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晚,《典籍里的中国》播出茶学百科全书《茶经》

 文冠厚朴 2023-03-06 发布于安徽

图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最新一期的“典籍里的中国”,讲述的就是《茶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中华书局版《茶经校注》校注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雷闻,共同解读《茶经》的历史价值,讲述中国茶文化的深远意义。
画面一开始,就回到了公元851年,唐朝湖州百姓采春茶的热闹场景扑面而来。千年后的主持人王嘉宁,与千年前的诗人杜牧,一起吟出了《茶经》中最爱的那一句:“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这一句,正是陆羽在《茶经》中所著,有史以来首次把人的“品行”引入茶事之中,将茶的功能从药用、食用、饮用上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使其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精行俭德”也贯穿了整部戏剧中陆羽及其良师益友的人物精神及美好品行。

古人有多懂茶?

1200多年前的《茶经》讲明白了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对于中国人来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承载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智慧。
然而,自周秦以来,茶在文献典籍当中只有零星的记载,直到陆羽才把茶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为陆羽写成《茶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陆羽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需要,将自己有关茶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来,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

图片

摹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陆羽《茶经》全书七千多字,分上、中、下三卷,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和十之图组成,详细介绍了茶的来源、茶具、茶的制造、茶器、煮茶之法、品茶、茶事、茶的产地等诸多方面,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堪称我国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

这样一部茶学百科全书,

陆羽是怎样完成的

作为茶文化著作的开山之作,《茶经》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奉为茶文化的经典。陆羽也因此被誉为“茶神”“茶仙”。但陆羽的一生可并不是如“神”如“仙”般逍遥,在节目中,著名茶文化专家沈冬梅教授这样介绍陆羽:

“陆羽的一生非常坎坷,他三岁就成了孤儿,被智积禅师在湖边发现,收养在寺院中。陆羽小的时候在寺院里面,就经常给智积师父煮茶,激发了他对茶浓厚的兴趣。安史之乱时,他跟随逃避战乱的流民,一起往南方迁徙,当时江南产茶地区的百姓多以种茶为业,陆羽得以一路考察茶事,做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记述,经过十余年,陆羽考察了当时产茶的三十二个州郡,之后在如今江浙湖州一带隐居,开始他对茶的研究,和各种著述。”

图片

陆羽画像

正因“茶树不与稻谷争良田”,心怀民众的陆羽倾一生心血,把种茶制茶之法传给民间。他将茶的知识形成文字,力求直白浅显,以所见所学立于世人,造福一方。在剧中,陆羽时刻谨记其师邹夫子的教导:“以茶经为名,很容易;当得茶经之名,很艰难。” 他一生爱茶如命,用一生研习、撰著并修改《茶经》,使天下饮茶之风更盛。
陆羽一生为茶,也一生如茶。他将自己的一生与茶融为一体,这样一位文人,一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也写过方志、诗歌的才子,真正成为了茶的“代言人”。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的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里,这样的淡泊宁静,正应了他在《茶经》里所写的“精行俭德”。

图片

《全唐诗(增订简体本)》(全十五册)

《茶经》沟通古往今来,

连接东南西北

在剧中,1200多年后的读书人撒贝宁,与陆羽相会,并带他前往后世尝好茶。在“大唐贡茶院”,相隔1200多年的古今茶人相会了。在古今的交流中,无论是茶的品种,还是茶产量,都震惊了穿越而来的陆羽。曾经整个湖州年产贡茶一万多斤,到如今年产两千万多斤,令心怀民生的他无比欣慰:如此茶产量,得惠及多少百姓啊。
陆羽的《茶经》与其茶文化深刻影响着后世。《茶经》问世1200多年来,茶不仅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小小的茶叶让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金银山。茶在开放中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茶经》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促进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

图片

可以说,《茶经》沟通古往今来,连接东南西北。

中华书局有关茶的著书,

也非常丰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