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西医临床儿科医生的中医奇缘

 德寿堂图书馆 2023-03-06 发布于黑龙江

Image

一名西医临床儿科医生的中医奇缘

Image
还记得与耕铭的第一次相识还是在他实习入科报到时,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好几年过去了……张耕铭,当看到他写下名字的时候,真觉得字如其人——沉稳大气又透着细腻。尤其在他为我们做了一堂关于中医儿科的相关讲座后,我更是感慨万千:小小年纪,专业知识竟然如此深厚!
中医对我来说,神奇却又模糊。我年幼时曾因腹泻而辗转就医,数月无效,后来用了两副中药就好了!至今说起那张丢了的方子,我妈还是觉得非常遗憾可惜。记得本科在山东大学学医时,给我们上课的《中医学》课程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他告诉我们他只用小方子治病,批评了很多中医大夫开具大方子的现状。后来在自己就诊中医的过程中,果真见识到了所谓的大方子,初始就是20余味中药,每复诊一次就会再增加几味,甚至会多达30多味,结果是面部严重过敏,疗效却并不好。
2008年山东大学儿科学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了三甲综合医院开启了一名儿科医生的职业生涯,至今已近15年。期间不间断地学习儿科专业知识、国际前沿进展与临床路径和指南,一直沿循着循证医学的临床思路规范化行医,在现有的医疗环境下兢兢业业、克己谨慎。然而,慢慢地我也会发现,自己的心境却由当初刚参加工作时的明亮、清晰、昂扬逐渐变得模糊与困惑。每当上儿科门诊时常常觉得心累、无药可用,甚至觉得自己不怎么会看病了……
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追求极致,可以说是十二分小心,不允许或者不接受孩子出现任何疾病或者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表现,而这些表现中有一些根本就不是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家长就会非常担心,比如普通的病毒性感冒,西医认为属于自限性疾病,并不需要用药,即便在跟家长反复、详细地解释过为什么不需要处理后,家长仍会反复纠结或生疑,甚至跑很多医院寻医问诊,发热不立刻退掉、流鼻涕不能立刻消失、咳嗽不能很快止住,家长就会焦虑难安,甚至歇斯底里。
发热其实是机体免疫启动清除病原的过程,其实儿童对发热的耐受性大多比成人要好,但是对家长来说却如同洪水猛兽,体温还不到38℃,有的家长就已经把退热药用上了,体温半个小时一测,降不下来就如临大敌,抗病毒药、抗生素就都用上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发热或者咳嗽了就是有炎症,就要消炎,不用抗生素就好不了,甚至是静脉滴注抗生素才能好。当你向家长们解释炎症不等于细菌感染、为什么不需要用抗生素的时候,就会感到家长们的想法真的是顽固不化,完全不考虑不恰当的治疗对孩子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有一次值门诊夜班,大概凌晨1点钟,夫妻两个带着3岁多的孩子来就诊,妈妈走在最前面,看起来很焦急的样子,孩子跟在妈妈身后蹦蹦跳跳着进来,爸爸跟在孩子身后愁容满面,妈妈坚持认为孩子喘憋、呼吸衰竭了。经过问诊后才明白,孩子白天发热咳嗽,外院已予静脉输液,且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应用了激素。经过详细的查体后,我非常肯定地告诉妈妈孩子呼吸平稳,不需要再用药。但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告诉我说孩子每次都是这样,必须用抗生素和激素才行,她都害怕得不得了。我只能耐心地反复解释,虽然内心已快崩溃,半个多小时后妈妈仍是半信半疑,勉强带着孩子离开了。
我至今还记得患儿的爸爸离开诊室时跟我说的话:大夫,你不是在给我孩子看病,你是在给孩子他妈看病。不要觉得这个例子极端,其实这样焦虑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不少家长会因为孩子咳嗽而反复就诊检查,并因此常年反复输注或口服抗生素甚至激素、用抗过敏药物、吸入药物等等,但是一有风吹草动孩子就会再次咳嗽,周而复始。曾有一位妈妈,因为孩子的咳嗽问题质问我,“你们就没有别的治疗方法吗,你们这里的专家我都看了,就会开这些药,你们的方法我都会了!”是的,现有的西医医疗手段就这些,我还能再做什么来解决问题呢?造成这种现状根本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2021年,自己2岁多的小朋友发热咳嗽,我联系到了刚毕业离校的耕铭,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并看过孩子的舌苔照片后,他给开了一个仅有9味常用中药的方子,口感孩子都能接受,服用两副后小朋友的病况就好了。自此,我家孩子生病都会请耕铭给诊看,仅几副中药就可以痊愈,至今未曾用过抗生素、激素及相关药物。在耕铭的解释下,对孩子发热的处理比以前更加坦然了,退热药也不再使用。我个人也一直是耕铭的忠实患者,作为漫长医学教育背景下的一名高龄产妇,剖宫产后持续腰背痛,两三年不见好,时常觉得体乏,爬两三层的楼梯就累得气喘吁吁,还伴有排便异常等多种问题。耕铭建议膏方调理,仅含11味中药,效果却很明显——腰背痛好转,排便好转,体力改善,整个身体觉得轻快多了!
2022年12月初,一直存在的龋智齿再一次引起了牙痛,以前疼个几天就好了,但这次居然引起了患侧牙龈及面颊部的红肿热痛,耕铭开了仅含9味中药的方子,两副药后红肿热痛基本消退,停药后至今没有反复。2022年12月下旬的新冠感染大肆流行的条件下,我和孩子按照耕铭的方子服药,2天体温完全降至正常,且没有咳嗽、乏力等后遗症表现。远在贵州的好朋友也是一位儿科医师,感染新冠后气短、出虚汗、咳嗽,在征得她同意后,请耕铭看诊,仅5天的中药就完全恢复了。我姨感染新冠后咳嗽喘息、咽痛舌痛,在当地医院化验检查、输液治疗,折腾了一个月还是不好,仅用了5天麻黄类方咳嗽喘息就消失了,咽痛舌痛也明显好转。
自己和孩子还有亲朋好友的切身体会,让我又重新见识到了中医的简便效廉与神奇,激发了我对中医的极大兴趣。所以每次找耕铭看诊的时候,我都会向耕铭提出一些关于疾病的情况或者自己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医学问题,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耕铭都会耐心地解答。于我来讲,每次解答都是宝贵的课堂,让我对中医的发展、中医经方、《伤寒论》、六经辨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是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发热退热、咳嗽止咳、呕吐止吐、皮疹消疹就是对的吗?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这些症状反映了哪些机体的状态?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很容易咳嗽不愈?为什么很多孩子很容易过敏?为什么很多孩子从小就有鼻炎、湿疹?为什么现在罹患血液系统肿瘤的孩子那么多?……
现代医学中的《病理生理学》提到在正常机体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常常同时出现,贯穿始终且不断变化,两者的斗争及其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在疾病的防治中,应尽量支持和加强抗损伤反应,减轻和消除损伤反应,同时还要预防抗损伤反应向损伤反应转化。这里的“损伤”和“抗损伤”分别隶属于中医的“邪气”和“正气”,两者的交互过程即为中医“正邪交争”的过程,其贯穿疾病及中医诊疗的始末,“正邪交争”的态势也决定了疾病的转归与传变方向
显然,中医与西医在这些方面是有共通点的,但是,在所采取的医疗措施上,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目前对很多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故西医对于大部分疾病的治疗主要就是对症支持措施,也就是“见病治病”。中医则不同,《〈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中提到经方所针对的并非是单个的症状或一组的症状结合,而是症状背后的病理生理状态。所以,西医的诊治重点是“人的病”,而中医临床始终立足于“病的人”。
发热、咳嗽、呕吐及腹泻等都是机体在疾病时“正邪交争”的表现,是机体祛除病邪的过程。如果仅是关注表面现象而去人为地压制,的确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孩子似乎病愈了、舒服了,但实际却是无端地压制了人体作为而将病邪留存体内,从而“主客颠倒”,机体的病理状态未能打破,而免疫失衡长期存在。中医则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宗旨,立足于人体自身作为,通过整体化调控来实现“支持和加强抗损伤反应”及“减轻和消除损伤反应”,也就是提高机体正气来祛除病邪。这些解答了我在临床工作中的困惑,同时也开始清晰自己以后的临床中需要朝哪方面进一步努力与深研。
然而,在与同事或朋友交流的时候,我所听到的对中医的评价竟然多半都是负面的,甚至有人认为中医就是骗人的。有人认为中医没有现代医学的循证体系和大数据支持,所以中医不可靠,且不论现代医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及其产生的数据有些已被证实不可靠,实际上也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可数据检测和定量分析,更何况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在现代医学的诊疗体系中,仪器检查和化验数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就诊的患儿家长甚至会在你不给开具检查或化验的时候提出质疑,这已经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西方有句十分经典的格言:可测的东西未必都重要,重要的东西未必都可测。《伤寒论》、经方等中医的精髓不应因整个中医发展过程中的糟粕而被忽视甚至被贬低,而应该深入研究,结合或借鉴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优点,从而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