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丽70年|新中国第一个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 南水北调

 昵称60696896 2023-03-07 发布于浙江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东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为北京、天津、山东等受水区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今天带您走近新中国第一个超大型

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这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起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工程总调水规模为每年448亿立方米。

图片

      东线一期工程于 2002 年 12 月 27 日开工,2013 年 11 月 15日通水。工程运行平稳,输水水质稳定,达到供水水质标准。
     中线一期工程于 2003 年 12 月 30 日开工,2014 年 12 月12 日通水。通水期间,全线水位平稳,设备运行正常,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

图片

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开创了水利工程史上的诸多第一,中线有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的最大直径隧洞,东线有世界最大的泵站群。201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截至2019年7月,已累计调水近268亿立方米,东中线工程累计生态补水22.66亿立方米。

图片

      显著改善了沿线群众饮水质量,修复了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地下水位回升、生态效益显著。南水已逐步成为沿线大中型城市不可或缺的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长江委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

图片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乘“长江”舰从武汉至南京视察长江途中,听取长江委主任林一山汇报长江治理工作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泽东主席边说边用铅笔指向地图上的腊子口、白龙江、西汉水,最后指到丹江口,每指一处都问到引水的可能性,并指示要对汉江引水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组织人员查勘,要抓紧工作。林一山主任根据毛泽东主席指示,迅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引汉济黄路线的查勘研究,拉开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研究的序幕。
前期研究与规划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构思和前期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长江水利委员会同沿线有关省市设计院和有关部门开展了持续的、大量的勘测、水文、科研、规划和设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959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要点报告》初步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向北方引水的规划格局。
    1987年,长江委组织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的修订报告。1992年,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4年通过审查。1995年,长江委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相继通过了水利部的初审和国家环保局的终审。1995~19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全面论证和审查,重点对中线工程加坝调水和不加坝调水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
     2001年,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委对中线工程规划再次进行修订,对中线工程规划在20世纪90年代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论证。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确定中线一期工程调水95亿m³方案。其后,长江委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总体设计》。
     2004年,为规范建设程序,按照水利部部署,长江委组织编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2008年,国家发改委对可研总报告进行了批复。

图片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

丹江口大坝加高开工典礼

      自总干渠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后,2005年9月,中线一期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和穿黄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至2009年底,中线一期工程分项初步设计全部审批完成,工程转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图片

建设中的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关键技术问题科研攻关
    多年来,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委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水工结构、水文、河流泥沙、材料等多个专业学科,联合多家设计单位,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决调水与受水区水资源联合调度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长江委建立中线工程水资源系统的模拟模型,完整描述了中线受水区的水资源系统在接受了中线供水的新水源后的状态。这种状态包括各个用水户的保证程度、各个水源点水的利用程度,总干渠的分段设计流量和各下级渠道的设计流量等。21世纪初,长江委技术人员又把这一庞大系统延伸到受水区,打破了丹江口水库不参与受水区水量调节的“禁区”。随着中线工程水资源模拟模型的建立,困扰中线规划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

图片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航拍

    提出“全线立交、全线自流”的规划设计理念并成功实施,开创了世界调水工程的新奇迹;
     提出“新老坝体联合受力协同工作”的加高思路,成功实现了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加高,为世界首例,规模国内第一;
     首次系统研究了膨胀土渠道工程地质特性、渠坡破坏机理与稳定控制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线路长、挖深大、膨胀性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膨胀土边坡稳定问题;
     开创性地建立了超大U型渡槽设计理论和方法,多种型式的渡槽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成功研发出“盾构隧洞预应力复合衬砌”新型输水隧洞结构型式,解决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穿越黄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建立“管渠流通用、全线建筑物耦合”水力学模拟模型,创新地提出了运行调度控制方案,解决了跨流域长距离的实时水量调度等关键技术难题。
图片
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长江委主要负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丹江口库区征地移民和中线水源工程运行管理专项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26日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全体建设者克服了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坝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移民试点工作、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城集镇及专项设施复建、文物保护等工作,2013年8月22日,库区征地移民工程通过验收并达到蓄水条件。
       2013年8月29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后,长江委继续做好工程运行管理,先后完成了164m、167m试验性蓄水、新老安全监测系统整合施工等工作,同时加强大坝安全监测、巡视检查及工程维护工作,保证了枢纽安全运行和年度调水计划完成。

(来源:“长江水利”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