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好不容易打开文章的你,有没有兴趣来聊聊一个问题呢?想必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有没有想过你和世界、和众生、和自己的关系?今年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认识100人陌生人,所以,一旦有机会有结交陌生人,就会毫不犹豫的主动去链接。 他:你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在社群里发信息请人吃午饭,一般人还真不敢来。我:我就是想多认识一些人,多了解一些行业,纯粹就是认识人,不带任何一点私心。他:感受得到,如果你是功利的,相信明天群主就会把你请出去。 我:不至于,哈哈……我和群主也认识,见过面,吃过饭,喝过茶。 我:说起来很简单,自己事业遇到发展困境时,曾经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研究,独自潜行,经过好友介绍,说这样子不行,会把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越来越局限。除非你改变了交往的人和阅读的书,否则,你的5年之后和现在完全一样。慢慢地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所以现在也尝试做一些自己之前不太理解的事情,收获挺大的。 他:我看你朋友圈有三个词挺吸引我的,如果不是这三个词,我一定不会来。来聊聊你对观世界、遇众生、见自己的理解呗。 我:其实这三个词藏在我们的基因里已经好多年了,春秋时期,孔子的周游列国,老话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拆的细一点来看的话,都是想让我们去感受下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书本告诉我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认为是什么样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感受到是什么样子。其次,在观世界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会来打破你的认知,有些人是你的引导者,有些人是你的天命,有些人是你的贵人,有些人是你的磨难……遇到什么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让什么样的来影响你,还有要不要和他们同行。 最后一个见自己,说句大话,很多人都一直奔赴在找自己的路上,虽然辛苦,但也是整个世界最有魅力的地方。 回到最后,教育上来说,我们都希望孩子未来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更希望他未来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价值,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状态。 但是,孩子知道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不知道。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其实是需要我们带着孩子多出去走走,见见别人,找找自己。看看教授、学者、警察、医生、教练、律师、工程师、艺术家……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去寻找一下我们祖先的印记,探访下华夏文明的秘密,学习下古来先贤的道德精神、感受下先秦的艰辛创业、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 把这些种子撒在孩子心中,至于未来长成什么样子,这得看他们自己。………… 有一本书名字写得非常好《重新定义》,虽然读过,直到现在我记得的只有书名《重新定义》。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的其实是思维里的墙,思维里的墙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这层无形的阻碍。 比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第一次听读写一体的概念和SS卡读书法/写作法时,瞬间是感觉大脑中的某些开关被打开了一样。哇,原来是这样子的,然后立刻会有一种写卡的行动。 SS卡重新定义了阅读,重新定义了写作。 那为什么,在此之前我们为什么想不到呢? ——多读、多写、多练习……
读不下去怎么办?——先易后难、换书读,逐字读、听解读,共读 还是写不出怎么办?——努力不够,懒……
………… 其实,很早之前接受了一种“绝对正确”的答案锚定影响。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绝对正确的好主意。却忽略了,好主意也是一边摸索一边测试迭代出来的。 此外,不仅是自己,大部分人每年年底都会做新年计划。真实情况是,大部分新年计划从来没有实现过,可是年年如此年年循环。 总是想寻找“奇迹”方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面临的问题,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会成长,问题会升级,成长越快,问题越大。 你知道吗?
社会人和学生最大的不同是:社会考试允许抄作业,允许带小抄,带保镖,请顾问 学生考试不能作弊,只能自己作答 可是,很少人意识到这一点。遇到问题时,凭一已之力与问题搏斗,习惯一个人单打独斗,缺少大脑联机,胜算只能交给天意~ 过去我们常常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限制,以为做的事只有一种明确的路径,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长时间读一类书,其实是营养不良的,可怕的不是营养不良,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营养不良。如果把读过的书当作一块碎片,同类型的书读得越多,相同的碎片就越多,能拼出来的图案就越少,色彩也就越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过上“万花筒”般的生活,却被包裹在相同类型的“信息茧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