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芗城区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3-07 发布于山东

芗城区以九龙江西溪境内段别称芗江而得名。

       自梁大同六年(540年)置龙溪县,始有龙溪县城关。龙溪县唐开元二十年(732年)以前隶属泉州(治在福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隶属福建经略使泉州(治在今泉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龙溪县由泉州割属漳州。此后,隶属不变。唐贞元二年(786年)州治迁入,龙溪县城关遂得名漳州。沿至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置漳州市。以后,境域逐渐扩大。至1960年8月15日,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龙溪县撤销。1985年9月21日,漳州市升级为地级市,原漳州市辖地改置为芗城区,因九龙江西溪境内段别称芗江而得名。 芗城自唐贞元二年(786年)始为历朝漳州附郭,州、府的所在地。民国初为路、道驻地。民国七年(1918年),为闽南护法区首府所在地。民国15年为漳州政治监察署驻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为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所在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龙汀省治。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地。芗城一直是龙溪县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龙溪地区专员公署、漳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后,境域逐渐扩大。1960年8月15日,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龙溪县撤销。1985年9月21日,漳州市升级为地级市,原漳州市辖区改置为芗城区。

      南山寺具体建造时间应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以后,初名“报劬院”。宋乾德六年(即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刺史陈文重修,改名“崇福”,漳州知州章大任题匾“南州法罄”于南山寺。高坡上的左端是陈太傅祠,据传是当年陈邕故居,后人改建为祠,供奉陈太傅塑像,后像被毁。太傅祠后面有楼,现称“小姐楼”,又称“姑娘楼”,传说为金娘当年的闺房。但据对地方文物有深入研究的陈北恺(已90多岁)老先生说,那楼上供奉的是自陈邕之父陈忠以上五代祖先神位,称“五祖楼”,所谓“小姐楼”乃是讹称,并从而讹为“姑娘楼”。金娘小姐削发为尼之后,曾受皇上封为金花郡主,其墓原在寺后山上,人称“姑娘墓”,解放后因五个工厂需要共建一座自来水池,把姑娘遗骸移葬在致经阁后园中,修建新墓,立碑曰:“唐浩封金花郡主玄妙之墓””(玄妙是金花郡主的法号),为游客所瞻仰。八卦楼位于漳州大桥北端桥头处,建于明隆庆六年,是把漳州古城墙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层木结构阁,题名“威镇阁”。因八面开窗,取象八卦,故又名“八卦楼”。当时楼上有副对联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是对漳州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的真实写照。当时文人墨客常到此聚首吟咏,老百姓也常到此游览。清乾隆二年重建八卦楼,先砌石为基(与城墙齐高),然后在基石上重建八角形三层楼阁,高出城墙6丈有余(约20多米),雄伟壮观。至民国七年,粤军陈炯明驻漳时,拆城墙修马路,八卦楼得以保存。文化大革命中,八卦楼被武斗枪击倒塌,至建设漳州大桥时,夷为平地。1997年,漳州市人民政府重建八卦楼,重建后的八卦楼建设面积750平方米,分一、二、三层和夹层,建筑立面总高度为48.8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