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图峪长城

 千年的墨家 2023-03-07 发布于北京

1. 我一直向往涞源长城,这次来到涞源的浮图峪长城。

2. 涞源长城,大都蜿蜒在巨石嶙峋之中,长城与巨石的共舞,具有独特之美。

3. 我经常去的延庆、密云、怀柔等地的长城的山体,基本都是白云岩或石灰岩,虽然山体陡峭,悬崖高大,很美,但岩石较破碎。而涞源长城山体是花岗岩,奇特的巨石在长城两侧,星罗棋布,蔚为壮观。这次,我们一行19人,乘坐中巴车,沿着简陋的公路,直上山顶的浮图峪长城脚下,省去了许多脚力。我们很快爬上山顶,俯视山谷中的城墙和敌楼之美。

4. 一夜秋雨紧接着狂劲的寒风,让塞外的天空湛蓝如洗。风太大了,茅草齐刷刷地向东匍匐着颤抖着,人几乎站立不住。为了摄影,我出发在前,但不久就落在最后,再奋起直追,然后再次落后,这样周而复始着。这些巨石和长城的组合,太吸引我了。

5. 在塞外忽冷忽热的严酷天气下,热胀冷缩和冰劈作用强烈,花岗岩巨石节理断裂非常严重。

6. 暴露的花岗岩都球状风化了,很多石头都变成标准的球状,令人怀疑这是不是古代军士,凿刻出来的巨大滚石。如果滚下,必令敌人丧魂落魄。远看对面山坡上,散落的石球,更像是神仙遗落的珍珠。

7. 浮图峪长城,因石而美。无数奇形怪状的巨石,如物似人。

8. 比如这个,我擅自称呼为“擎天一柱”。

9. 这个叫“冬天里的一把火”。

10. 涞源长城的敌楼、马面和支墙特别密集,这是为什么?

11. 我猜想,可能是山坡上巨石太多,敌人可以借助巨石掩护,接近城墙而发起攻击,因此城墙需要更好的防守,因此修建了更多的敌楼、马面墙和支墙。

12. 长城建材的原则是就地取材,所以涞源长城的墙体部分基本上都是花岗岩,而且都是特别大块的花岗岩。

13. 花岗岩不易风化,比起青砖地砖坚固耐久多了。因此500年了,这些台阶,依然非常完整,几乎还像新的。这是我在野长城中,见到的保存最好的马道。

14.我对这些石头的质地也很感兴趣,一路上仔细观察它们。

15. 花岗岩颜色有很多变化,有长石占比较多的肉色花岗岩,云母含量较多的褐色花岗岩,还有石英较多的白色花岗岩。有的晶体非常粗大,石英颗粒几乎有花生粒大小,偏白色或肉色。沿着花岗岩的节理裂隙,还有这种侵入岩。我甚至看到有的黑色岩石上,有火山玄武岩特有的细微的气孔,难道这里有火山活动过?

16. 这是两种不同花岗岩的交接处,显示不同岩石的冷却条件差异之大。

17. 站在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壁前,上面有斑驳的侵入岩残余,感叹真的像一幅山水画。

18. 我就一直在寻找冰川痕迹。因为在离这里并不遥远的冰山梁,我看到过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我查询中国第四纪冰川分布图,看到冰川也大致覆盖过这里,那么有证据呢?

19. 在跨越每一块巨石时,我都在注意寻找冰臼,那是冰川存在过的最直接证据。我在许多巨石上看到了一些小凹坑,但是太小,我不敢断定

20.在“擎天一柱”的顶端,有非常清晰的水流槽,很像是冰臼的溢流槽,但我无法爬上去一看究竟。 

21.终于,在最后一个山峰顶端的一块巨石上,看到了这个冰臼 —— 这是冰川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冰臼的形成机理是在冰川顶部上有裂缝或冰洞,夏日冰川表面融化,融水顺着冰洞或冰缝滴下,直击到冰川下的岩石上,其高度可能有几十米或几百米,冲击力相当大。日久天长,岩石上就形成了冰臼。冰臼中的水从一侧流出,又会形成溢流槽。

22. 下午3:00了,倾斜的下午阳光照耀在山岗上,层层叠叠,富有韵律之美。200万年前,厚达数百米的巨大冰川曾经覆盖这里的野山。最后,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地球的自转倾角变化、或者地球在椭圆型公转轨道的位置移动,或者是地球穿过了那片充满宇宙灰的空间,或者超级火山的影响终于消失殆尽,巨大的冰墙逐渐退缩了,消失在北方,生命在这里重现生机,留出了人类发展的空间。而人类又在这里,以长城为界,开始了贸易或厮杀。

23. 风停了,天热了,我脱下冲锋服,只穿一件速干衣,兴奋令我难以自持。很遗憾,此刻只有我落在队尾,无人与我分享这小小发现的快乐。

横屏附图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图4

附图5

附图6

附图7,我起名为“长城碑林”。

附图8

附图9

附图10,我起名为供桌三蟠桃。

附图11

附图12,一柱擎天的顶部,可以看见冰臼溢流槽的边缘。

附图13

附图14

附图15,满山坡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巨石。

附图16,我起名为“蟠桃石”。

附图17

*******END***********

本文是2019年11月的记事
本文为千年的墨家原创。
在新浪博客上发表过,现转录在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