSE监测机构的仪器都必须进行定期校准或检定,保证仪器的良好运行和数据的准确可靠;

检查与测量记录应清楚标明检查与测量的内容和结果,当发现不符合时,应执行《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c) 支持性文件

HSE-CX-24-2010 检查、监督与测量管理程序

HSE-CX-25-2010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a) 总要求

公司建立并保持《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对体系运行与生产作业中发生的违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要求的不符合,应明确责任,对不符合作出及时处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消除不符合因素,以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公司建立并保持《事故管理程序》,对事故、事件进行处理和全面调查分析。找出并确认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事件的再次发生。

b) 控制要求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

——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安全数质量处负责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监督管理。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的主要内容:

①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

②针对原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③落实措施的责任部门或人员;

④对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并记录;

事故、事件处理和预防措施管理

——安全数质量处负责公司人身伤害、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参与其它有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负责汇总上报各类事故;

——调控中心负责组织生产、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抢维修中心负责机械、电气、仪表、自控、通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办公室负责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发展规划处负责工程类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经营二级单位负责水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各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权限组织或参与相关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凡发生事故均应按事故等级和分类逐级上报程序报告,各部门应记录已受影响或正在影响安全、环境与健康的事故;

——对发生的任何事故都应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包括采取技术、教育、管理措施或几种组合措施等,事故处理应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的工伤鉴定和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和GB/T16180-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有关规定执行;

——公司将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环境意识,主动报告未遂事件;

——事故发生时应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具体执行《应急管理程序》。

c) 支持性文件

HSE-CX-25-2010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HSE-CX-26-2010 事故管理程序

HSE-CX-12-2010 应急管理程序

4.5.3 记录和记录管理

a) 总要求

为满足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准确的、可追溯的证据,确保体系运行过程的量化控制,公司应建立并保持《记录管理程序》。

b) 控制要求

相关记录

——HSE及相关记录执行“谁管理,谁填写,分工负责”的原则。安全数质量处负责公司HSE体系运行的管理并记录;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HSE体系运行内容的实施并记录;

——HSE及相关记录要真实、准确,填写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填写人对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相关记录管理

——HSE及相关记录的管理,执行“谁记录,谁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安全数质量处负责公司HSE体系运行形成记录的管理,各部门负责本部门、HSE体系运行内容形成记录的管理;

——HSE及相关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c) 支持性文件

HSE-CX-27-2010 记录管理程序

4.5.4审核

a) 总要求

为了验证安全、环境与健康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与体系要求相符合,确保HSE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公司建立《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定期开展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b) 控制要求

HSE体系审核要求

——管理者代表负责主持、批准内部审核计划,解决HSE管理体系审核的有关重要问题;

HSE办公室,负责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日常运行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HSE管理体系全要素审核,每年进行一次。必要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可增加审核次数;

——HSE办公室,负责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确定审核范围,组建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确定审核人员,审核人员与被审核单位应无直接厉害关系;

——内部审核主要以审核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为重点,可以是全部或部分体系要素进行现场审核。

审核依据是:《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单位建立的HSE体系文件。

审核实施

——内部审核按事前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员应按确定的检查项目和依据,认真收集客观证据,开具不符合报告;

——不符合处置: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应对“不符合报告”认真研究,分析和查找不符合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审核组负责验证其纠正措施的落实。

审核报告,审核组负责编写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有关部门、单位和有关主管领导。

c) 支持性文件

HSE-CX-28-2010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4.6 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

4.6.1 总要求

依据承诺和确定的HSE方针、目标,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组织评价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及其表现,以确保HSE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公司制定HSE管理体系《HSE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程序》。

4.6.2 控制要求

a) 管理评审要求

——最高管理者负责组织HSE管理评审,HSE委员会办公室负责HSE管理体系评审日常管理;

——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对HSE管理体系总体有效性进行一次全面评审。当出现重大事故、重大问题投诉、重大机构变化,影响到HSE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时,最高管理者应决定适时开展管理评审。

b) 评审的主要内容:

——领导承诺、HSE方针和目标的实施情况;

——HSE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提出的评审问题;

——HSE 管理体系和HSE组织机构、人员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其它部门提出的需要评审的问题。

c) 评审实施:管理评审按事前规定的程序进行,一般采用会议评审的方式,相关人员参加。HSE办公室做好评审记录,并归档保存。

d) 评审报告:评审结束后,HSE 管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结果,HSE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发至有关部门和领导。

e) 措施落实:评审结果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措施落实,以不断满足HSE体系运行的需要。

f) 为加大HSE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的力度,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制定《业绩考核管理程序》,对体系运行过程中业绩下滑、表现不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对HSE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通过不断优化完善管理体系,实现动态循环,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4.6.3 支持性文件

HSE-CX-30-2010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程序

HSE-CX-29-2010 业绩考核管理程序

















2





73









管 理 评 审



承诺、方针



策 划

?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 目标

? 管理方案



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检查和纠正措施

? 绩效测量和监视

?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 记录及记录管理

? 审核



实施和运行

? 机构和职责

? 培训、意识和能力

? 协商和沟通

? 文件化

? 文件和资料控制

? 运行控制

? 设计和建设

?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 变更管理

? 应急准备和响应











如HSE管理手册





手册



如HSE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



如机泵操作规程





规程、文件、作业指导书



年 号





文件序列号

文件类别

体系代码

组织代码







献花(0)
+1
(本文系SuperX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