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茶,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问耕耘不问收获 2023-03-07 发布于广东

内容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图片

正文开始

随着春光渐盛,春茶陆续上市,属于中国人的味蕾,已经迫不及待享受来自春天的第一口鲜。

顺应时令品茶,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对我们来说,喝茶不但是味觉上的享受,它也是对人身与心的美妙滋养。

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就曾描述过喝茶的舒畅体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古文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中国人喝茶也有许多讲究。周作人曾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于是,对于茶味和饮茶意境的极致追求也让许多爱茶者不断追问:

什么时间当饮什么茶?

如何根据茶叶内含物质的不同来调整泡茶水温?

应选择什么水泡饮好茶?

如何选择美器去极大地发挥茶味?

……

CCTC®01

图片

中国人为什么爱饮茶

饮茶在陆羽之后逐渐脱离了“解渴”这种最初的生理需求,是中国人自处时候的一种物质媒介,“闲”就成了饮茶的首要因素
人在忙碌的时候,感官可能集中在思考或者视觉上,这个时候嗅觉跟味觉都是退居在感官之后存在的。

图片

《壶茶图》明 边寿民
即使在踏春的时候,很多人拍了许多照片回来,也不一定感知到所去的山水中有多少种香花,它们都是什么香型。
所以只有松弛下来,得闲了,身体才能用嗅觉去敏锐捕捉香味,体会茶香带来某种心灵的宁适。
该部分内容来自三联数字刊2018年第17期《饮茶十宜》,作者扫叶。有删改)

CCTC®02

图片

什么是饮茶的佳境

葡萄酒与茶,是东西方文化衍生出来两种截然不同气质的饮品。
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以他为题材的画作都是人们欢乐饮酒的场面。
中国的茶神是神农氏,茶最初是解毒去瘴的药饮,饮后可以让人清凉、安静

图片

《撵茶图》宋 刘松年
佳境,成了在饮茶的时候自我独处的一个必需的场景条件。古人对于佳境有自己的见解:“明窗净几,佳客小姬,仿友初归,风晴日和。”
16个字,概括了人生以茶为媒介,所铺垫的所有美好,窃以为高于侍酒师的标准。
(该部分内容来自三联数字刊2018年第17期《饮茶十宜》,作者扫叶。有删改)

CCTC®03

图片

饮茶怎样才算到达佳境?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这句话已经在中国茶系统格局确立之初,把饮者的气质圈定在了一个范围内,也是《茶经》开始让茶脱胎于之前的食饮、药饮之上,变成一种要求品饮方法跟环境的特殊饮料。
茶不似酒装瓶即饮,在加工后带回家的时候还留给了人百分之十的冲泡空间。如何让这百分之十发挥到极致?
(该部分内容来自三联数字刊2018年第17期《饮茶十宜》,作者扫叶。有删改)
图片
在三联这期《自由自在中国茶:踏访春茶的山水、人文与市井》中,除了上述对饮茶之闲情与佳境的探讨,还聊到了净室、良友、美器、好水、文火、适量、良匠、变通等饮茶的“标配”。
十余年来,《三联生活周刊》持续推出茶专刊,探寻的路径也经历了几番演变。从关注物质层面——去各大茶山寻找最好的绿茶、红茶、工夫茶,再到精神层面——去寻找“茶之道”。
中国有没有茶道?中国茶的精神性如何乘载?
为什么说,是陆羽的《茶经》将喝茶从形而下带入到形而上?
明清文人的茶会雅集,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茶禅一味,背后有怎样相似的精神背景?
这是我们在这本茶刊中试图回答的问题。

CCTC®04

图片

什么样的茶才算好茶

台湾传统乌龙的焙茶大家詹勋华说:
“老的茶,气比较逼。因为它闭关闭太久了。
茶气是好的,但我觉得不要霸气、杀伐之气

图片

《高隐图》(局部)明 陈洪绶 
一个茶喝起来像草寇一样,只能说明料不够纯,储存的地方也不适合,才会把它闷到有杀伐之气。
好的茶是中和的,喜乐里面带些圆满。”
(该部分内容来自三联数字刊2014年第20期《听詹勋华说茶》,作者葛维樱。有删改)

CCTC®05

图片
不同国家对茶道有什么不一样的理解?
被英国人走私到印度大吉岭的中国老茶树树种,无意中帮我们保留住了中国传统的茶味道。那是在一百五六十年前,我们祖先曾经痴迷过的滋味。
大吉岭的茶园以此为豪,号称“大多数茶树是来自中国的原种”。
2017年,三联派出记者前往印度大吉岭,多地走访,与印度茶园主人、拍卖公司主席、茶叶局官员深度交流,后推出《好茶之道:印度大吉岭的滋味传奇》一刊,向读者介绍了这一古老滋味的传统与意外。
图片
2013年,三联记者前往日本京都,寻访了各个千家流派,试图弄清“何谓茶道”这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茶之道——中国与日本:茶史、茶事与茶境》一刊中,你还将读到从唐宋到明清,中国茶道的嬗变,看懂明代文人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以及“禅”在日本茶室的体现。

END

让世界多一分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