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鹏程:汉字与书法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家有学子 2023-03-07 发布于甘肃

书法基础、书法标准、书法教育、书法美育精神等多方面应该如何厘清?通过掌握书法,可以培养青少年怎样的精气神?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收藏周刊记者与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鹏程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汉字与书法的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现转载采访全文,以飨读者。

图片

中学把字写好了,可以受用一生

收藏周刊:您认为,中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书法基础?

李鹏程:新课标对中学生都制定了汉字书写、毛笔书体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审美的书法价值。我想,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书法基础。

人的一生字写得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学阶段。中学生需要练习行楷,注重又好又快,这既是通过书写感悟汉字之美,体验书写美的乐趣,也是考试的需要。有基础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尝试学习篆书隶书等其他字体,了解篆刻等常识,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学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力求准确,尝试创作与交流,享受创造美的成就感。中学时期把字写好了,可以受用一生。

收藏周刊:通过什么方式来检验学生对书法的掌握情况,最合理?

李鹏程:这是个较为复杂又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既关系到老师写字教学策略和写字教学的有效实施,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坚持写字兴趣的培养和书写信心的保持。当然根据不同场景或功用等不同情况,检验评判的方式方法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比如一个学生,他认真地练了一个字让你评判,或者他的写字作业,又或试卷考核,不同的情况理应加以区分。但有几条是必须掌握:一是否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执笔应指实掌虚,即握笔的拇指、食指、中指要自然钳住笔杆,以手指曲伸自由,运笔灵活为要。二是否掌握熟练的写字技能。笔画和笔顺这是两个最基本的书写技能。笔画评价的是笔画的书写方法即笔法,指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动作,古人云:笔法弗精,虽善犹恶。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字的形体美。写的字规范、端正、整洁,即不写错字、别字和国家语委未正式公布的简化字;端正,即不歪不斜,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端庄工整;整洁,即行款整齐,不涂不抹,纸面干净,有整体美。还应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三是否拥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如读“帖”的习惯,先看后写,用心分析,思考辨别。专心写字的习惯,无论是读帖还是写字,都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对照检查的习惯,书写完毕自觉检查,与“帖”对照,不满意的重写。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即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地方,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这些在评价时均可作为一项指标。

收藏周刊: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对他以后发展的好处有哪些?

李鹏程: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书写的字能够反映出其文化修养和气质内涵,这就是常说的“字如其人”。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书法基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很好地陶冶道德情操,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

收藏周刊:如果具体来说,可以如何认识?

李鹏程:首先,有益于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最初文字的形成,到书法艺术的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历史的、文化的知识,这些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书写者对世界的认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书法学习的过程就是“观察——分析——书写”的过程。书写的过程是一个“眼高手低”的过程,这一过程即是思辨水平与实践能力相互交替的过程;书法创作是一个“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创作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必定在同频共振中得到发展;其次,有益于凝神静气,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练习书法时,须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书法具有得心应手功能,“得心”需要调心养气,澄虑静思,动静结合,调节情绪,书写者在美好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书写操作可提高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调功能,从而促进脑反应能力增强,进而影响到智力水平的发展。宁静致远、静能生智,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状态时,其思维质量和办事效率是最高的。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作书能养气,还能助气。人在写字时“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三,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所谓审美,其实就是见识,对于书法来说,只要去学,其中有学不尽的文化和历史,因为书法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经典之作,也是经过千百年来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书法的笔法、章法、用墨等技巧无处不渗透着艺术的美。通过学习书法,就会逐渐地把自己的鉴赏能力、见识、视野等各个方面的水平提升上来。学生在练习书法时,通过细心观察和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和生活美,然后将这一切形象地融入书法创作过程,学习书法,思维会极其活跃,不仅要学得像,还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当一种审美倾向满足不了书者的需要后,就会引出审美观念的变化,从而引出探索、引出艺术风格的不断创新创造。

写好书法的每一笔,就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收藏周刊:书法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它将在美育普及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李鹏程:美育即审美、美感或情感教育,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其目的在于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是紧密而深入的,书法教育不等同于简单地要求将字写得规范,书法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具有其他艺术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育普及中当担着先锋角色的作用。

收藏周刊:这应该如何理解?

李鹏程:因为,其一,书法是中华民族血脉和基因“美”的通用符号。书法与美自古以来分不开。书画同源,且共同发展,汉字与书法的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我国古代,甲骨文就是高度进化的象形文字,已经全部线条化了。这些线条,经我们的祖先改造与创新,不断简化、提炼和抽象化,变成一种“最美”的通用符号。

在世界文化史上,我国的甲骨文虽不是原始文字,但那时就出现了书法,除具有实用的记事与传递信息功能外,也是一种审美的意义与艺术形式。人们对美的追求,又促进了文字的创新与书法艺术的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写好汉字就更能了解、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情感;其二,书法是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美学是研究感性的科学。汉字不只是一种承载信息的书面符号,更是一种文化,因为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正因为书法美学的独特魅力、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全方位的美感,它既是艺术,也是文学与历史,在学科的交织中,书法给人以精神的享受与愉悦,以及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书法中的哲学时时处处都在字里行间有所表现,如书法讲究阴阳关系,大小、疏密、方圆、正侧、黑白等等,而这些关系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哲学。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魂”。中国自古以来对书法极为重视,使书法成为中国文化最普及与持久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而具有普世价值观。其三,写好书法每一笔就能走好人生每一步。“书如其人”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清代刘熙载认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即通过书法,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还能看出他的志向和操守。学习书法讲求的是“先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这正如做人,做人的首要原则是堂堂正正,通常年轻时一味平正也许会显得无味,所以就追求险绝、快意的人生,而在险绝、快意之后,方才领悟人生的最高的境界则是率真、平淡、平凡。学书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正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书法本体有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诸法,书法艺术与诗文、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与管理、做人、谋事、谋篇等社会行为,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契合与关联。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目前要实现普及书法教育,存在哪些现实难点?

李鹏程:目前书法教育普遍得到认可和重视,但要实现普及书法教育,还存在一些现实难点,比如:认识不到位、缺乏师资、开课不足、没有统一的教材等。首先是对书法教育重要性认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一种不好的现象,由于个别学校及教师对书法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把大量、重复的抄字作为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一个手段来进行,使学生“望字生畏”,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字兴趣,造成学生不愿意写字和写不好字。“美育”是书法的落脚点,目前书法教育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承担起当代美育先锋这一角色责任。书法教育要研究探索书法与人的审美关系,研究书法本身,最终是使书法对人们起到美育作用。书法工作者更要利用书法修身养德的功能以及书法中讲求“人品与书品”来实施德育,进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