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叶熙震:叶四房及家境变迁(随笔)

 家乡文汇 2023-03-07 发布于黑龙江

 叶四房及家境变迁 

 【苏州】叶熙震

           
1940年秋,因日寇占领苏州,苏州祖产叶受和的股份收入不能正常寄到鸣鹤,我父亲因此失业,一家七口人断了经济来源,吃饭马上成了问题。父亲决定带全家人去上海投奔亲戚求生。从慈溪鸣鹤坐木帆船去上海,风险很大。但是,父亲还是决定冒险要去。我们全家从蟹浦上船,父亲买票,母亲怀抱一岁多的弟弟,大哥和两个姊姊搬运行李。五岁的我跟在母亲身边。那天幸好风平浪静,顺风顺水,木船傍晚起航,凌晨三点就到了上海郊区的闵行。此时,我正睡得香甜,就被叫醒,在哥哥牵引下上了岸。凌晨的小镇灯火通明。我们一家七口拎着大包小包,找歇脚和吃饭的地方。

这年,哥哥已十六岁了,成为父亲得力助手。他叫父亲带我们先在路边歇着,他去找吃饭的地方。哥哥很快就回来了,他找到一家小吃店。店家安排我们休息,并提供馄饨面条包子,价格都比较便宜。当我们进入南市市区时,已是傍晚华灯初上。我们去投奔方姓亲戚开的中药行。

作为鸣鹤镇出生成长的小孩,到了上海大城市,一切感到非常新奇。父亲安排好我们后,一直在外奔波,整日很少照面。哥哥大姊负责外买食品,母亲为我们吃穿操持,一家人暂时平安。我们住在南市,食品限量供应。当时,小叔父一家住在上海虹口,粮食不受限制。父亲常帶我们去蹭饭,有时小叔还让我们每人各带10斤米回家。正值冬天,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在棉衣的掩护下,顺利通过日本人设置的南市关卡。当时在上海,除了小叔,五伯父等也都在,他们都是西装革履,红光满臉。父亲则血色不是很好,毕竟一家七口人开支,全靠借贷过日,生活实在不易。国难当头之际,谁有闲钱借给父亲,来养活七口之家?但也有一段时间,父母显然不太愁苦,还带一家人在上海到处游玩。我们去了著名的娱乐中心上海大世界。我照了哈哈镜,形象奇形怪状。还在大世界看了戏。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小叔家,小叔带我们去大公园玩。公园门口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真欺人!这是中国的地方,竟如此负辱国人。但我们孩子照常尽情地玩。我们在南市区四马路居住时。夏天,在马路边上纳凉。那时夜间车辆非常少,凉风习习,非常惬意,我们常常呆到深夜才回屋。在上海的那段时间,我开始成长,渐渐明了事理。知道这次到上海,就是为了方便去苏州叶受和领取祖父遗产股份。父亲有六兄弟,祖父置业的苏州叶受和茶食糖果店,他们弟兄都享有遗产。一次,父亲回来,高兴地说,苏州终于可以汇款到乡下鸣鹤了,因此,决定带孩子们重回慈溪鸣鹤乡下。1942年春天,我们整理行装,打道回府,再次重返阮家村大屋。几天后,我们就坐大轮经宁波回到家乡。
        


上海历时18个月生活,就这样结束。
我们一家从上海回来时,原住的房子已有人居住了。外祖母接到我们要回来的电报后,四处找房子,终于,在我们回乡之前找到不错的住屋,比我们原来住的房子大了许多,还有个很大的园子,可以开垦种菜,还可以养家畜。我们到达前,外婆和舅妈已将屋子打扫干净,我们舒舒服服搬进去住下。哥姊开垦荒地,我和小姊帮着下种,种了萝卜青菜和葱蒜,养了一群小鸡,父亲还牵来两头小羊,搭了羊圈,过起了农家生活。但我们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父亲有时还能喝点绍兴老酒。我八岁开始在大舅的私立学校上学,母亲因有宁波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的学历,因此也到大舅学校教书。
        
外祖母特别深切关怀大哥,四处托人,为大哥前途奔波。在外祖母眼中大哥是她最得意的孙辈,她对大哥的喜爱超出任何一个孙子。1943年夏天,在洪家表舅大力推荐下,十八岁的大哥去杭州一家钱庄当见习生,学做簿记。几年后,去苏州执掌叶受和财权,做了账房总管。哥哥就业问题解决,功在外祖母。外祖母为人善良,和蔼可亲,十分干练。她信佛,曾带我去普陀山进香多次。
         
哥哥去杭州后不久的当年秋季,我家六口就搬回父亲出生地祖屋叶四房,从而结束了在阮家村外婆家生活的七年时光。我于八岁的1943年秋到十五岁的1951年夏,一直住在叶四房,先后住过叶四房秋记和蕉记本屋。那时,叶四房大院基本完好,整个大宅面貌雄风还在。  1964年,我从北京回了一趟叶四房,探望住在那里的母亲。当时,三伯母和福全大姊亦住在叶四房。此时的叶四房仍比较完整。但叶四房内开了一家石棉厂,厂部就设在秋记屋内,厂长姓周。当时的堂屋就是工场,尘埃飞扬,空气非常不好。我住了半个月,就回北京单位去了。
        


1971年文革期间,我再次回了一次叶四房。此刻亲人们大多不在了,我只是进去看看而已。此时,叶四房内石棉厂停办,显得冷冷清清。2006年冬天,我再次去看了叶四房,此时的叶四房面目全非,仅剩外廓,内里已经不像样子了。及至2009年冬至,我和在壮特地去看叶四房,只见到个别老人,那仅仅是凭吊祖屋罢了。
        
叶四房也不再姓叶了。我怀念过去的叶四房。叶四房百年老屋已成为历史。我画了一张叶四房全景平面图,叶四房大屋将永远留在我记忆中。我们愧对创业主四太公谱山公,后代子孙没有守住祖宗的产业。        
图文 由叶在壮提供

投稿须知

 《家乡文汇》公众号刊发内部文友作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作品原创首发,投稿前,请作者校对无误,文责自负。作品发表后,作者要配合平台反复转发推广,阅读量在100以内的作者文章,将控制后续发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