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长的三十小时

 opheliazq70 2023-03-07 发布于安徽

上篇小文“以字会友”有好几位良师益友留言,很受启发和鼓舞。其中老同学秀峰的留言“你感动了你自己”尤其令人玩味。可谓“旁观者清”吧,它确实让我认真思索了良久。于是昨天下午开始了“感动自己”的文字之旅。

可刚刚写了几段,就收到表妹的微信语音请求,告诉我大舅妈生病的消息,让我联系南京的老同学秀峰,说他们肝胆研究是全国顶尖的。表妹是铁四局医院肿瘤科医生,曾在二舅在秀峰医院住院期间去过他科室观摩,而身为主任的秀峰,算是专家中的专家了。每当这时,就觉得还是同学好呀。六神无主时感觉那哪是救命稻草,分明如大树大山般存在呀。就像在合肥一有事就求助宝凤妹妹一样。

或许事发突然,心乱如麻。秀峰让舅妈第二天就转过去,可是听表弟说已昏迷,且发烧。秀峰说明天先送片子看,然后等舅妈稳定下来再转院。于是我就把表弟发给表妹的一堆微信资料统统又转发给他。秀峰说看不清,还是要看片子。

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只有干着急了。这时候,特别想和亲人沟通,互相抱团取暖。从得知消息,我就和表妹一直在线聊。做着最坏的打算,问表妹病人后期会不会很痛苦,表妹说会。然后我们就想着万一走到那一步,如何减轻舅妈的痛苦。因为两年前发病前的痛苦仍刻骨铭心,以至于在麻醉室躺着等待手术时,想着若在麻醉中离开应该也是幸事。当时真想让麻醉师把我的想法告诉在外等候的大王,让亲人们不要为我难过。

到了一定年纪,经历了一些苦痛后,才知道最可怕的或许并不是死亡。就像得知深爱的外婆走得很突然,只有短暂清醒的痛苦时,忽然感到一丝释然。体验过各种痛不欲生的经历后,更加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自私的爱而让亲人在炼狱般的煎熬中度秒如年。

看过一些临终体验,说走到生命尽头的人其实已虚弱到无法承受哪怕一根鹅毛之重,可许多亲属却会固执地一遍遍把患者拼了命想拨开的被子压在已无力抗拒的亲人身上。那是怎样的一种自以为是的虐爱呀!如果说死亡还可以给我们一点点慰藉的话,那或许就是从病痛愁苦中的解脱了吧。

晚上,接着跟小舅、小姨通话和视频,每个人的心都为舅妈悬着。大舅妈就是我曾经写过的那位热心、善良、大手大脚又乐观的农村妇女,虽然她几乎大字不识几个,可是她识大体,更是不可多得的孝顺好儿媳,所以,她的病情牵动了每个亲人。

跟小舅视频,纳闷为何像舅妈如此豁达的人怎么也会生大病。小舅说舅妈表面坚强,内心却苦得很。8年前,我大舅中风走了。去世前卧床不起,舅妈辛苦照顾了很久。紧接着,表弟家庭、工作又频频不顺。虽然14年侄子顺利考入中科大,可本科毕业后到现在还在考研……,舅妈可谓承受了太多,虽然每次见面她都是笑开了花的模样,但深藏心底的心酸又有几人知晓?虽知道舅妈不易,可也无从安慰,何况相聚时总是热热闹闹一大家人,好像所有的烦恼顷刻间都能烟消云散。

晚上没想吃饭,下午慌忙时心里也总有期待,希望舅妈是误诊而且也总相信会有奇迹发生。可是,撑到七点多,捧起饭碗时,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人生或许总是要经历许多这样的生死时刻,可是无论做多少努力和准备,当不幸发生的时候仍然是那样猝不及防。

晚上又发了表弟拍摄的动态图给秀峰看,可是一直没联系上。微信、电话都没人接。等着等着,夜已深。越来越担心。2020年太诡异了,这一年真的发生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表妹说他们很忙,可能在开会,可是我觉得不太可能,越想越怕,等我半夜醒来,还是没看到他的诊断,心想:千万别再出啥事呀!

第二天一早,终于等到短信,说因为已经约好今天我表弟去,晚上有客人,就没注意了。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后来他给我看了附在文后的关于“微信看病”的文章,我想他可能是用实际行动对微信看病说“不”吧。

然后八点多,刚从广州回来的小表弟便从老家赶到南京,好在我们老家离南京只有一个多小时,比到合肥近多了。秀峰看了片子说了一堆我似懂非懂的内容,好像大意是还没到不可治的地步。但现在舅妈神志不清,好像脑部感染,且发烧,要先稳定病情再转院。并说我们有个同学在那边当医生,让我联系她一下。

于是,小表弟还在回老家的路上,大表弟听完汇报,就开始转院,说病情已稳定。我只好又联系秀峰,请他做好随时接收病人的准备。但当我再让表弟找一下秀峰说的“王春风”同学时,他旁边恰恰就站着那位医生,真的太戏剧了。可她说既不认识我也不认识秀峰,这下有点尴尬,(后来才知道我们同学是位叫王琴芳的护士,而且我还真不太记得。)不过毕竟是老乡,她很耐心地告诉我舅妈情况非常危急,随时有危险。如果转院的话,半路上可能就会出意外。

其实,患者和患者家属很多时候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生死抉择,是煎熬,更是历练。

只好又联系表妹,表妹鞭长莫及,因为几位亲人描述的情况都差异很大。听我转告了医生的话,她立即联系正在另一家医院坐诊的三舅。三舅忙完,匆匆赶过去,终于做了权威性的决定。他让我立即请秀峰帮忙转院,说哪怕在半路上不行了也得转。

下午一点多,救护车出发了。秀峰的科室一个空病床都没有,便立即联系了神经内科。表妹说,我们每次都是这么紧急,秀峰太不容易了。哎,想想也是,上次也是救护车送过去的。然后一到医院,表妹说悬着的心就放下了。秀峰把一切都安排地妥妥的,那边医生护士态度医术都非常好,秀峰荣立一等功。

三点半左右,舅妈在我一直的祷告中安全抵达医院。秀峰把他们先安排在急诊室,过了一段时间终于住进病房。很快,医生就给出详细的治疗方案。我和表妹悬了几十个小时的心终于可以暂时放下了。

虽然前途未知,虽然我们不得不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做足各种思想准备。但是,正如秀峰其间劝我的那样,面对疾病,要好好修炼。虽不容易,但别无选择。他给我分享的这篇关于微信看病的文章,看完其实很感动,现在像这样有温度的医生真的太宝贵了。记得很多年前,在参加一个主题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时,一位选手分享了她去医院看病的两次经历,跟秀峰说的“三变:药变、病变、医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对比的人工看病和机器看病座无虚席的大厅鸦雀无声,许多人为之动容。其实,作为患者,有时医生一句温暖的话语或眼神,堪比灵丹妙药。

本来要写的是为自己感动,现在好像却写成特别为别人自豪了。当然,特别庆幸有这么德艺双馨的名医同学,虽然不得不接受已经被甩了几条街或是几个城甚至更多的残酷现实。秀峰的文笔也是刚刚滴,关键是他写的文章我也只有类似下面这篇这种类型的才能看懂,而绝大部分甭说英语写的,就汉语的我都完全不知所云。哎,差距呀!必须,good good study了。

下面是我在百度上下载的秀峰写的一段文字,很受启发。也分享给大家。

关于微信寻医,我想说……

金陵刘秀峰

12-09 15:29

关注

上周收到父亲的微信,让我帮看看一个亲戚的CT片,是不是得了肺癌?父亲拍了CT图片和报告,说实话根本无法判断。我其实一直抵触微信判断病情,尤其没见到真人之前。可是亲戚是父亲小时候的玩伴,上个世纪还帮他放过牛,种过地,于情于理都无法推辞。我和妻子商量,正好利用休假期间驱车前往,点对点服务。一来,可以准确判断是不是真得了肺癌?二来,也给老父亲一个面子。我内心的三来,其实是想告诉在当地德高望重的父亲,儿子不喜欢微信寻医

驱车1个半小时,上午10点半到了亲戚家。农村人的淳朴扑面而来,一盒草鸡蛋和两只惊慌的老母鸡立在旁边。粗糙的大手紧紧地握着我和媳妇,眼里含着泪花。我简单询问了病史,仔细阅读了CT片和各项化验结果,告诉长辈不可能是肺癌,还可以再活二十年。他说自从拍了CT,他已经失眠一周了。我说,今晚你一定可以睡个好觉!我一直在想,农民也好,工人也好,当自己需要面对癌症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情绪一定是惊恐,可能很难做到金刚经里提到的不惊、不怖、不畏,而这种三不也许需要一生的修行。

借这个机会,也跟老父亲见个面。父亲过去是个赤脚医生,我小时候经常跟着他上山下乡,挖挖草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采的药基本都是原生态,花费的时间很长。在飞速发展的当下,药也变了,病也变了,郎中也变了。我还想做回过去的郎中基本是不可能了,那我该怎么做一个好医生呢?怎么做一个现代版的郎中呢?从医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琢磨,琢磨不透!当三变遇到三不的时候,局面是不是可以缓和一些?而缓和的中介不就是我要的角色吗?病痛需要解除,而病的人才是痛苦的载体,他(她)需要更多的安慰和照顾。我的点对点服务不可能对所有患者,我的精力体力跟不上。但如果只有冰冷的仪器和繁杂的数据,医生在这头,患者在那头,这不是个事儿!

所以,也借此机会,向那些微信寻医的好朋友们表示歉意!也许我不礼貌,也许没能给到您满意的回复,有空我们当面聊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