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油一词的由来

 书柜茶室 2023-03-07 发布于上海

从人类发现石油,到19世界后期内燃机加速的工业革命;无论是曼哈顿街头的灯火通明,还是西伯利亚荒原奔跑的火车,亦或中东繁忙的港口,都无时无刻在消耗着石油;它一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身处什么国度,无论你用什么语言在交流,石油工业就在你身边。

在各种语言中,“石油”一词究竟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汉语里“石油”这个词的来源。有人认为《易经》中“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的记载就是天然气或油的燃烧现象,不过这个有待商榷。石油作为一种可燃的液体,古人们也曾经脑洞大开,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字,比如“石漆”、“脂水”“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等。我们就一一看下。

东汉时期,大史学家班固,就是当年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的弟弟,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高奴县大概为现在延安一带,班大人应该就算是记载石油的产地和可燃的特性第一个人啦!

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作了更为详细的记述:“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这里所说“肥”即石油。

南朝范晔,在《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这个名字可能是当时的人认为是从石头中流出的,类似于树漆,或者是因为石油是黑乎乎的(“漆”有黑色的意思),按照正统说法应该是这句话表明了当时人们已经认识了石油并开始对其加以利用。

“石油”一词的出现:

宋朝“学霸”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留下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最早给“石油”定名,最早对石油进行科学观察记录,对石油性能、用途作详细研究的。他不但提出“石油”这一名称,而且认为石油“生于北际沙石之中”,“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并作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预言。

沈括首先起名“石油”,还做了首石油赞美诗:

二郎山下雪纷纷,

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不老,

石油多似落扬尘。

由此可见,中国在宋代就有石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