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发热医案1则,清热凉肝,通腑泄热,开窍醒神

 明月照书窗 2023-03-06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主治】:发热。高热、昏迷,外周血白细胞高。会诊时症见高热,体温39.5℃,躁动,昏迷,意识不清,四肢厥逆,口干唇燥,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伸舌不配合,脉弦滑。

【方药】:羚羊角丝(另煎)兑服,水牛角(先煎),钩藤(后下),僵蚕,地龙,生白芍,生地黄,生石膏(先煎),寒水石(先煎),滑石(包煎),磁石(先煎),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生甘草。

文章图片2

【功用】:清热凉肝,通腑泄热,开窍醒神。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疗效】:体温下降至38.5~39.0℃,便通臭秽,先干后稀,3天后体温降至38.5℃以下。二诊去寒水石、生大黄,芒硝降量,加酒大黄。1周后患者体温平稳。

文章图片3

【按语】:方中水牛角、羚羊角咸寒,入肝经,水牛角功专清心凉血解毒,羚羊角长于凉肝息风止痉;钩藤甘寒,入肝经,清热平肝,息风解痉。三药合用,相得益彰,清热凉肝、息风止痉之功益著。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生地黄凉血滋阴,生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二药与生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养阴增液,滋阴涵木,舒筋缓急,以加强息风解痉之力。虫类药秉乾坤之灵水,滋阴息风。石类药重镇沉潜,生石膏、寒水石、滑石清热泄火,滑石且可导热从小便而出;磁石又能潜镇肝阳,重镇安神,与君药配合以加强除烦止痉之效。更用大黄、芒硝以“釜底抽薪”,可使邪热从肠腑下泄,清利毒热。二诊减芒硝之量以引火下行,便通即停服。不用生大黄而用酒大黄,意在取酒大黄凉血止血祛瘀之功,活血逐瘀泄热。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凉肝、通腑泄热、开窍醒神之功。

文章图片4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