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董氏奇穴刘红云,两针治疗头痛的小针方

 xiang0_117 2023-03-07 发布于吉林

2020-08-17 14:55·红云健康养生

解剖:(肌肉)在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方,有第一骨间背侧肌,内收拇肌。(血管)有手背静脉网,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布有桡侧神经浅支。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

手术:用二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

按语:

大白穴的定位应和三间穴是一样的,因此在治疗上与三间穴的主治一样,董氏针灸又有不一样的主治描述。在董氏针灸里面很少单独应用,多于灵骨穴倒马使用。用三棱针刺血治疗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时,为点刺大白附近之青筋(血管)出血即可。

大白穴亦可治疗肩关节前侧疼痛,肘痛和腕关节疼痛及颜面神经麻痹等。

大白穴配合液门穴可以治疗偏头痛,感冒发热等病症。

穴名释义:二指与三指,三指与四指,四指与五指叉缝之间各有一个穴位,总名之三叉穴。此为第三个叉穴,故名之三叉三穴。定位及取穴:本穴在四五指缝接合处,紧贴第四指,握拳取穴。维杰经验主治:感冒、头痛、肩痛、五官科疾患喉痛、耳鸣、心悸目赤肿痛、荨麻疹、腿痛、眼皮下垂、眼皮沉重、疲劳、提神、重症肌无力,益脾补肾。

解说及发挥:

  1. 又名脾叉,简称叉三穴。董师原有之三叉三穴,原系在手背第四与第五指缝接合处之中央,进针亦不深,约五分左右,治证不明确,尚在验证中。余经过多年临床,调整穴位将本穴定位在四五指间,但贴近第四指,从骨下筋旁进针,即贴筋贴骨进针,因此能肝肾并治。2. 此穴透达中白(中渚)、下白等输原穴之位置,又能健脾益气。本穴在三焦经上,透过肾与三焦通,也能补肾。本穴脾肝肾皆治,又能增加免疫功能,治疗上述诸症确实有效。

按:

1.在手背第二与第三指缝接合处,为三叉一穴,又名肺叉

2.在手背第三与第四指缝接合处,为三叉二穴,又名心叉

3.在手背第四五指缝接合处,为三叉三穴,又名脾叉

4.在手背大指与二指缝接合处,从虎口刺人可抵灵骨穴,为肝叉(大肠与肝通),可治疗下部肝经循行之病,如腹股沟痛等。

5.在第五指外手掌边缘,小肠经腕顺一二穴之间之凹陷为肾叉,可诊断肾亏及治疗肾病。

这些穴位分布与经络及卦象有关,可参看本书一-- -及二二部位之卦象说明。

引申:

三个三叉穴中以三叉三穴效果最大,怎样取法?

答:三叉三穴在手背第四与第五指缝接合处,紧贴第四指,在筋下骨旁,握拳取穴。当液门穴前,刺人后穿过十四经穴液门、后溪、中渚,以及奇穴中白、下白、腕顺- -穴,并可透达腕顺二穴,透过穴位之多,无出其右者。可以说透过荥输原,又在筋下骨旁,上邻小血脉,针之与筋骨脉皆有关,透达输原穴之肉多处,与脾亦有关,又能健脾益气。进针时紧贴皮下进针,与肺亦相应,为治疗感冒之特效针。这种得天独厚的有力地位,是其他三叉二、三叉一,甚至别的穴位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能治疗许多疾病,诸如:感冒、头痛、肩痛、五官科疾患、喉痛、耳鸣、心悸目赤肿痛、荨麻疹、腿痛、眼皮下垂、眼皮沉重、疲劳、提神、重症肌无力等都很有效。本穴在三焦经上,透过肾与三焦通,也能补肾。本穴脾肝肾皆治,又能增加免疫功能,治疗上述诸症确实有效。主治之病既多而有效,为我个人常用十大要穴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